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特征(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某一方面。综合指标:多种要素。二、区域类型1、按内部分布状况:均质区和功能区类型概念举例均质区以区域物质内容为指标的分类山区与平原区、农田区与牧区功能区以区域内在联系为依据进行的分类城市经济区2、按空间尺度: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区域(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特点:区域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就越具体、越详细三、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四、区域差异1、比较的方法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资源人类活动:经济发展特点、工业、农业、人口、城市、政治、历史、宗教、习俗等2、日本和英国的区域差异(1)自然环境要素日本英国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端,东临太平洋亚欧大陆西端,西临大西洋地形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覆盖率高,类型多样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瀑布峡谷,不利于航行,但水利资源丰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大多有运河相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2)人类活动要素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其布局高兴技术产业为主,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资源型2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沿岸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外大量移民3、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1)划分依据:地形、气候。(2)三大自然区的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比较接近。青藏高寒区东部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为横断山脉。青藏高寒地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3)区域差异要素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地形海拔较低,地形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最高,地形以高原、高山为主气候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高原高山气候,气温较低水文外流河多属内流河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生物植被以森林为主,有熊、松鼠、熊猫、梅花鹿等动物植被为草原、荒漠;有骆驼、黄羊等动物植被为草原、荒漠及高山草甸灌丛;有牦牛、藏绵羊等动物农业种植业发达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高寒牧业、河谷农业人口稠密较少很少城市众多较少很少五、区域发展的四个阶段阶段主要特点人地关系初期阶段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基本协调成长阶段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工业区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明显的不协调转型阶段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矛盾加剧再生阶段对症下药,促使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由紧张走向协调3第二单元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是思想产生背景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低,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产生时间:釆猎时期和农业文明早期。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人类中心论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产生时间:农业文明后期和工业文明时期。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的对象,一味的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伙伴论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反思自身行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生时间: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人类应该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基本原则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地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内涵: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4、循环经济的意义:循环工业意义:(1)经济:①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经济发展。②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增加了就业机会。④优化了产业结构。(2)社会:增加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从而改善了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3)生态:①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节约了资源。②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农业意义:(1)经济:①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经济发展。②农林牧综合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从而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③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化。(2)社会: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3)生态:①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②减轻了本地区的生态破坏。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行动纲领1.我国政府提出的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行动纲领是“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2.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具体要求内涵具体要求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战略与对策、立法与实施、能力与建设、团体公众参与、费用与资金机制社会可持续发展卫生与健康、消除贫困、防灾减灾、人类居住,人口、消费与社会服务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工业与交通、能源生产与消费、通信业、农业与农村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荒漠化防治、废物无害化、保护大气层4(二)、发展战略1、人口战略(1)、存在问题:人口数量过多、人口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2).人口战略①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2、资源战略(1).存在问题: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上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资源短缺。(2).我国的资源战略要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促进资源的增值;在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生活消费等方面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增加能源探明储量,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当前能源利用的紧迫任务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3、环境战略(1)、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2)、环境战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之一。4、稳定战略(1).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①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③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2).我国的稳定战略①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和全体公民的行动,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②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