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班级组别姓名课题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生案)学科历史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顾小辉审核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方法与过程:阅读材料、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重点难点】1、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影响。【学法指导】认真读书思考,独立完成简答题;阅读史料,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独立完成练习检测。【学习过程】1、自主预习“建国初期”是指1949年到1955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总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这成为我国处理外交关系的最高准则。它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1)这一方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制定的?(2)这一方针在新中国初期具体表现为三大政策,完成下表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年级班级组别姓名(3)五十年代,中国外交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内容?有何影响?(4)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完成下表时间成就意义1949.10—1950.10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53年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2、合作探究1.与旧中国外交比较,新中国外交的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示学生从政权性质、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国际环境、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这几个方面来考虑)2.建国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如何评价?年级班级组别姓名(1)含义:(2)评价:积极:消极:【练习检测】1、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2、1954年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台声明规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关系,并感到如果这些原则运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实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同年的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也同意以这些原则指导两国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如果这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处理中国与印度、缅甸的关系()①有利于和平协商和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维护地区和平②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家关系,推动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平等、和平地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A.雅尔塔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本课知识网络】【学习反思】1、知识方面:2、方法及其他方面:年级班级组别姓名课题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师案)二次备课年级班级组别姓名学科历史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敏审核人顾小辉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方法与过程:阅读材料、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重点难点】1、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影响。【学法指导】认真读书思考,独立完成简答题;阅读史料,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独立完成练习检测。【导入】【教学过程】1、自主预习“建国初期”是指1949年到1955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总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这成为我国处理外交关系的最高准则。它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2)这一方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制定的?1)有利条件:①资本主义体系被严重削弱。②社会主义超出一个国家的范畴,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③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④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2)不利条件: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顽固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严重威胁着中国和亚洲的和平与安全。(3)这一方针在新中国初期具体表现为三大政策,完成下表内容含义意义年级班级组别姓名“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4)五十年代,中国外交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内容?有何影响?表现:周恩来在1953年的中印谈判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5)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完成下表时间成就意义1949.10—1950.10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2、合作探究1.与旧中国外交比较,新中国外交的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示学生从政权性质、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国际环境、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这几个方面来考虑)年级班级组别姓名分析总结:(1)、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2)、《共同纲领》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外交政策的原则,体现了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为了保障本国的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拥护国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3)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4)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个体系;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赢得了民族独立。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5)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启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由政权的性质、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本题设置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不实现民族独立,就无法获得独立自主的外交权,感受共产党的先进性,以及能生活在新中国的幸运。2.建国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如何评价?(1)含义: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倒向苏联一边,或是与美的绝对对抗。事实上,中国在联苏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在抗美时,也存在一定条件下讲和的一面。(2)评价:积极: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会处于孤立境地。消极: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由于明确了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对外关系上就不可能不受该阵营的制约,所以在独立自主的行动上多少受到限制。在实施过程中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本题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辨证观,既要看到这一政策的积极意义,也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练习检测】1、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B)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2、1954年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台声明规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关系,并感到如果这些原则运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实存年级班级组别姓名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同年的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也同意以这些原则指导两国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如果这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处理中国与印度、缅甸的关系(B)①有利于和平协商和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维护地区和平②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家关系,推动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平等、和平地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B.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B)A.雅尔塔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知识方面:3、方法及其他方面:年级班级组别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