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共25题,每题2分,满分50分)1.(2013·广东文综·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2014·广东惠州四模·21)二战后,美国准备在欧洲推行一项重要举措,以帮助欧洲战后重建。文件的起草者最初还寄希望于东欧国家加入进来,从而使他们从正在形成的苏联集团中脱离出来。该举措是()A.实施关贸总协定B.实施马歇尔计划C.成立欧共体D.提出杜鲁门主义3.(2014·广东深圳二模·22)《时代》杂志将1947年视为美国“承担世界领导责任的又一重要时机”,称“这个国家正面临新的角色和责任”。其意在()A.为美国国会通过“欧洲复兴计划”制造舆论B.称颂美、英等国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C.为美国政府干涉朝鲜内战推波助澜D.促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4.观察下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C.二战后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5.(2015·广东惠州一模·22)“只要两个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就不会有和平的一天;但只要核武器发挥遏制作用,战争就不会发生。”材料描述的是()A.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抗B.二战期间盟国与法西斯的对抗C.冷战期间美苏的对抗D.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抗6.(2015·广东韶关一模·23)图8是一张抓拍到的1961年某日在铁丝网网成的柏林墙即将封闭的一瞬间,一个参与围墙行动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一方的照片,作为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A.美苏冷战B.欧共体成立C.马歇尔计划推行D.苏联解体7.(2015·广东茂名一模·22)据下表指出,造成经济互助委员会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第2页/共9页原则重大措施经互会社会主义国际原则协调国民经济计划、国际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共同投资建设联合项目、对外贸易欧共体市场原则关税同盟、共同外贸、共同的农业政策、共同市场A.政策的不同B.经济体制的不同C.一体化程度的不同D.苏联的霸权主义8.(2015·广东湛江一模·21)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明确宣布:“援助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装力量或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这一演说()A.意味着两级格局最终形成B.有利于维护地区之间的和平C.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D.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9.(2008·广东单科·23)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10.(2014·广东汕头二模·22)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协议》,协议的内容之一是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A.彻底消除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差异B.促进法德和解C.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D.提升欧盟的合作水平11.(2014·广东清远一模·23)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内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中法建交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感召B.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大幅提升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法力图在外交上走独立自主的道路D.中法两国奉行“无敌国外交”政策12.欧洲历史行进到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分裂因素——西欧一批实行民主的国家和中欧、东欧一批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对峙,在这种情况下,古老的“欧洲梦”又被提出了。直接推动这一“欧洲梦”成为现实的核心力量是()A.德国和法国B.英国和法国C.美国和苏联D.英国和德国13.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日本的影响是()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把握机遇,促进飞跃C.坐山观虎斗D.鹬蚌相争,渔翁得利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做出的努力包括()①接受马歇尔计划②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③成立欧洲共同体④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5.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原因不包括()A.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B.中国以其实力挑战美苏霸权C.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D.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6.(2015·广东汕头一模·21)二战前,文明的概念开始发生变化,不再特指欧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文明一词在英语中也变成了复数。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美国霸主地位确立B.欧洲仍然处于世界中心地位C.多极化趋势加强D.欧洲开始丧失世界中心地位17.(2009·广东单科·25)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第3页/共9页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18.(2014·广东惠州四模·22)1999年以美同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对南联盟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2011年,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战争。上述材料表明()A.冷战中有热战B.以美国为首的单级世界无人撼动C.两极格局面临挑战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19.(2014·广东韶关二模·22)苏联解体以后,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跟西方走还是向东靠的选择,影响这些国家选择的原因不包括()A.历史文化的因素B.欧洲一体化的推动C.欧盟和俄罗斯的地缘因素D.北约和华约的对抗20.学习了必修一《政治文明的历程》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后,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带“风”字的成语概括这段历史特征,你认为哪一个概括得最恰当()A.风雨如晦B.风云变幻C.风雨交加D.风花雪月21.“医生赶到病人那里,可病人已经死亡。于是在别洛韦日森林开具了死亡证明。当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核手提箱留给谁?这可不是儿戏,于是商定:由俄罗斯来控制。”材料中“病人已经死亡”是指()A.苏联成立B.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C.美苏争霸D.苏联解体22.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当代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变化情况,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世界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到三足鼎立B.美、日、欧之间竞争激烈C.西欧到欧盟体现了区域集团化的趋势D.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题是和平与稳定23.(2015·广东韶关高三摸底·23)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4.(2015·广东佛山一模·22)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反转的主要表现是()A.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政策B.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C.欧盟成立,欧洲联合由经济走向政治D.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5.(2014·广东文综·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第4页/共9页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放弃“一边倒”政策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二、非选题(26题21分,27题12分,28题17分,满分50分)26.(2015·广东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1)(21分)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展示一近代屈辱外交篇条约影响《南京条约》“中国处于命令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A: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B: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展示二现代独立自主篇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展示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握手”篇请回答:(1)据展示一,在材料中的A.B处填入相应的条约名称。(2分)并概括说明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2分)(2)据展示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6分)(3)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1分)它的积极意义怎样?(2分)(4)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2分)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5)图3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是什么?(2分)27.(泰州市07-08期末联考)阅读下列材料:(12分)第5页/共9页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人教社《世界现代史》材料二下面是一组西方画家描绘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图一图二材料三图一资本主义格局示意图图二不结盟运动的标志图三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2分)(2)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描绘了哪两个国际格局?(4分)(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图一向图二发展趋势转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28.(17分)(2014·威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材料二类别美国苏联经济政治军事材料三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