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中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特色疗法实施方案2015年版科室心血管科二○一五年一月2目录1、针灸疗法………………………………………………32、耳穴压豆疗法…………………………………………53、艾条灸疗法……………………………………………74、药枕疗法………………………………………………95、拔火罐法………………………………………………116、中药足浴法……………………………………………137、脑电仿生治疗法………………………………………168、经络导平治疗法………………………………………189、穴位贴敷疗法…………………………………………213心血管科中医特色疗法——针灸疗法一、定义针灸疗法(Acupuncture),即利用毫针等进行治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针灸治疗疾病以四诊所取得的资料为基础,再用八纲进行辨证,从复杂的病情变化过程中,找出疾病的规律,即病证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然后用针灸施治。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二、适应症本科主要开展针刺方法对以心悸、胸痹及中风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及或同时合并有痹证、颈椎病等的疾病进行辅助治疗,针刺的同时可根据需要适当选用灸法。本科收治的其他疾病有针灸治疗适应症者也可根据病情需要进行针灸治疗。三、注意事项1.初诊患者精神紧张,或体质过于虚弱者,刺激量不宜过强,并要采取卧位,以防晕针。2.月经期最好不针刺,月经不正常为了调经者除外。3.胸背部腧穴,针刺不宜过深,防止发生创造性气胸等。对于脊髓、内脏和大血管附近的腧穴注意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4.对于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局部穴位不宜针刺。5.患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等不宜针刺。四、本科常见病症常用穴位(一)心悸【参考处方】心俞、巨阙、神门、脾俞、足三里、肾俞。【随症配穴】心虚胆怯配穴:善惊者加大陵;自汗、气短甚者加复溜。心血不足配穴:加上巨虚、天枢。阴虚火旺配穴:加劳宫、涌泉。心血瘀阻配穴:加内关、膻中、气海、血海。水气凌心配穴:加刺膻中。心阳虚弱配穴:加公孙、天枢。(二)胸痹【参考处方】内关、心俞、膻中、通里、巨阙、足三里。4【随症加减】心血瘀阻配膈俞、阴郗;气阴不足配阴郗、太溪、三阴交;心阳不振配命门(灸)、巨阙;肝气郁怒配太冲、蠡沟;痰浊壅盛配中脘、丰隆;阳气暴脱配关元(灸)、气海(灸)。(三)中风1.中风——半身不遂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随症配穴】上肢可加刺大椎、阳池、后溪等穴;下肢加刺腰阳关、风市、悬钟等穴;语言蹇涩加廉泉、通里;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扣刺患部。2.中风——口眼歪斜【选穴】地仓、颊车、合谷、内庭、太冲。(四)痹症【参考处方】根据风寒湿邪的偏盛不同和发病部位,进行分部随症配穴如下:肩部:肩髃、肩髎、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背脊:水沟、身柱、腰阳关。髀部:环跳、居髎、悬钟。股部:秩边、承扶、阳陵泉。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五)颈椎病【参考处方】颈夹脊天柱凤池阿是穴曲池外关【随症配穴】外邪内侵者配风府、合谷、列缺;气滞血瘀者,配内关、膈俞;肝肾不足者,配肝俞。5心血管科中医特色疗法——耳穴压豆疗法一、概述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耳穴压豆法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二、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证:凡是可用耳针治疗的疾病,均可以用耳穴埋豆法。常用于头痛、失眠、高血压、哮喘、心脏神经症、心律不齐、高血压、眩晕症、神经衰弱、癔症、牙痛、胆石症、慢性胆囊炎、尿路结石等。禁忌症:耳部有炎症、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病史的孕妇禁用。三、用具王不留行籽、胶布(制成0.7×0.7平方厘米大之小方块)、镊子、酒精棉球等。四、操作方法将王不留行籽1粒,置于0.7厘米×0.7厘米的小方胶布上。在选定耳穴上寻得敏感点后,即贴敷其上,用食、拇指捻压至酸沉麻木或疼痛为得气,此后每日自行按压3次,以有上述感觉为宜。每次贴一侧耳,两耳交替。每周贴敷2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五、注意事项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6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6.根据不同病症采用相应的体位。五、本科常见病症常用穴位(一)心悸主选穴:取穴:心、交感、神门、肾。(二)胸痹主选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交感、神门。(三)中风主选穴:神门、心、肾、皮质下、交感。可配穴:额、颞、枕、胸、肝胆、内分泌、三焦。(四)失眠主选穴:神门、肾、皮质下、心、枕、胃。可配穴:肝、交感。7心血管科中医特色疗法——艾条灸疗法一、概述艾灸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艾条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二、适应症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由于涉及疾病较多,具体选穴需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辩证选择。三、禁忌症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妇女经期忌灸。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等忌灸。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四、用具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五、操作方法本科主要开展悬起灸。