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運輸管制本章大綱管制之意義與原因運輸業受政府管制之原因運輸業受管制時與其他事業不同處運輸業之價格管制價格以外之管制項目受政府管制運輸業之權利與義務解除管制衡量準則道路定價理論管制之意義與原因管制(Regulation)係指政府基於社會公益或政策上之需要,對企業訂定之規範與對該產業經濟活動之參與。運輸業受政府管制之原因規模經濟之存在外部效果(Externalities)資訊不對稱或市場不存在聯合壟斷與惡性競爭基於效率以外之國家安全與公眾福利政策所得分配問題公共財之特性公共財性質公共財具下列特性:不衝突性不排除性由於公共財具有上述特性,每個使用者皆想享用而不願意付費,故須政府介入,可區分:徵稅從事建設以人為方式改為排除性運輸業受管制時與其他事業不同處公用運輸業在消費、生產、交易、分配四大經濟活動中,除消費外,其餘全由運輸業主導。由於具固定成本高與沈默成本之特性,經常呈現大規模生產與具規模經濟之組織特性。運輸業常具聯合成本,分割不易。運輸業之價格管制報酬率管制模式在合理報酬率之管制下,確保投入資本能發揮投資效益,適合投資成本高且多為沈沒成本之運輸業訂定合理報酬率之考慮因素:顧及風險補償與管理費用顧及公用事業之財務需要與信用需要可隨投資風險與金融市場條件而改變與其他一般事業報酬率差距不宜過大考慮市場需求與競爭能力運輸業之價格管制(續)營運比管制模式最高與最低價之管制管制之優缺點:優點避免獨占、壟斷與惡性競爭保持價格相對穩定性在效率、公平與業者利潤間達成平衡達成政策目的缺點管制項目不易核算管制方法不易確定管制需要成本價格以外之管制項目服務水準運輸能量服務範圍財務管制加入退出管制其他受管制運輸業之權利與義務義務在可能之服務範圍與容量內盡量提供服務在能力範圍內盡量提供最佳之服務品質提供服務不得拒絕合理之需求必須對乘客提供公平無差別待遇之服務以公平合理之方式訂定費率提供各項優惠措施予不同之團體受政府管制監督,必要時由政府接管受管制運輸業之權利與義務(續)權利合理利潤與經營環境之保障對政府管制合理性之要求給予適當之土地徵收或使用權公用限制之權利接受政府獎勵或補貼解除管制衡量準則未來管制方向與作法以「成效管制」代替「細節管制」以「經濟工具」代替「命令性管制」以「報備制」加上「事後追懲制」代替「許可制」加速民營化道路定價理論意義:針對特定道路,在特定時段,對使用者徵收費用道路定價的理論基礎乃源於福利經濟學,藉著經濟學上均衡理論來促使道路達到最佳流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降低空氣污染的程度。道路定價理論(續)道路收費的兩種目的:一種為回收道路興建、維護成本,是基於財務上的目的,兼具使用者付費之色彩,常見的為高速公路、橋樑與隧道收取的「通行費」。另一種則是以降低社會成本為目的,藉由徵取「擁擠費」的方式來抑制旅運需求量,改變擁擠地區車輛的交通行為,以舒緩交通擁擠為目標。道路定價理論(續)道路定價的概念道路定價(roadpricing)是一種對道路使用者收費以減少道路擁擠的一種策略,所以亦可稱之為擁擠定價(congestionpricing)。道路定價是為了使整體社會成本最小化內部成本外部成本使用者+非使用者道路定價理論(續)外部成本內部化由於外部成本,都無法透過市場機能來反映,故須透過適當的機制來處理,如「道路定價」即是促使用路人針對其所造成的「外部成本內部化」(internalize)之有效管理方法。道路定價理論(續)針對特定道路,對使用者徵收費用,期能達到下列目的:抑制旅運需求成長平衡尖離峰需求差異反應行車外部成本籌措建設財源方式實施市區通行費、收取道路擁擠費、實施尖峰定價法,實施高乘載優惠收費。道路定價理論(續)道路定價的目標效率的改善環境的保護促進都市計畫目標的達成公平性的達成增加財務的收入練習題(p.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