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经营行为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经营行为研究姓名:高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李子白20060401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经营行为研究作者:高瑜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陈晓春市场结构变迁下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行为研究2007随着对金融市场准入的放开,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那么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原有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是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我国的商业银行如何在原本已经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面对新的挑战?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此为基础,在产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提出了应对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重点和框架,最后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章概述了产业组织理论。本章介绍了产业组织的发展历程,分为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中有以SCP范式为代表的哈佛学派,有以“行为学派”著称的芝加哥学派和市场万能主义者——新奥地利学派。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策略性行为理论、产品差异化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引入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本文采用修正的SCP分析框架。第3章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度和市场进入壁垒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市场集中度研究是一种定量分析,同时采用了CR,4、H指数和N指数进行测算。为了测算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分别测算了剔除外资银行的CR,4和含有外资银行的CR,4,结果发现,外资银行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从三种指数的变化规律来看我国的市场集中度处于下降趋势,也就是说我国的市场结构呈现出由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转变。产品差异分析和市场进入壁垒分析是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目前总体上仍呈寡头垄断特征,但是向垄断竞争市场结构转变的趋势明显。在我国银行业市场主要是政策性壁垒,因此,当我国金融业的行政性进入壁垒的放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市场结构向垄断竞争型转变。第4章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根据博弈论中的进入与阻扰模型以及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发展水平、银行业自身的发展、银行业所处的业务发展空间来看,新银行的进入有助于扩大市场,因此,暂时可以选择不打击。但是根据扩展的古诺模型(n家企业参与的情形),过多的银行进入会导致资金价格的降低和行业利润的下降。而根据斯塔克尔伯格寡头竞争模型,先行者的获利大于其古诺均衡时的获利同时大于跟随者的获利,所以,我国在位的商业银行要抢占先机,占领并保护好现有的市场份额。第5章重点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密不可分,现实中的市场结构往往处于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过渡形态。本章的重点是研究在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市场结构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哪些市场行为进行积极的应对市场结构的微变和外资银行的竞争,分别从价格竞争行为、非价格竞争行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由于价格竞争策略的局限性,因此,侧重于从非价格竞争策略入手,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银行的营销行为、并购行为和产品差异化行为。具体来看,商业银行的营销行为主要有细分市场、开发新客户、新产品开发、产品定价策略、客户经理制、服务差异化和银行形象差异化;并购行为的主要思想是,不主张大型国有银行兼并其他银行、鼓励中小股份制银行之间进行兼并或者兼并城市商业银行,防范外资银行先入股再控股甚至危及中国金融业的安全;产品差异化主要包括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开展特色中间业务、金融创新三个方面。2.学位论文许红梅银行产品、服务渠道和选择因素——上海青年白领惠顾商业银行行为研究2007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服务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银行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获利源泉。在中国,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各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大陆能够提供内地居民认民币业务的银行不仅仅是国内的商业银行还有四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资银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市场发展业务是所有商业银行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此背景下,仅以上海为研究基地,以青年白领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实证研究了解该群体的银行消费行为,使用银行不同服务渠道的频率,探悉该群体所看重的银行产品和服务,找出影响他们选择银行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试图为各商业银行制定针对该群体的营销战略和策略提供参考。因为做本研究时外资银行的本地居民的人民币业务尚未开展,所以,本研究的问卷中没有包括外资银行。研究结果显示,上海青年白领人均使用4.2家银行。其中近75%的人所使用的银行是经过对比后的选择。虽然绝大多数人使用超过两家银行的服务,但是80%的人对各家银行的态度并不一样,而是存在一到三家主要惠顾银行。在这些主银行中,地方性商业银行尚未成为竞争主力。市场主要由国有四大商业银行(34.4%)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35.6%)所占有。银行服务渠道中,自助银行的使用频率最高,然后是电子银行、传统的柜台服务。主要使用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群体在电子银行的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四大国有银行的使用群体和无主次银行之分群体。本研究所列的20种银行产品里,信用卡、住房贷款、通过银行购买基金股票、借记卡、活期储蓄、汇款/转帐、自助缴费,网上支付均被四大国有银行使用群体与股份制银行使用群体在对产品重要程度的排序表上列于前八位。只是,主要使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群体将住房贷款服务置于更前列的位置,也就是,国有银行使用者比股份制商业银行使用者更为看重住房贷款。在选择因素方面,快速无误的服务、对银行有信心、友好的服务态度、简洁的业务程序、自助设备的数量和分布、银行的声誉和形象均排在最前列。总体上,研究的青年白领群体表示服务(包括快速无误的服务、友好的服务态度、简洁的业务程序、改正失误的效率和态度)和地点(自助设备的数量和分布、网点数量、分布和位置)比价格(银行服务费用、贷款利率和储蓄利率)更具影响力。对银行的信心度和银行的声誉形象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传统的营销手段,广告、赠送礼物则影响甚微。主要使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群体将地点方面的因素的影响程度置于服务因素之前。