悬起灸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一)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处的皮肤保持1寸左右距离,使患者局部温热而无灼痛。每穴灸3~5分钟,以皮肤稍见红晕为度。对昏迷或局部知觉减退者,须随时注意局部温热程度,防止灼伤。温和灸适于一切灸法适应症。(二)回旋灸8又称熨热灸。即将点燃的艾条一端接近施灸部位,距皮肤1寸左右,平行往复回旋施灸。一般灸20~30分钟。适于各种痹证、麻木和皮肤病。(三)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似鸟雀啄米状,一上一下地进行艾灸。一般可灸5分钟左右,适于晕厥、急性腹痛和虚寒证。操作过程以局部皮肤红晕,患者感到温热但无灼痛为度。注意随时弹去艾灰,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防止艾灰脱落,造成烧伤或毁坏衣物。六、注意事项1.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2.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烧灼感、调整距离、防止烫伤,观察病情变化。3.施灸过程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4.艾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七、本科室常用穴位1.气海关元中脘足三里2.身柱肾俞脾俞脊中3.大椎华盖梁门肝俞4.行间中极肺俞膈俞9心血管科中医特色疗法——药枕疗法一、概述药枕疗法是将具有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芳香开窍、益智醒脑、强壮保健等作用的药物经过炮炙后装入枕芯,制成药枕,通过药物作用于经络、血管、神经,达到防治疾病和延寿抗衰的目的。人生约有1/3的时间处于睡眠中,充分利用枕头,对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药枕就是改善睡眠的一项重要措施。药枕中的药物多具有芳香走窜的性质,作用于头部后侧的穴位,再通过经络的传导,对人体有调和气血、祛病延年的作用。二、适应症药枕多适用于慢性疾病,如眩晕、颈椎病、偏头痛、高血压及失眠等。三、注意事项用来充当枕芯的药物,通常选用质地轻柔的花、叶、子类药物,不可过硬。如果使用质地较硬的药物,注意要将其研为粗末后再装入枕头,枕套使用真丝软缎最佳,枕巾最好使用纯棉枕巾。松软的枕头不但枕起来舒适,而且还可增加头与枕之间的接触面积,使药物充分渗透到头颈部。药枕中的药物也有保质期,在不使用药枕时,为防止有效成分挥发,应当用塑料袋包好,定期更换枕内药物。药物过敏者和孕妇慎用!四、本科主治病症常用配方(一)眩晕选用菊花100g、决明子50g、夜交藤50g,打碎装枕。(二)偏头痛桑叶、菊花各1000克,粉碎装入枕套做成药枕。该枕适用于偏头痛以及外感热风引起的头痛、项强、目赤等症。(三)高血压菊花、夏枯草、决明子、桑叶、蒲公英、薄荷各150克,制成药枕芯,再套上枕套供枕用。(四)失眠菊花1000克,川芎400克,丹皮200克,白芷200克,夜交藤50g。10(五)脑动脉硬化丹参、没药、川芎、羌活、当归各100克,赤芍、菖蒲、薤白各50克,充作枕芯,每日枕用。11心血管科中医特色疗法——拔火罐法一、概述拔罐疗法,古代典籍中亦称之为角法。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二、操作方法及适应症1.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2.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3.走罐法:指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或其他润滑油)后,再拔罐。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或其他润滑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当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4.刺络拔罐法: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三、禁忌症禁忌证:高热、昏迷、抽搐、全身水肿、恶性肿瘤、各种皮肤病及溃疡、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体虚弱者不宜拔罐;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多处、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易拔罐。四、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避开风口,防止受凉。2.拔罐前不宜过于劳累或饮酒,以免影响疗效。3.每次治疗时留罐的时间为10—15分钟。4.拔罐的部位如果出现瘀斑、水泡(在规定时间内)属正常现象,可用消毒器具刺破水泡,涂以龙胆紫,以防感染。5.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6.人体的眼、耳、乳头、前后阴、脐、心脏搏动处及毛发过多处等不宜拔罐。127.存在溃疡、水肿的部位不宜拔罐。五、本科室常见病症及取穴1.落枕:大椎、落枕穴、肩井、肩贞、曲池、阿是穴2.腰痛:腰阳关、肾腧、大肠腧、环跳、委中、阿是穴3.肩周炎:肩井、肩俞、肩贞、臂臑、曲池4.颈椎病:大杼、天宗、肩井、大椎、肩贞5.神经衰弱:胸至腰骶脊柱两侧膀胱经内侧13心血管科中医特色疗法——中药足浴法一、概述中药足浴疗法,是用热水或中草药汤液浸浴双脚,以达到祛病健身、颐养天年的目的。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感应。因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六十多个穴位,如果经常用热水或中药浴脚,就能刺激足部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强身健体,祛除病邪。二、适用证与禁忌证适应证:全身各相关疾病。禁忌症:1.足部有严重出血或出血倾向者。2.在传染病的活动期足部有开放性伤口,或有可能骨折尚未完全排除者。3.妇女月经及妊娠、围生期间。4.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疾病。5.足部皮肤有破损、烧烫伤和有疮疖等感染者。三、操作重点(一)足浴前中药煎煮重点1.首选砂锅、瓦罐等陶瓷制品,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