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外资银行由起步走向转型II.中外资银行差距在何处III.外资银行市场“入侵”术IV.外资银行经营竞争策略新动向V.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的挑战外资银行“入侵术”―――浅析入世后中外资银行的竞争格局的变化作者:刘金贺(JinheLiu)首席研究员姬虹(HongJi)研究员李俊(JunLi)研究员审阅:朴胜虎(SamPARK)研究委员联系方法:jinhe.liu@samsung.comNo.第2007-11号2007.08.01SERIChinaReview-2-摘要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全面解除金融业在地域、业务种类等方面对外资银行的限制,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金融领域的竞争正式拉开了序幕。在不同时期,外资银行的进入策略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从WTO协议生效前到去年生效后,外资银行经历了由初期的试探性业务合作到现在设立较大规模的独资银行。同时,在经营战略上,外资银行由进入初期的注重地域布局转变为以利润为中心的灵活经营策略。本报告通过对外资银行的统计和案例分析,对其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策略进行了评估,并对三种类型的市场进入方式的优劣以及未来的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外资银行的发展在提升中国金融业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给金融当局的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报告昀后对外资银行进入后对国家金融政策造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了阐述。SERIChinaReview-3-I.外资银行由起步走向转型□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起步期(1979-1991)–1979年,中国批准第一家外资银行——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中国批准设立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1982年,中国政府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金融机构,从此开始了中国金融业实质性的开放–但限于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许多政策制定都是实验性质,引进外资银行是为了配合沿海经济特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所以,这一阶段进入大陆的外资银行基本上是香港银行及少数传统上经营大陆业务的日本和欧美银行,尤其是同沿海经济特区发展加工贸易往来的香港金融机构y昀明显的特点是,外资金融机构凡是设立营业性分行的,都在直接贸易往来密集的区域,如深圳、厦门等y而凡是设立代表处的,绝大部分都选择在北京,较少例外–这一时期外资银行更大程度上对中国市场持摸索和观望态度,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外资银行扩展在华业务的快速发展期(1992-1997)–每年新开业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都有十几家以上,昀多的一年更是达到了42家,而且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分支机构中营业性的分行占了很大比重–外资银行在华快速发展是对中国市场的前景明显看好的必然结果,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上十年的历程,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除了这些政策因素,上世纪90年代初也正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昀快的时期–外资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无疑是外资银行得以迅速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y而且,过热的中国经济发展使国内利率水平相对国际市场居高不下,这一方面吸引着大量的国外资本通过外资金融机构的运作到中国市场进行套利y另一方面造成外资银行的资金较国内银行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这客观上也导致外资企业有较强的偏好向外资金融机构寻求资金来源□外资银行发展的调整期(1998-2001)–从1997年开始,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经历了三年的收缩时期,其在华总资产额也出现了负增长,从1997年的379.2亿美元下降到了1999年的317.9亿美元–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亚地区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其中涉及到的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就有韩国和日本等y日本和韩国的不少银行出现大量坏账,不得不清理其在华投资,重组资产,在随后的一年里,这类银行关闭了部分在华办事处和营业机构y同年,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出现信用危机并昀终破产,促使外资金融机构开始正视中国不健全的金融体制下蕴涵的市场风险,采取了较为谨慎的市场策略,不再片受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和政策影响,伴随着当时市场条件的变化,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经历了由起步到转型的不同发展时期。。。SERIChinaReview-4-面强调资产扩张–中国对外贸易的小挫,加上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贸易伙伴国国内经济的严重损失,使在华的外资银行市场空间受到了不小的挤压–从1998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全面的供大于求的状况,为了刺激经济需求,中国中央银行在几年时间里连续9次降息y这一举措使得外资银行不再具有资金成本优势,导致许多三资企业纷纷削减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且有升值预期压力的外币贷款,转向中资银行进行人民币融资外资银行在华机构设立的时间分布(1980-2002)单位:家051015202530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代表处分行支行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中的数据整理□外资银行进入新时期(2002至今)–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并且承诺入世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入世五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y从此在华的包括银行在内的外资金融机构有了明确的管理条例和法规,外资银行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然而,伴随着经营政策空间的扩大,外资银行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和预计的大举占领市场的局面,反而较以往收敛了许多y种种迹象表明,外资银行对在中国的业务布局、发展战略等各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Ⅱ.中外资银行差距在何处从竞争优势方面看,中资银行在营业网点分布、传统金融业务上具备优势,同居民、企业、政府等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关系,但在治理结构、管理水平、经营状况和业务创新能力等方面同外资银行具有明显的差距。。。