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科研一、做科研要做到四个结合1.坚持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都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爱好。有了研究兴趣和爱好,就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对某个研究领域、某个问题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自觉地去进行探索和研究。但高校教育工作者仅仅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爱好是不够的。特别是今天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时代,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新困难、新挑战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的科研工作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要自觉地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探索与为国家的重大需求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个人研究兴趣和国家需求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将个人的研究兴趣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适应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以问题为导向,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攻关,急国家之所急,大力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提出真知灼见,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献计献策。即使在个人研究兴趣和国家需求、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出现不一致的时候,高校教育工作者也要做到个人研究兴趣服从国家需求,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不过,一般情况下,坚持国家需求和问题导向,选择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与个人的研究兴趣和爱好是不会发生冲突的。这是因为,个人的研究兴趣和爱好是不能完全由个人来满足和实现的,往往需要国家需求来影响、促成和满足。换言之,一个人的研究兴趣和爱好需要通过国家需求来实现,或者说,国家需求也是满足个人研究兴趣和爱好的一种渠道或方式。因此,个人的研究兴趣和爱好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国家需求就会转变为真正支持个人研究的力量,个人觉得自己的研究国家需要,就会有信心,就会构成个人研究需求的最大动力,就更容易出成果。这是被无数事实所反复证明了的,我个人也是深有体会。我的研究领域为教育经济、教育财政,近年来围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教育乱收费的冶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也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贡献了一点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其中,由我主持的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项目、国家级研究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2013年4月还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农村人口流动背景下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研究》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而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功能是揭示规律,预测未来,指导实践,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两种类型。基础理论研究,一般是指侧重于探索和认识事物本质特征、运动规律及发展趋势的学理性研究。其特点是,意在阐明学理,属于学术理论研究,通常表现为提出概念、范畴及逻辑体系;重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变化”等问题,主要作用是推动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具有思辨性和长远效应。应用对策研究,一般是指侧重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性研究。其特点是,具有特定的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以及指向明确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属于问题对策研究,通常表现为指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路径和方法,重在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主要作用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由此可见,不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对策研究,都是对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本质及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系统表述,是一种有严密结构的思想体系。任何应用对策研究,不论战略政策层面的研究还是实施对策层面的研究,都要建立在丰厚、扎实、牢靠的基础理论之上。换句话说,任何富有成效的应用对策研究都离不开基础理论的创新,而任何理论创新都源于实践,源于以基础理论为基石的应用对策研究活动。因此,把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应用对策研究促进基础理论研究,以基础理论研究带动应用对策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所在。我国的高校历来比较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应用对策研究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许多成果被党和政府采用,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高校教师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重任务和角色,严重缺乏在应用对策研究上的时间与精力;高校的科研考核体系普遍以学术研究、基础研究为重,对应用对策研究缺乏科学、灵活的考核机制,缺乏对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应有的认可与重视。这就必然导致一些教师重基础理论研究,轻应用对策研究,不注重研究和思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习惯于关起门来撰写一些横断面宽、实际运用价值低的“基础理论”方面的大部头著作,以至于一些科研产品上“摸不着天”,下“着不了地”。因此,高校教师要发挥智囊咨政、服务社会的作用,就绝不能忽视应用对策研究,要把应用对策研究和建言献策摆到应有的地位和高度;但加强应用对策研究,也决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研究,否则,应用对策研究就会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3.坚持专门化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相结合专门化研究,其直接研究对象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某个领域或某个侧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结构也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领域合一”状态转变为“领域分离”状态,这就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广阔的研究空间,这些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需要有人长期专门去研究,方能形成自己的立场和“坐标”,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但也应当看到,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往往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仅仅依靠一个人、一个学科或者是一所学校的力量是很难真正解决问题的。