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期高校党校“3+2”培训模式探索何大顺胡国平谷照亮(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610059四川成都)摘要:高校党校的培训工作是大学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探索高校党校从入党前的“大学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到入党后的“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3+2”培训模式对于充分发挥党校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培养和发展党的新生力量、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高校党校;培训模式;探索高校党校是高校培训学生党员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以及要求进步青年学生的主渠道,是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重要阵地,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要求入党的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这给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当前党校教育培训中的主要问题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教育”的现象比较突出。高校现行的党校培训主要是发展党员前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性的集中培训。而根据有关规定,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期为一年,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束以后至少有半年的时间不再参加党校的集中学习。而且学生党员在预备期内乃至转为正式党员后,党校一般不会组织他们进行集中学习。这种缺乏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长期性、连续性的教育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发展党员数量急剧增加下教育管理的需要。不少学生党员存在党性意识淡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缺乏、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甚至出现违法违纪现象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党员队伍的质量,而且对党的威望和高校党员队伍的进一步扩大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根据大学生不同思想阶段,积极探索建立从入党前的大学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到入党后的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3+2“分层次教育培训体系,将高校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党校教育培训的持续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高校党校“3+2“分层次教育培训模式的探索依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精神,立足于高校工作实际,党校“3+2”分层次教育培训模式是以入党为界限,入党前学院分党校为广大的青年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举办“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发展对象培训班”,此为培训模式的“3”;入党后再为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举办“预备党员培训班”、“党员骨干培训班”,此为培训模式的“2”。此模式保证了高校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层次性和连续性。(一)“3+2”模式的连续性设计2大学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大学毕业教育培训层次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对象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党员骨干培训班教育培训期次与时间每年一期在9月举行每年两期分别在4-6月、10-12月举行每年两期分别在4-5月、10-11月举行每年两期分别在4-5月、10-11月举行每年两期分别在4-5月、10-11月举行教育培训对象全体大学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二)“3+2”模式的层次性设计根据大学生不同思想阶段的特点,“3+2”模式确立的教育培训目标的层次性差异。1、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班重点抓好启蒙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代大学生的正确选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主要是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帮助入党积极分子理解党的性质、纲领、宗旨、任务、组织原则以及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等等,从而加深对党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3、发展对象培训班主要是组织发展对象进一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发展对象不断加深对党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学习入党条件和入党规定,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提升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对照党员条件与标准查找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共产党,从而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切实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4、预备党员培训班重点结合学生预备党员的学习和思想实际,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党性修养教育和党员预备期注意事项教育,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进一步从思想上入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5、党员骨干培训班重点以创先争优为主题,使学生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性修养,切实发挥党员骨干的“火车头”、“领头雁”作用,全面推进党员队伍和党组织两个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两个作用(三)“3+2”模式的实效性设计在党校教育培训中,我们设计了“基本知识学习、重要文献研读、社会热点聚焦、先进典型激励、社会实践锻炼”五大模块,并根据各班教育培训对象的不同各有侧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本知识学习”:包括党的光辉历程、党的基本知识以及入党相关知识。“重要文献研读”: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的经典原著、重要文献等。“社会热点聚焦”: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辩证、科学地看待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大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如“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等)。“先进典型激励”: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社会实践锻炼”: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们躬身实践,在深入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中认识自己、磨炼意志、锻炼成长,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四)“3+2”模式的严肃性设计在各级教育培训班中,党校坚持“培训必先治学,治学务必从严”的理念,建章立制,全面加强培训班的班风、教风、学风建设,实行从严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在各级培训班任命班主任,建立班委会和学习小组,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各方面对学员进行严格管理。如有无故迟到、早退、旷课、违反课堂纪律等,都将取消其培训资格。同时将教育培训中学员的考勤、讨论发言、学习心得、学习论文、综合评定表以及结业考试成绩等与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等的培养、考察相结合,对于保证党员发展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高校党校“3+2“分层次教育培训模式的实践1、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班第一,举办“当代大学生与中国共产党”的专题讲座。引导大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认清形势、明确使命,把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党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投身到党和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中。”第二,举办“感受成长”的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会,安排学生党员负责接待、服务,选派优秀学生党员干部担任辅导员助理等。用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优秀学生党员为榜样,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引导新生树立目标远大、理想坚定的人生追求。第三,举办“党的基础知识”讲座。介绍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怎样加入中国共产党、怎样写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学校与学院党组织的设置情况等,使新生对党的理论和工作有一个初步认识。2、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第一,通过“网上党校”、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基本路线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进行系统学习。第二,围绕当前国际形势和社会热点开展主题讨论,引导青年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理、方法分析各种社会问题,做到“真学、真用”。第三,利用周末参观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新农村建设基地,到社区、特殊学校等开展志愿服务等等,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发展对象培训班第一,通过特邀组织员等讲解入党规定和程序,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认真履行发展党员手续。第二,围绕当前国际形势和社会热点(比如“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从怎们看到怎么办”等)开展主题讨论,提升思想认识,提高党性修养。第三,考察他们在班级、院团委学生会、社团等群团活动的策划、准备、组织实施等过程中的作用发挥情况,增强其组织观念和团结协作意识。4、预备党员培训班第一,通过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预备党员研读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文献,撰写学习心得与体会,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第二,通过分配适当社会工作和群众工作,如担任入党联系人、负责公寓安全等,教育预备党员模范履行党员义,正确行使党员权利。4第三,利用周末参观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新农村建设基地,到社区、特殊学校等开展志愿服务等等,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5、党员骨干培训班第一,围绕“党的先进性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题,进行专题讲座,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使命感。第二,围绕“如何做好党务工作”的主题,邀请党务工作专家对党员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及流程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与解释。第三,围绕“党支部与班集体建设的思路与方法”的主题,邀请优秀学生党员干部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不断提高党员骨干的工作能力与水平,促进学生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三,利用周末、节假日,到社区、孤儿院、养老院、献血屋等开展奉献爱心、贡献社会的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四、结论高校党校“3+2”分层次教育培训模式从大学新生入学到大学毕业,根据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等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以“基本知识学习、重要文献研读、社会热点聚焦、先进典型激励、社会实践锻炼”为载体,以专题讲座、讨论交流、观看教育电影、参观纪念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富有时代性、教育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活动为手段贯彻到全部大学学习生涯的培养教育过程,有效提升了广大青年学生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党员骨干的党性修养、责任意识,有效推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入发展。参考文献:[1]林耀林.高等学校党校三级培训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苏丽娜.新时期高校分党校工作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0).作者简介:何大顺(1954-),男,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教育学,E-emailhds@cdut.edu.cn胡国平(1972-),男,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emailhgp@cdut.edu.cn谷照亮(1979-),男,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emailguzhaoliang08@cdut.cn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党建研究专项课题,(2010YR15)《新时期高校党校培训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