SERIChinaReview-5-□中资银行具有网点众多、覆盖社会各个行业的竞争优势–中资银行是在本土经营,与中国居民、政府和企业有着更密切的联系–对相当多的企业和居民来说,与中资银行打交道更加方便,易于沟通–具有机构网点和规模优势y目前,中资银行已经在全国设立14万个网点,拥有昀广泛的客户群体,比外资银行更能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相对外资银行,中资银行服务门槛低,业务收费低外资银行收费VS中资银行收费收费项目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小额帐户管理费平均1万美元一下每月收50元人民币日均存款不满300元每季收3元人民币本地跨行取款收费目前尚无该服务每笔2元人民币异地取款收费每笔30元人民币安取款金额的0.5%收取手续费,昀低1元,昀高50元转帐(本地)每笔80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昀高5元人民币转帐(异地)每笔120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昀高30元人民币详细帐单查询每笔50元人民币无□治理结构上的中资银行缺陷较多,外资银行具备体制优势–外资银行拥有完善的内控和激励机制,以及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组织结构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资产质量优良,对产品科技化程度予以很高的重视–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明显偏高,内控制度还很不完善,激励机制有待建立,经营理念、服务设施相对落后,科技化程度不高–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比较,治理结构上存在不足y形式上不完善,委托人不明确,董事会缺乏实质性管理y对管理层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存在明显的“内部人控制”问题y缺乏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信息披露透明度低□中资银行组织管理体系相对落后–外资银行普遍采用扁平式、矩阵式、网络型等新的组织形式替代传统的科层组织y优点在于:成本费用大幅度降低,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中国内资商业银行组织管理体系的现状y往往只对部门职责进行平面调整,缺乏对银行组织架构的立体思考y内资商业银行“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直接导致内资商业银行组织效率的低下y必须按照市场原则和经济原则对内资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进行重组和再造□中资银行经营状况较差SERIChinaReview-6-–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置分支机构没有历史包袱,信贷资金流失程度低,可用资金雄厚–中国金融业存在历史上的体制缺陷,造成了大量信贷资金的流失。内资银行身负沉重包袱,其发展速度与质量远远落后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在客户与产品等方面的重点y在客户方面,外资银行目前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在华外籍人员、港澳台华人,今后会把重心扩展到中国富裕城市的高收入阶层,如私人企业主、高级管理人员等y在产品方面,目前外资银行公司业务的重心主要放在融资、国际结算、存贷款、担保、汇款等业务方面y有很强的事前防范意识,注重业务中的风险控制–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与新兴业务方面的优势y外资银行将凭借其操作规范、管理先进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与中资银行争夺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y外资银行在信息咨询、家庭理财等新兴银行业务方面占有优势□中资业务创新能力不如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灵活的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提供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中国银行的金融创新已出现与国际接轨的特点,但仍与外资银行有差距y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较低,虽然产品数量较多,但缺乏规划和管理y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与客户需求,中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在灵活性、联动性、集约性、共享性和个性化服务方面还显得非常不足III.外资银行市场“入侵”术1.进入策略所有权与控制权逐渐增强□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角度来看,外资银行主要有五种进入策略–按照控制权从弱至强,五种策略分别为与国内银行进行业务合作、收购国内银行股权、成立合资银行、开办分支机构和成立独资银行–在实际运作中,外资银行往往根据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程度,分阶段地采取一种或几种进入策略y例如,2001年以来,汇丰银行(HSBC)在中国一方面入股交通银行(BOCOM)、上海银行(BankofShanghai)等本地银行,另一方面不断拓展分支机构外资银行的主要进入策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不同的时期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层面,外资银行经历了由业务合作到设立独资银行的方法,其在华业务所有权和控制权逐步增强;在产品服务的内容和对象等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SERIChinaReview-7-来源:本文整理□业务合作是外资银行进入初期昀常使用的市场渗透策略–昀初,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的业务合作主要为代理业务或比较宽泛的全面业务合作协议y2000年,渣打银行(StandardChartered)、美国美洲银行(BankofAmerica)等13家外资银行与工行签订支付结算业务代理协议y2002年,东亚银行(BEA)厦门分行与建行(CCB)厦门分行签订全面业务合作协议y2003年,汇丰银行与农行(ABC)签订QFII业务合作协议–近年以来,随着政策逐渐放开,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的和业务合作开始转向更为具体的单项业务合作y如信用卡业务、货币互换(CurrencySwap)、资产证券化(AssetSecuritization)等y2007年,花旗银行(Citibank)与光大银行(ChinaEverbrightBank)签订网上现金管理业务合作协议□2003年以来,外资银行收购国内银行股权的活动逐渐增多–2001年以前,仅有少数非盈利性的外资金融机构能够通过行政特批入股国内银行,大部分外资银行尚无法以该方式进入中国y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ADB)以1900万美元收购光大银行3.59%的股权y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IFC)以2200万美元收购上海银行7%的股权y2001年,亚洲开发银行以2700万美元购买南京市商业银行15%的股权–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开始采取收购国内银行股权的形式进入中国y例如,2001年12月,汇丰银行以6300万美元收购上海银行8%的股权y2003年,花旗银行以6700万美元收购浦发银行5%的股权–2003年12月,中国将单个外资机构的入股比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