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模拟题五套(含答案)《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模拟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教师这个角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作为人的教师”和“作为教师的人”的(统一体)。2、教师的爱是以对学生的(尊重)为前提的。3、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相互对接与交融。4、教师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一个完善合理的素质结构:高尚优良的人格、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不断完善的能力结构。5、今后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教学方式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6、教师发展规划的第一步是(自我认识)。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8、教师个体在无能力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时,应求助于专家进行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9、教师自主发展有三条可行性路径:反思、合作、(共生(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10、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之间要有某种桥梁,这桥梁就是(教学)。二、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4个备选项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诸项中不属于教师职业特点的一项是(D)。A、艺术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速效性2、教师工作的核心是(A)。A、教书育人B、广博学习C、教育科研D、精心备课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C)。A、方法B、途径C、本质D、形式4、有德之人,在无人监督时,总是非常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之事,这叫做(C)。A、慎微B、慎重C、慎独D、诚实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这句话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6、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B)。A、1995B、1997C、1999D、20017、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是(A)。A、语言表达能力B、非语言表达能力C、教育技术运用能力D、管理学生能力8、校园文化属于哪一类课程资源(C)。A、素材性资源B、条件性资源C、隐性资源D、显性资源9、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是一种(B)关系。A、医患B、伙伴C、师生D、主从10、在教学反思过程的诸阶段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B)。A、具体经验阶段B、观察分析阶段2C、重新概括阶段D、积极验证阶段三、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小题对或错,并在括号内填上√或×。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仍然是值得肯定的。(X)2、今天,在我国“教师是专业工作者”尚未得到法律的认可。(√)3、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集体劳动。(X)4、教师职业道德可以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5、要树立学生是消费者,就是教育服务的顾客的观念。(X)6、实施新课程,我们要彻底否定教师的权威。(√)7、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与“母爱”并列起来,不免掩盖了教师职业情感的专业化特征。(√)8、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9、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其教师生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X)10、“教学相长”是必然的,无条件的。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答:(1)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什么教师要有多元学科知识结构?答:(1)新课程内容的社会化,要求教师具有多元学科知识结构;(2)新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元知识结构和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3、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强化哪些能力?答:(1)教育科研能力;(2)交往与合作能力;(3)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4、教师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什么意义?答:(1)有利于教师身心的健康;(2)增加教师之间互帮互学的机会;(3)促进教与学的活动;(4)有利于学校组织效能的发挥。5、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答:(1)热爱教师职业,认同自己的教师职业角色;(2)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自我意识;(3)坚韧与自制;(4)有效调节不良情绪;(5)好学与创新。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答:(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2、结合实际说明教师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答:(1)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与研讨;(2)多渠道获取信息;(3)行动研究;(4)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新世纪教师素养》模拟考试題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c)3A、能力B、学识C、态度D、方法2、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a)A、受教育权B、生命健康权C、性的不可侵犯权D、人身自由权3、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a)A、隐私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4、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是(c)A、出于私情之爱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5、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d)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6、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b)A、对立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权威型7、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a)A、课程即知识B、课程即复杂会话C、课程即活动D、课程即经验8、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d)A、学校教学的惟一依据B、教师教学用书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9、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c)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10、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b)A、统一性B、适应性C、规范性D、选拔性11、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d)A、传授知识的过程B、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双基的过程C、交往互动过程D、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12、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a)A、教学过程的预定性B、教学设计预留空间C、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D、善于利用“突发事件”13、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明确说明的是(c)A、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1986年美国《卡内基报告》C、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D、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14、“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a)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文化知识15、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d)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理想信念是道德之本,教育观念是师德之魂。17、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主要是由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和不作为侵权行为造成的。18、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19、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0、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特点之一,其综合性表现为加强学科综合设置综合课程、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1、教学大纲相对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22、新课程标准从内容上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3、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是校本课程。24、一般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科学世界,远离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25、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26、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普通职业型转化成专业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三、概念辨析和观点简答: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7、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l)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利(1分)(2)侵害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1分)(3)侵犯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1分)(4)侵害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1分)(5)侵犯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的同等权利(1分)28、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1)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1分)(2)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1分)(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1分)(4)讲求民主,宽松和谐;(l分)(5)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1分)29、简述确立三维目标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1分)。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2分)。课程本身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使日常的学科学习上升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2分)30、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哪些变化?(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2)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答对1点得1分,总分不超过5分)531、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1)在评价功能方面,要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发展(1分)(2)在评价内容方面,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1分)(3)在评价主体方面,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1分)(4)在评价方法方面,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1分)(5)上述各要点有说明的加1分。32、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什么要求和挑战?.我国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和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1分)(1)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1分)(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1分)(3)实现角色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1分)(4)教师专业发展还应体现为教师对育人的责任感的提升。(1分)四、分析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可任选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33、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4分)(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价值要求,与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4分);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4分)3)个人观点:看法不偏激,基本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