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心理统计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与教育问题的一门科学,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数理统计与心理学、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统计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熟练掌握SPSSforWindows在心理与教育统计中的应用,初步具备从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能够运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处理实践数据、解决实际问题。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该课程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要先修心理测量和心理实验课程.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心理统计心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严谨的科研精神,体会到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学会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正确对待我们手中的数据,严防科研造假.2.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高级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熟练掌握SPSSforWindows在心理与教育统计中的应用。3.技能目标: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初步具备从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能够运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处理实践数据、解决实际问题。(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3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应用统计;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各种理论知识适用的条件区别。重点章节是第7章、第8章、第9章。难点章节是第10章、第11章。(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心理统计学》教学以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策略、方式与手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时数分配表《心理统计学》教学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采用何种2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践实践指导自学小计多媒体教学手段1绪论3PPT2统计图表3PPT3集中量数3PPT4差异量数34PPT5相关关系4PPT6概率分布4PPT7参数估计64PPT8假设检验65PPT9方差分析64PPT10χ2检验44PPT11非参数检验65PPT12线性回归6PPT合计5426(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张厚粲、徐建平主编,《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参考资料:1.张敏强,《心理统计学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2.甘怡群,《心理与行为统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3.范晓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七)考核与评价考核形式:闭卷考试。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分标准:考试占70%,过程评价占30%(主要考察SPSS应用等方面)。三、教学内容纲要《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心理统计学学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学习心理统计学学的意义、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二、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心理统计学学(二)为什么要学心理统计学学(三)怎么学好心理统计学学(四)心理统计学学的研究步骤和主要内容(难点)3(五)几个基本概念(重点)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二章统计图表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解统计图、表的结构及编制原则;能正确编制和解释统计表与统计图。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的初步整理第二节次数分布表(重点)第三节次数分布图(难点)第四节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表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三章集中量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对描述集中趋势常用指标的正确选择,了解相关分析的意义、相关的种类、熟练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应用,并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算术平均数(重点)第二节中数与众数(难点)第三节其他集中量数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四章差异量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对描述离散趋势的常用指标的正确选择,了解相关分析的意义、相关的种类、熟练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应用,并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全距与百分位差第二节平均差、方差与标准差(重点)第三节标准差的应用(难点)第四节差异量数的选用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五章相关关系一、教学目的和要求4了解相关的基本含义,理解相关系数的意义,掌握散点图的制作,掌握积差相关、等级相关以及品质相关的意义及用法,能够正确选择与解释相关系数。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相关、相关系数与散点图第二节积差相关(重点)第三节等级相关(重点)第四节质与量相关第五节品质相关(重点)第六节相关系数的选用与解释(难点)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六章概率分布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概率的基础知识,掌握二项分布的性质和应用,掌握描述正态分布特征的两个参数及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掌握标准正态分布表的查法,掌握正态分布的性质和应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正态分布(重点)第三节二项分布(难点)第四节样本分布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七章参数估计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抽样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了解样本统计量的分布规律,掌握χ2分布表、t分布表、F分布表的查法。掌握总体参数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抽样的基本理论一、抽样方法二、抽样分布第二节参数估计(重点)一、点估计二、区间估计(难点)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八章假设检验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假设检验的意义、基本原理和步骤,理解应用假设检验时需注意的问题,掌握两组比较5的可比性原则及统计第Ⅰ类错误及第Ⅱ类错误的含义,掌握总体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掌握两总体平均数、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步骤一、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概念二、两类错误的概念三、假设检验中的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四、假设检验的步骤第二节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重点)一、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已知时二、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时三、总体非正态第三节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难点)一、两组样本相互独立二、两组样本相关三、总体为非正态分布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九章方差分析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了解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特点,掌握上述两种设计类型的方差分析法及用于多个平均数之间比较的q检验;了解两因素方差分析的实验设计和基本思想,并掌握其方差分析的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一、几个基本概念二、方差分析的逻辑基础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第二节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差分析(重点)一、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差分析过程二、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差分析举例第三节随机区组实验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难点)一、随机区组实验实验设计及其设计原则二、随机区组实验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第四节多个平均数之间的比较三、总体为非正态分布6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十章χ2检验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比率的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χ2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四格表资料(两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熟悉行x列表资料(多个样本率比较,两个或多个构成比比较,计数资料的相关分析)的χ2检验。二、教学内容第一节χ2检验概述一、χ2检验的基本公式二、χ2检验的意义第二节适合度检验(重点)一、非连续变量观测次数分布的假设检验二、连续变量观测数据次数分布的假设检验第四节独立性检验一、2×2列联表下的χ2检验二、r×k列联表下的χ2检验(难点)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十一章非参数检验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非参数检验的含义和特点,掌握符号秩次检验、秩和检验、秩次方差分析等几种常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非参数检验的特点非参数检验与参数检验的区别,非参数检验适用于哪些情况,有何优缺点。第二节符号秩次检验(重点)一、小样本的情况二、大样本的情况第三节秩和检验(重点)一、小样本的情况二、大样本的情况第四节秩次方差分析(难点)一、单向秩次方差分析二、双向秩次方差分析7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第十二章线性回归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使用条件以及检验方法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重点)第二节回归方程的拟和优度(难点)第三节显著性检验:线性关系和回归系数的检验(难点)多元回归的偏回归系数的意义,调整的判定系数以及显著性检验第四节多重共线性第五节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和预测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