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旧会计准则下现金流量表的比较研究摘要现金流量表作为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是投资者进行科学投资的重要信息资源。对于现金流量表的运用可以追述到19世纪60年代。现金流量表是由最初的资金流量表逐步演变而来的。早在1862年,英国的1些公司就已经开始编报资金流量表。1862年,美国北方钢铁公司编制的“财务交易汇总表”成为资金流量表的雏形。当时的资金流量表主要用于记录现金、银行存款及邮票的变动情况。到20世纪初,资金流量表已发展成4种不同的形式,分别用来揭示现金、现金及其等价物、营运资金及某1时期的全部财务资源的资金流量。到20世纪30年代,资金流量表成为会计教科书中的1般命题。大约在第2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公司已开始将该表列为独立报表或作为报表的附表而加以陈报,但其格式、内容并不规范,并且是否陈报出于自愿。1963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根据佩里·梅森起草的报告发布了《第3号意见书》,这可以说是最早、也最具权威性的关于现金流量表的报告。1971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发布了《第19号意见书》,取代了《第3号意见书》。《第19号意见书》将这1时期的“资金来源及运用表”叫做“财务状况变动表”。1977年10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把该表列为第7号国际会计准则-财务状况变动表.认为是企业对外公开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之外的[第三张表.但是财务状况表从他产生之日起就存在争议.其根源在于[资金概念的多意义化导致财务状况变动表在格式.内容.陈报的重心等方面相当混乱.同时.用营运资金作为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编制基础有许多的局限性.限制了报表使用者对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使用和分析.1987年.为了顺应理论界和实物界的要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经过广泛研究和讨论.发表了第95号财务会计报告-现金流量表.取代了会计委员会的第19号意见书.要求从1988年7月15日以后的会计年度起.所有企业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的一部分。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了第7号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取代了1977年公布的第7号会计准则-财务状况变动表.1992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第7号会计准则做了修订.并于1994年1月1日生效.此外英国.澳大利亚等也2相继发布了关于现金流量表的准则.由此.编制现金流量表已成为国际通行的惯例。而在我国会计制度下的现金流量表也经历了多次的演变,现在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中现金流量表的比较分析,发现现金流量表有一定的修改,但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现金流是企业机体的血液,是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首要因素,是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焦点。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实质是将以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费用、相关的资产、负债及净利润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分别转换为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现金净流量,并据以考察企业当期现金流量的变动状况。在日益崇尚“现金至尊”的现代理财环境中,现金流量分析对信息使用者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定程度上来看,现金流量可以反映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较为客观的揭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财务状况。但现金流量表中的局限性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如编制方法、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编报时间等方面。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且提出了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词:现金流量表企业新会计准则差别比较3目录序言………………………………………………………………………………1一、新旧会计准则中现金流量表的差异比较……………………………………1(一)总则中的定义与使用范围………………………………………………1(二)公允价值产生的影响单独披露…………………………………………2(三)需要单独列示反映的信息项目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3(四)增加了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有关的信息披露要求……………………4二、新会计准则下现金流量表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5(一)现金流量表有关项目填列的问题………………………………………5(二)造成我国现金流量表项目缺陷的原因分析……………………………7(三)现金流量表编制的问题…………………………………………………81.现金流量表主表的编制…………………………………………………82.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编制…………………………………………………8(四)造成我国现金流量表编制问题的原因分析……………………………9三、建议与解决方案………………………………………………………………9(一)完善我国现金流量表的策略……………………………………………9(二)提出准确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111.用多栏式的现金日记账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112.采用多栏式现金日记账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程序和方法………………113.应用举例…………………………………………………………………12结束语……………………………………………………………………………18参考文献…………………………………………………………………………194序言在当今社会,现金流量表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所重视,人们在看中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企业的现金流状况。由于企业的利润表上的利润可以通过增减折旧或暂不记坏帐等手段来改变,但要同时修改利润和营运资本项目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在公司宣布破产之前,连续多年净利润为正数的情况并不少见,公司的经营现金流总是在破产前的几年里就开始恶化。因此,如果想分析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却又感到时间紧迫,可以先浏览一下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因为它比任何其他财务数据更客观,更加说明问题。我国财政部于2007年1月1日实施新会计准则之后,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格式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并且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一、新旧会计准则中现金流量表的差异比较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获利无疑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许多企业账面上表现出丰厚的利润实际上却常常出现无力支付和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从而陷入财务危机,最终摆脱不了破产清算的厄运。