而主要使用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群体则相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网点数量和分布具有绝对优势,因而看重银行地点的消费群体会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自己的主银行。另一部分注重银行服务的群体则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自己的主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维护自己的竞争地位,需要优化网点,大力推行产品的交叉销售,加强对员工的服务理念的培训。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走差异化道路,此外,可以考虑在白领们聚居和出入的地方设立自助银行。外资银行则可以利用自己的产品优势,向市场推广其宽阔的产品线,同时利用已有的品牌,将品牌延伸至大陆,向目标客户群提供情感附加值。3.学位论文粟勤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研究2008零售银行市场(retailbankingmarket)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普通消费者和小企业就一系列银行产品进行交易的场所或组织形式,是整个银行业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现代金融中介理论与新产业组织理论相结合,在探讨零售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基础上,研究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并联系中国的实际,讨论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及特点,提出判断市场竞争行为是否适度的理论标准和促进市场适度竞争的思路和建议。本论文分七个部分对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进行研究。主要内容与结构如下:第1章,零售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理论分析。本章借鉴现代金融中介理论,阐述了信息不对称作为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本章还分析了零售银行竞争的供求条件,重点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区分了零售银行客户与批发银行客户的行为特征,分析了零售客户从一家银行转换到另一家银行时所面临的转换成本,以及对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第2章,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理论分析。本章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关系型银行理论,结合零售银行客户的需求特征探讨零售银行的市场竞争行为。本章首先在合理的假设下建立零售银行贷款市场竞争的基本模型,分析银行在信息生产技术和客户关系与客户资源方面的市场竞争行为;然后再通过一个两阶段双寡头质量竞争模型探讨零售银行的产品质量竞争行为。研究发现,当面临信息不对称和零售银行客户转换成本时,银行前期的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是其后期利润的决定性因素,而扩大客户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零售银行客户的需求偏好和行为特征,以营业网点的规模等质量特性吸引客户。第3章,零售银行市场的进入壁垒与市场进入方式的理论分析。根据信息不对称等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分析零售银行市场上潜在的进入者所面临的经济性进入壁垒,研究拥有不同优势的潜在进入者对于进入方式的选择。进入壁垒是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可以被在位银行加以利用而成为市场竞争的一种行为。研究发现:在零售银行市场上,潜在进入者面临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零售客户的转换成本所形成的客户资源劣势等。而潜在的进入者也可以选择以银行并购的方式进入市场,以便更好的克服进入壁垒。银行并购所带来的零售客户资源、客户信息是收购者进行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第4章,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社会信用制度环境与供给特征。本章在对中国零售银行市场形成与发展阶段进行判断的基础之上,分析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社会信用制度环境与供给特征。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是,在我国,信息不对称作为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不仅来源于银行信贷市场失灵,而且还来源于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信用制度的“真空”。这使得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表现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特征,也对我国零售银行市场的供给带来了不同的影响。第5章,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需求特征—基于个人银行客户转换成本的实证分析。本章通过对重要的零售银行客户群体之一——个人银行客户转换成本的实证分析,在探讨我国银行与个人客户关系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转换成本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同的是,我国个人银行客户在转换银行时也面临转换成本,而且学历越低、年龄越大,转换成本就越高。个人银行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评价与转换成本正相关,即个人客户对银行服务越满意,转换成本就越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个人客户与银行维持关系的时间较短,且关系持续的时间越长,转换成本就越低。这反映了我国各银行争夺个人客户资源方面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第6章,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与特点。本章选择“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上的竞争”、“零售银行营业网点规模的竞争”和“银行卡市场上的竞争”三个典型案例,分析我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与特征。第一个案例反映了银行在面临信息不对称时的竞争行为,后两个案例则集中反映了银行在产品质量和客户资源方面的竞争行为。研究发现:当面临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时,我国银行的竞争行为可能过于谨慎也可能过于冒险。此外,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资源的竞争中,我国银行的行为不够规范和有序,甚至存在过度竞争。第7章,零售银行的市场竞争、效率与稳定。本章首先以经济效率和市场稳定为衡量标准,探讨零售银行市场适度竞争或者适度集中的合理性,分析竞争与垄断的经济效率及市场竞争程度与市场稳定程度之间的关系。然后,本章将根据对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分析,判断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是否适度,并提出促进市场适度竞争,提高市场效率和市场稳定性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本论文以现代金融中介理论为指导,同时也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即将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竞争行为作为银行在零售银行市场上的竞争行为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借鉴产业组织理论中“竞争条件——竞争行为”的分析框架,在充分考虑零售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从而有利于深入认识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特征与实质。其次,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本论文借鉴转换成本理论分析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需求条件,并根据零售银行客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