第一章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说: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4、教育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与程序(P16-19)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经验总结法、教育行动研究研究程序:①、选择和确立选题②、文献综述③、形成假设④、选择研究类型和方案⑤、资料的搜集与整理⑥、撰写研究报告5、学习教育心理学对从事教师职业的意义(P7-8)①帮助教师了解教学中的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和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7、试述教育心理学研究反战经历的几个阶段(P9)⑴、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一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⑵、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⑶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⑷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第二章1、心理发展的实质及主要的特点有哪些(P21)⑴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不断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实质上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心理、认知和社会发展四种)⑵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2、心理发展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看待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答: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遗传因素:是指与遗传基因相联系的生物有机体的内在因素。(2)环境因素:分为两大类A、自然环境:是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B、人类的社会环境:即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各种影响。3、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简要介绍每一发展理论主要的代表人物和观点以及理论对现代教育教学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答: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一、自然成熟说:1、代表人物:格塞尔(美国)2、理论观点: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3、意义与作用:教育者应重视这种自然的法则,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二、皮亚杰的发展理论:1、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2、理论观点: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两种形式为同化和顺应。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主体与环境的平衡。3、意义与作用:A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B教学又可以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条件,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适应是基础,促进是目的。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1、代表人物:维果斯基(前苏联)2、理论观点:在个体心理(行为)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两类心理机能:低级的心理机能和高级的心理机能,他提出强调学习社会文化性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学生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3、意义与作用: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意义在于教育工作者不只要看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中的、正在发展的水平。为了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学习要在“学习的最佳时间”内。4、儿童理论论对教育实践的积极启示是什么?答:在实践上,心理理论论倡导“儿童也是一位理论家”,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儿童的心理、想法和信心,在此基础上开展因材施教工作。5.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什么主要的特点?(具体书上21页有详细内容)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6.如何理解关键期与敏感期的联系与区别?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①、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鸟类的自然属性时,发现了“印刻”现象。——提出了关键期理论。②、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行为学习时引入了“关键期”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样存在着关键期。如2岁是口语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关键期、10-12少年是身心发展关键期。③、教育意义:依据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平,抓住关键期,进行适时、适当的教育。就外延来说,敏感期比关键期要大;从内涵来说,关键期比敏感期更具体一些。敏感期是孩子天赋的学习催化剂。应掌握孩子的敏感期,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完美成长。7.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那些差异?学优生与学差生在人格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在动机差异方面:学优生一般常常是追求上进、不甘落后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有很大的兴趣、失败后倾向于坚持不懈和继续努力;而学差生,一般是不思进取、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他们在失败后更倾向于丧失信心和放弃、回避。在主体性差异方面:学优生和学差生相比,更具有自觉性、坚持性、责任感、主动性和独立性。在人格适应差异方面:学优生通常表现出高度的自我整合性,高独立性,更成熟等特征,很少有人格适应问题。而学差生常出现人格适应不良问题。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低乐群性能使学生更专注于某种发明创造活动本身,认真研究,从而使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高独立性能使他们为人处事不为习俗、传统观念、权威观点所禁锢,敢于直面问题本身,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研究和解决问题,进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高自律性能使他们对自己和事物有较清晰的认识和较高的自制力,从而为他们发明创造赖以进行创造了条件。第三章1.什么是广义的学习和狭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集中表现为通过实践或者练习而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在校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2.简述学习的实质和主要类型。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学习的主要类型:(1)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态度(2)奥苏伯尔按学习性质分类:根据学习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意义学习机械学习(3)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冯忠良)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智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4)安德森按知识的学习分类:陈述性知识学习程序性知识学习(5)梅耶的学习分类:语言性学习程序性学习策略性学习3.简述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启示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联结理论(1)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多次渐进的尝试与错误。错误的行为反应越来越少,正确反应得到巩固。(3)比较系统的总结了学习定律对教育的启示:(1)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在改正错误中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尽量运用学过的知识或经验去解决问题,而不要让学生盲目地对待疑难问题。(2)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意的积极效果;(3)桑代克的练习律,即机械识记在学习中并不是毫无功效的,应加强适当练习;(4)任何学习都要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5)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地、科学地运用奖励和惩罚。4.简述并评价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答:(1)理论要点:①对学习本质的理解: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与刺激无关。他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②强化理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斯金纳把强化分成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其目的都在于增加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因而是建立操作性行为的有效手段。③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以课本或教学机器的形式向学生呈现程序的教材,以使学生按规定的程序自学教材内容。(2)评价: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上的运用开辟了道路;②在策略上过于刻板,注重对教材的分析,破坏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③程序教学着重与灌输知识,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间的探讨,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5.评价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启示。答:(1)理论要点:①班杜拉认为:学习的实质:观察模仿学习。人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观察模仿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的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进程;②关于影响学习的因素方面,提出了“三元交互作用理论”③在观察学习的类型上,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④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上,将学习划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增强四个阶段;⑤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的四步骤:分析拟示范的行为;建立行为的功能性价值并选择行为的示范者;发展教学序列;实施引导学习者认知和动作再生过程的教学。⑥在教学方面,强调教学示范作用在行为观察学习中的重要性。(2)评价:①揭示了观察学习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人的行为习得的观察学习的途径,强调观察学习中的认知、情感中介作用,特别是自我强化和自我效能感对包括学习在内的人类行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②他提出的观察示范教学设计过程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③该理论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3)教学时间中的启示: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资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良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6.试述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要点及意义。(1)理论要点:①学习的实质即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知识的表征方式可分为:动作表征、形象表征和符号表征;②学习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和对知识的评价三个方面。③发现学习,他认为这是知识学习的最佳方式,强调了学生的发现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④在教学中,提出了结构教学观、发现法教学模式以及螺旋式课程改革模式;(2)评价:①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利于学生发展批判性、创造性②歪曲了接受学习的本质;发现学习浪费时间,效率低,水平不能保证,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3)意义:①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重大转变:从行为主义向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研究向课堂研究的转变,从学习研究向教学研究的转变;②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③有利于对认知结构的重新反思。7试述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予以评价答: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者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更加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个体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头脑中并不是空的,而是由于先前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保存着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认知图式是创造性的,在性质上不是原有图示的延续。所以,与行为学派的理论相比,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质的变化,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刺激反应模式的建立。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优点: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广泛的影响2该理论主张学习是通过信息加工活动建构对客体的解释3个体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强调学习与教学的中心是学习者(学生)而非指导者(教师),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以及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4提出了知识结构的网络模式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