反之,有些企业账面利润可能表现并不突出,但因其现金流量状况良好,支付能力强,而获得投资者,债权人的“青睐”,得以不断地发展。所以,企业在经营运行过程中应关注现金流量表。我国财政部已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38项准则,并且在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新会计准则,同时也鼓励条件成熟的其他单位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由总则,基本要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和披露共六章十九条组成。(一)总则中的定义与使用范围新准则第二条取消了旧准则中现金流量的定义:现金流量是指企业某一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改成了现金流量表的定义: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这样既规范了现金流量表的定义又更契合此准则的主题。在第三条准则中明确了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5列报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即明确新准则只规范个别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列报。从新准则对于现金流量表的定义和使用范围的区别来看,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家成功的企业利润与现金的关系就好比是主观评价与客观事实的关系。如果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完全是以现金形式进行交易,且不存在任何资产折旧以及费用摊销的情况下,利润与现金是完全相同的,收入的增加引起现金的流入,费用的增加则造成现金的流出,这也就体现出了利润与现金的一致性。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的假设,在企业现实经营活动中是无法实现的,其主要的原因是两者的会计分期假设不同。企业会计利润的计算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的,不论款项是否收到,现金是否支出,只要符合规定的要求就必须在账面上反映,而现金的计算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企业收入的增加并不是必然引起现金的流入,同样,费用的增加也不一定等于现金的流出。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业务,会引起企业利润的减少,但是资产折旧与费用摊销并不引起现金的流出。由于确认与计量基础的差别,这些因素造成了利润与现金间差异的产生,因此都会对企业损益表的编制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就折旧方法来说,涉及到折旧年限长短以及预计净残值大小的问题,这种会计方法选择以及会计估计的差异,将会影响企业各期计入折旧费用的金额大小,进而影响企业各期的会计利润。由此可见,会计利润仅仅是一个账面数据,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与操纵。而现金流量表则表现为企业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是企业现金流量的真实反映,从而体现出客观公正性。(二)公允价值产生的影响单独披露新准则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在新准则第十六条中规定,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调整项目单独列示。在这次新准则颁布后,公允价值显然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和重点。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以及其它业务都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取消了之前只有一种成本法计量的模式。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例如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6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再如,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此外,企业可以基于风险管理需要或为消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不一致情况等,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些被列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与老准则采用“只报忧不报喜”,从而使金融工具报告价值经常被低估的孰低法有很大不同。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目前已颁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至少有17个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影响较大的事项除前文分析过的两项外,还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交易或事项。新会计准则之所以对这些交易或事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是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例如,对于企业间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出和换入的资产,实质上是确认企业非货币性资产的“售出”与“购入”,“售出”资产的公允价与账面价之差即为企业实现的收益。而同类业务在老会计准则下只能按账面成本计价,不能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确认为企业损益;类似地,如果企业在债务重组中用以清偿债务的非货币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则高出的部分连同获得的债务豁免,可以增加当期利润;在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体现在企业当期损益中。这些交易事项中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克服了因采用成本计价模式而对企业资产价值的低估的缺陷,从而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及经营业绩。(三)需要单独列示反映的信息项目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第十一条中关于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项目规定,金融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和现金流量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项目的类别。由于不再作细化规定,简化为原则性规定,因此更适合金融(保险)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列报。7第十三条中关于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应单独列示的项目中,涵盖了旧准则规定的内容,并进行了结构调整,增加了“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和“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两个单独列示项目。从以上两点的改变可以看出,新准则下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信息项目更加明确化,具体化和合理化。企业不必运用既定的现金流量表来编制,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也可以试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对于某些特殊行业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人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