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六单元练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练习0061高二文科历史第六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平均地权意图在地价上涨时国家按较低的价格把私人所有的土地收买下来,使国家成为全国土地的主人,由国家收取地租,实行土地国有。”孙中山的这种设想()A.是解决贫富悬殊的最佳途径B.难以得到农民阶级的理解C.是避免社会革命的最佳选择D.能使中国迅速地走向富强2.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3.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共和主义4.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5.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6.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材料表明革命派()A.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B.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C.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D.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7.“我中国已被灭二百六十余年,我华人今日乃亡国遗民,无国家之保护,到处受人苛待。故今日欲保身家性命,非实行革命,废灭鞑虏清朝,光复我中华祖国,建立一汉人民族的国家不可也。故曰革命为吾人今日保身家性命之唯一法门,而最关切于人人一己之事也。”从孙中山的言论可看出他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A.激化了满汉之间的矛盾B.带有很强的民族歧视C.未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D.具有大汉族主义倾向8.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B.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D.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9.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说到:“国民党人……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练习0062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指()A.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B.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C.革命的进程和方式D.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10.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突出特点是()A.明确提出反帝要求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C.推翻封建帝制D.提倡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11.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道:“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由此可见,此时的三民主义()A.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B.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C.是反资本主义的革命纲领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2.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13.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都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14.“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这段话应出自毛泽东的()A.《井冈山的斗争》B.《论人民民主专政》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15.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在这里产生的“思想”主要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6.东京大学教授近藤邦康说:“日本被中国打败是当然的,这样非常好的战略著作在日本是没有的。日本特资方面和科学技术方面都优于中国,武器优越于中国,但没有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战略眼光,日本没有”。材料中的“战略著作”应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新民主主义论》C.《论持久战》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7.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A.坚持城市中心,开展工人运动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阐述两类矛盾,建设社会主义D.总结革命经验,规定政权性质练习006318.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19.对于抗日持久战,国民党把抗战命运寄托在英、美、法、苏各国与中国“共同一致来打日本”之上。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表明两党认识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持久抗战的理论基点B.中国抗战的基本性质C.抗战坚持的战略原则D.抗战进程的发展方向20.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B.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21.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新民主主义理论C.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2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在理论探索上体现的共同特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D.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23.1978年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练习0064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D.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24.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25.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B.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C.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D.起到了打破思想认识误区,坚定人们社会主义信念的作用26.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27.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28.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9.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③社会主义革命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④⑤30.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练习0065二、非选择题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材料二: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致苏俄遗书》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