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河南省审计厅政策研究室河南省审计科研所解鹏里2015.05主要内容一、经济责任审计及其发展历程二、新常态下的新审计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导向与绩效的统一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流程五、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内容六、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责任界定七、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及其运用一、经济责任审计及其发展历程经济责任审计含义: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而建立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鉴于经济责任审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监督工作,而是对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决策权、管理权、执政权和监督权以及遵守廉政规定情况的全面监察,是指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前总理朱镕基说,经济责任审计要抓三个重点:第一他所在这个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是不是真实的,你必须跟我说清他的帐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你要回答;第二你必须回答在他任期之内,有没有违反决策程序,个人说了算,结果造成重大决策失误,给国有资产造成重大损失。第三你必须说明他个人经济方面有没有需要说清楚的问题。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对事,而且对人;不仅鉴证,而且评价。这是区别于其他类型审计的主要特征。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审计人员把经济责任审计等同于财务收支审计,往往忽略对领导者业绩及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还有些审计人员把经济责任审计看成是对领导者“德、能、勤、绩、廉”的全面考核,审计工作面面俱到,审计内容庞杂,重点不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标是评价领导者的责任,因而,审计必须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自始至终着眼于“人”,抓住经济责任这个重点,凡是与领导干部直接相关的经济事项就应该是审计的重点。对与领导干部本人密切相关的经济事项、领导干部负直接责任的经济事项应详查;对与领导干部无直接联系的经济事项、领导干部负管理责任的经济事项可以抽查。据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类部门,其共同承担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领导干部行使经济决策权情况;二是领导干部行使经济管理监督权情况;三是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行使经济执行权情况;四是领导干部履行廉政职责情况最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地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从1985年4月开始,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经理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到1987年底,共对281名厂长、经理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后提职的35人,受重奖的34人,平调的149人,免职的49人,降撤职的9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5人。1995年至1997年,菏泽地区对367名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离任审计;同时,全区内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对479名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参照审计结果,对191名干部子以提拔重用。有196名(其中一把手135人)干部未过审计关,其中82名被取消受奖资格及荣誊称号,对114名干部进行了诫勉、降免职或送执法执纪机关处理。1997年9月,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发了一篇题为《菏泽三年中135名“一把手”未过“离任审计关”》的文章。文中写道:“山东省菏泽地区自1995年推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把手’离任审计制度以来,已有135名‘一把手’未过审计关,82人因虚报成绩被取消受奖资格或荣誉称号,53人因工作平庸、虚报浮夸、吃喝浪费甚至贪污腐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受到诫勉、降职、免职处分或被移交纪检、司法部门处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敏锐地意识到:“此事对加强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很有好处。”他当即批示有关部门:“需研究有关范围及办法,先试行起来,然后总结、推广。”经济责任审计经历四个阶段:1、利益导向阶段:1987年以前,厂长(经理)离任审计.2、契约导向阶段:1987年—1992年,承包经营责任审计。3、产权与制度导向阶段:1993年—2009年,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4、法制导向阶段:2010年以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全面审计利益导向阶段1985年部分省市对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探索性实践,引起国务院和审计署重视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放权让利,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1986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可以提请审计机关开展离任审计1986年12月审计署发出《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河南、山东、安徽省和内贸部、地矿部等部门制定办法契约导向阶段1987年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承包基数☆短期行为1988年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由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委托的其他审计组织对合同双方及其经营者进行审计”。1988年审计署发布《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审计的若干规定》产权与制度导向阶段1993-2003年我国国有资产通过各种渠道流失约5000多亿元,平均每天流失约1亿多元。2001年1月中央纪检委、组织部、国家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1992年10月至1997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立案731000多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9300多人,刑事处分37492人。县(处)级干部20295人,省(部)级干部78人。1999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法制导向阶段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时实施细则河大讲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doc1.审计范围:经济责任是指因担任特定职务管理运用财政资金、国有资源和国有资本、其他有关基金和资金,以及从事其他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国家事业组织,以及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依法接受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2.审计形式: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3.组织管理方式: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同级审计机关实施4.审计评价:任职期间决策能力、行政或者经营效果、管理水平,以及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国家政策和廉政规定情况5.责任界定:直接责任:直接违法违规、授意违规违法、失职渎职主管责任:对其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领导责任:主要负责人对其非直接主管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10年5月1日实施第五十七条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另行制定。二、新常态下的新审计2008年以来,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领导干部22万多人次,其中:省部级160多人次、地厅级4600多人次、县处级5万多人次、乡科级17万多人次,逐步建立起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审计内容不断深化,审计的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2014年,全国审计领导干部2万多人,查出相关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300多亿元,有200多人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促进健全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习总书记去年五月在河南兰考考察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发展信心,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高层首次以“新常态”一词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对未来不甚明朗的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论断。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对我国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新认识,是基于“两个没有改变”和“两个改变”作出的重要判断,即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对发展规律的新把握,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对发展路径的新探索,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不断增强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适应性。要充分认识依法履行审计职责,推动中央宏观政策措施落实、促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任务更加艰巨;推动全面创新、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更加艰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任务更加艰巨;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能源节约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推动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促进依法治国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顺应经济发展大势,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抓好审计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强调要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通过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摸清真实情况、揭示风险隐患、反映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性障碍,并推动及时有效解决,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这是我们不断探索审计发展规律,对国家审计的制度属性、法律地位和职能作用认识的深化。这一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国家审计的定位,更好地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要求,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履职尽责。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目前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是:思想观念不适应,如有的同志对审计本质的认识不深刻,仍停留在单纯的事后“查账”层面,站位不高,视野不宽;能力素质不适应,特别是国家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涉及方方面面,我们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还有较大差距;审计管理不适应,面对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审计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方式还有待改进,审计计划、资源整合、组织实施、内部管理等都需要完善;制度保障不适应,一些审计法规制度滞后,亟待建立完善;技术方法不适应,审计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审计方法的推广应用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干部作风不适应,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还存在差距。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导向与绩效导向的统一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依照传统的审计模式,对领导干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还要突出对各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投资项目的合理性、效益性进行审计;不仅要关注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中有无违法违规问题,还需关注资金使用是否节约,有无损失浪费等经济性方面的问题,重点关注管理是否适当、是否讲究效率,项目目标是否实现、决策是否失误等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的问题。(一)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和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与职务相关“三公”与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