比如我们教育中的很多问题和矛盾,表现在教育领域,实际上是经济社会领域的问题和矛盾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如果我们仅仅从教育领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往往可能无解,这就需要进行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又称多学科研究、交叉学科研究、综合学科研究或复杂性学科研究,都是同一个内容。人类进行跨学科性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跨学科”一词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纽约出现,其最初含义大致相当于“合作研究”。我国于1985年召开“交叉科学大会”,“交叉科学或交叉学科”一词在学术界广为传播。早期,人们对交叉科学和跨学科基本不加区分。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术界开始用“跨学科”一词代替“交叉科学”。今天看来,交叉学科研究还仅仅限于已有学科之间,而学科都是人为设置的,因此为了取得更大的研究进展,就必须突破学科划分形成的限制,走向更大范围更高境界的跨学科性的研究。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这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基本观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认识任何事物都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行而上学的孤立观点。因此,只有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才能达到对事物真理性的认识,否则,就会陷入片面性。进行跨学科研究,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理科结合,多学科整合,可以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中充分发挥作用。当然,要使高校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突破学科划分形成的限制,积极推行跨学科的合作,开展多学科的协同攻关,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增强综合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方能出高水平的成果,为党和政府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4.坚持与实际部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高校与实际部门联系不紧,是长期制约包括教育科学在内的整个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功能发挥的根本性问题。这样就造成“国家急需”什么、“部门要求”什么,研究者往往不了解,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实际部门又觉得不管用。要克服这一弊端,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高校与实际部门的联系,高校和研究者要主动加强与实际部门的联系,探询他们的需求;实际部门也应适时与高校和研究者沟通,采取多种形式让高校和研究者了解他们的需求,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要鼓励高校和研究者长期深入研究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提供真知灼见。二、怎样写论文(一)确定好题目题目是论文的窗户,它应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好的论文题目能大体反映出作者研究的方向、成果、内容、意义。题目引用语要确切、简洁、精炼、通俗和新颖。确定题目时,题目要专一,开掘要透,道理要深,立意要新。题目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你的论文的“命运”,所以,题目的选择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平时自己对某一问题留心思考,并认真研究,有所收获,取得了研究成果的,才有可能考虑写作,没有实践基础或虽有实践但无收获体会,是写不出好文章的。2.是否有新意,求异创新,善于猎取好题材。无论写什么文章,关键都在于有新意,对别人用过的题目,如果深层次的创新一时做不到,一般不宜再用;如果受到别人所用题目的启发,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观点上有新的见解,而需要再用的话,用时可在题目上冠以“再谈”、“也谈”、“他说”、“别论”之类的字样。再谈“把实证研究进行到底”陆铭再谈国民性张鸣教授3.选题宜小不宜大。题目过大了,势必精力分散,道理讲不清说不透,最好是取某个小问题、某个问题的侧面来写,把道理说清楚,使人们看后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论文的题目一般都采用肯定式,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用提问式的题目。为了引伸主题,或者对某一事实必须在标题中加以说明,还可以在题目的后面再添一个副标题。论文题目的长短,用字的多少并无一定的标推。但文字用得得当,可使整个题目富有诗意,文字用得不当,就会使整个题目黯然失色,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论文题目的文字,一定要仔细推敲,拟出引人入胜的好题目。农村教师拿什么留住你?中国教育报2013.10.17教育如何去行政化?《人民日报》2013-12-05选题常犯的错误选题的恰当与否,常常关系到整个论文的成功与否。平时,常常会碰到一些论文由于选题的失当而无法发表。选题常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选题过大题目过大,是普通作者在选题时常常出现的问题。例如,题目“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的定义、构成、作用、测定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作深入的探讨。这样的题目往往是一种研究方向,而对于一般的个体作者来说,把它当作为一个具体论题是不合适的。2.选题过难选题太难,完成题目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是题目含混不清、多重化等。例如:“数学教学与开发儿童的智力”,这样的论题使人无从下手,最后演变成,有多少资料就用多少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可能,研究到哪里是那里。3.选题陈旧选题陈旧,老生常谈,没有创见,没有新意,论文写的再多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有些题目,别人写了多次,如自己又提不出新观点、新见解,就没有必要再写了。(二)拟定写作提纲确定了题目,并有了充足的素材和论据,也不要急于动笔,可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先拟写论文的详细提纲,提纲是帮助作者整理思路,指引你如何取舍文章的内容,是将要写成的文章的骨架,它是起着疏通材料、安排材料形成文章基本结构的作用。(三)写作初稿提纲拟定以后,就要抓紧时间写初稿。初稿要紧紧围绕提纲尽快地写,最好是一次就完成,初稿写成后,不要急于定稿,先把它搁置一两天,然后再很快地重读一遍,看表达是否清楚,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谨,更正明显的错误,改正字迹模糊的地方,过几天以后再全面修改定稿。现在我们都是使用电脑来写论文,用电脑来写论文,要比用传统方法更省时省力,修改润色起来也省力得多,投稿更方便。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结构修改,二是词句修改,三是审定图表和数字符号及字母的大小写,四是重新写题目和标题。做论文关键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若干思考一、教育是产业,但不能产业化首先,教育不是可以赢利的产业部门或经济部门。理论分析和实证统计分析已经揭示了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