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新课程实验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教学,除了有侧重地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之外,大部分解决问题的内容结合在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学习之中。怎样进行“算用结合”教学,是现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要做好算用结合,必须认真分析教学内容,认清本单元是以计算为重点,还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把握算用结合的度。如四上“四则运算”,当然要以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为重,其实运算顺序的教学,在前几册中都已经有学习到,只是在这一单元进行整理。所以相对学生而言,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更难点。老师可以把心思多一点用在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虽然很难定出“算”与“用”在量上的比例,但只要教师认清教学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本班学生四则运算在前几册中就已经灌输得比较好了,那就以后者为重。如果本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好,那么就要对四则运算的顺序作强化。在练习的安排上应略偏重于运算技能的训练,新课程的解决问题都是伴随着运算的意义一起呈现的。二、教学内容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有括号四则运算、有关0的运算、解决问题。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运用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单元说明:原来混合运算的顺序有自己的线索:从连加、连减、乘加、乘减→连乘、连除→两头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应用题也有独立的线索,两者紧密相连,到高年级一般前一单元是混合运算,后一单元是应用题,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先独立成章说明运算顺序,再在解决问题中,再按规定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互不干扰。现按照《课标》精神,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不独立成章,数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四、编排特点1、结合解决现实问题,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是这套教材秉承的原则。2、在一个单元里较为系统地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还是有一定的优势。3、在讲清楚运算顺序的前提下,把“0”在加减乘除运算中的特性单独安排一个课时,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除数不能为零”的道理,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五、教学建议1、整体把握,有效落实。2、重视计算教学,夯实基础。六、课时安排:6课时第2页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3、逐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把加法算式改写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难点: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前指南练习单引入(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千米。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千米。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新知探究1、解决问题(1)(1)理解题意。让学生读题两遍,说一说已知什么求什么。可以画线段图分析题意。(2)这是已知两段铁路分别长多少千米,求把它们合起来是多么千米,应该用加法计算。(3)列式解决问题。(4)认识加法的意义。2、解决问题(2)(1)理解题意。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千米,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减法计算。第3页(2)列式解决问题。3、解决问题(3),方法同上。4、认识减法的意义。与问题(1)相比,问题(2)(3)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5、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效果反馈1、填空题(1)一个加数是45,另一个加数与它相同,它们的和是()(2)在一个减法算式中,差是150,减数是64,被减数是()(3)减法是()的逆运算。(4)两个加数的和是579,其中一个加数是278,,另一个加数是()(5)被减数是354,,差是79,减数是()2、根据给出的算式填空。(1)476-168=308308+()=476476-()=168(2)256+128=384384-()=128384-()=256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教学反思第4页2、乘、除法的意义和有关0的运算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有关0的运算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2、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会把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3、掌握关于0的运算,知道0不能作除数。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把除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会把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难点: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0不能作除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前指南练习题单引入情境导入(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3)有12枝药,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新知探究1、解决问题(1)(1)理解题意。让学生读题两遍,说一说已知什么求什么。(2)探究计算方法。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比较发现根据乘法口诀,用乘法更简便。(3)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解决问题(2)(1)理解题意。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是求12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2)列式,解决问题。3、解决问题(3)。方法同上。4、除法的意义。与问题(1)相比,问题(2)和(3)都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5、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5页(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6、有关0的运算(1)理解题意。观察有关0的运算,了解0在运算中的作用。(2)0在运算中的规律:(3)探讨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却能作被除数。5÷0=()0÷0=()0÷5=()效果反馈1、填空题。(1)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与它相同,它们的积是()(3)被除数是54,商是9,除数是()(4)两个因数的积是72,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5)0乘()都得0,0除以()都得02、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1)32×25=800800÷()=25800÷32=()(2)425÷17=2517×25=()425÷()=17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有关0的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教学反思第6页3、括号课题括号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观察、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养成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前指南练习题引入计算96÷12+4×2,说一说运算的顺序。(1)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2)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新知探究1、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计算96÷12+4×2(2)明确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3)计算。2、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96÷(12+4)×2(1)明确运算顺序。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只要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2)计算。3、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96÷[(12+4)×2](1)认识中括号。“[]”叫做中括号,又叫方括号。在混合运算中,如果使用小括号后第7页还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加上中括号。(2)明确运算顺序在计算过程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3)正确解答效果反馈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2400÷80-14×2100-(83+360÷60)960÷[(32+16)÷3]72×[(35+27)÷31]2、根据运算顺序,在题目中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32×800-400÷25无减再除最后乘板书设计括号96÷(12+4)×296÷[(12+4)×2]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教学反思第8页4、解决问题课题解决问题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租船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基本策略。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3、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与同伴合作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解决租船问题的基本策略难点:在解决问题中寻找最佳方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前指南课件引入教材第10页例5我们一共有32人,小船限乘4人,每条24元,大船限乘6人,每条30元,怎样租船最省钱?新知探究1、读题、观图,寻找数学信息(1)图中寻找的信息。船的种类限乘人数收费标准大船6人30元小船4人24元(2)获得的文字信息:一共有32人租船游玩。(3)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租船最省钱?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1)比较哪种船租金更便宜小船:每人应付:24÷4=6(元)大船:每人应付:30÷6=5(元)(2)制订租船方案。第9页①方案一:32÷6=5(条)……2(人)租5条大船,1条小船:305+24×1=174(元)②方案二:根据方案一发现租5条大船,1条小船,小船会空出2个座位,可以把大船和小船结合起来进行调整。把小船上的2人和1条大船上的6人都安排坐在2条小船上。4条大船:30×4=120(元)2条小船:24×2=48(元)共花:120+48=168(元)发现,按方案二租船最省钱。3、归纳总结在解决租船类的实际问题时,可以先假设,再调整,从而找出最优方案。效果反馈1、京华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有10位家长带5名孩子,怎样买票省钱?A方案: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300元B方案:成人每位400元,小孩每位200元板书设计租船问题例5我们一共有32人,小船限乘4人,每条24元,大船限乘6人,每条30元,怎样租船最省钱?①方案一:32÷6=5(条)……2(人)租5条大船,1条小船:305+24×1=174(元)②方案二4条大船:30×4=120(元)2条小船:24×2=48(元)共花:120+48=168(元)教学反思第10页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观察物体课题观察物体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物体的过程,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2、经历从同一角度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体会所观察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3、体验物体和相应的平面图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难点:体会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形状各不相同,所观察的平面图形有时相同,有时不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前指南正方体、正方形纸片引入1、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组合图形。教学例1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1)理解题意。这个立体图形由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搭而成,分为前后两行。通过观察,辨认三个平面图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2)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从前面看、上面、各看到什么?(3)解决问题,连线。第11页新知探究2、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