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发展经济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怎样认识发展经济学[上]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白20世纪80年代切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系统地从国外引进以来、在我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发展经济学一些基本术语如增长点、发展极、二元结构以及农业剩余劳动等等,不仅为学术界普遍接受,而且成为广大人士口头常用的名词。不少经济学家还以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式联系中国实际作出研究并取得了成果。但是、对有关发展经济学的几个重大问题,中外学术界看来尚未得到正确的共识:(1)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经济发展思想与当代发展经济学有何关系。(2)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的发展经济学究竟属于何种基本思路。(3)发展经济学究竟是否已陷入“贫困”、甚至巴走向“衰亡”。我认为,对这几个重大问题应当遵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并作出正确回答,否则发展经济学将在理论上混沌一团,在政策建议上误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一、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经济发展思想与当代发展经济学的关系对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剖析.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经济发展思想包含什么内容?我认为,基本上包含两个学派,一个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学派,另一个是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历史学派.古典经济学从17、18世纪英国国内外情况出发,强调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西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代发展经济学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历史学派从19世纪德国国内外情况出发,强调国家于预和保护贸易,在理论上独具特色,对一些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产生过一定影响。因此,虽然在论证当代发展经济学的渊源时,对历史学派略而不论,在英、美经济学界是常见的事,但如果我国经济学家也持同一态度,则不能不说是学术上的缺陷。.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问题关注的焦点是什么?仅仅是分工吗?我认为不是。根据《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斯密从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两个方面论证了劳动分工问题,并以生动的事例说明分工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但是.他同时还从经济增长必须伴随着各个生产要素适当配合的思想出发,十分强调资本积累对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作用。(注1)明确这一观点非常重要,因为斯密以后的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承继了这个传统、当代发展经济学中的“无限剩余劳动”模式、“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以及哈罗德一多马模式等也受到期密的深刻影响。.在我们编写的《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中,曾按照西方经济学界对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界定,对斯密以后的李嘉图、西斯蒙第、萨伊、马尔萨斯和穆勒的经济发展思想,以及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作出述评。这两类经济发展思想属于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经济发展思想。我们还述评了1848年以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发展思想以及其他有关经济学家的经济发展思想,它们是发达国家已从发展初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经济发展思想,必须指出,上述几类经济发展思想都不能称为发展经济学,前者指15、16世纪封建主义在西欧逐步为资本主义所代替,16在英国和法国,后来在德国建立起资本主义体系、这一体系在18、19世纪后又向北美和日本扩展,终于形成今日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无论是在现阶段或是在发展初期,其历史背景和社会、政治、经济性质与当代发展个国家都是有巨大差异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处于初期的发达国家都是独立国家,在国际竞争环境中具有相对优势或绝对优势,甚至拥有向外扩张或侵略的能力。发展中国家除了贫穷落后外,最大的特点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显现出殖民地烙印,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一批又一批长期为帝国主义奴役和榨取的亚非拉美广大地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政治上争取独立,在经济上谋求发展,从此在世界上出现了发展中国家,但是,必须认识:发展中国家是在人类历史特定阶段出现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国家形态。它们与处于发展初期的西方国家有根本性的差异。从外部环境看,它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极其脆弱的地位,对发达国家(它们昔日的宗主国)政治上、经济上仍然未能摆脱依附关系。从内部情况看,由于殖民主义者长期对殖民地执行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谋求稳定,维持现状,而非促进,更少变革,以致不少殖民地和附属国在宣告独立之后,国民经济十分落后,工业基本上是手工制造,农业凋敝,社会结构停滞凝固,氏族制度、公社制度、部落制度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依旧残留。这些情况在17、18世纪后的西欧是基本上不存在的,当时的西欧国家封建主义迅速为资本主义所替代,停滞的、循环周流的国民经济步入动态的、螺旋上升的经济发展进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向现代化更替,民族经济不仅在国内巩固壮大,而且逐渐向外扩张。因此,必须把处于发展初期的发达国家和当代发展中国家加以区别,在此基础上,把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经济发展思想相当代发展经济学加以区别,尽管它们之间有继承嬗变变的关系,如斯密关于资本积累、专业分工、对外贸易、文化教育对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分析等,不仅在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中一脉相传,而且在当代发展经济学中也“重生“或“再现”。但是,在基本思路上,前者与后者是迥不相同的。斯密在他的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中白始至终所鼓吹的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思想符合当时英国客观实际的要求,从而受到朝野上下的欢迎,可是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思想不符合初生的发展中国家客观实际的要求,从而不为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中的发展经济学家所重视。综上可见,不区分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经济发展思想和当代发展经济学而将它们混为一谈,既悖于史实,又谬在理论。因此,我不赞同一种说法: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发展经济学,这一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称为古典发展经济学〔classicaldevalapmenteconomics)。二、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属于何种基本思路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思路是新古典主义的,因此他们说,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发展经济学可称为新古典发展经济学(neo-classicaldevalapmenteconomics)。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恰当的.理由之一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有比较深入、系统研究的西方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发展经济学自初生以来就含有几种不同的思路,例如著名经济学家巴丹(Bardhan.P)在一篇以《发展经济学的几种不同思路》为题的论文中明确指出:“作为经济学一个分枝的发展经济学从开始就对正统经济学的实用价值的有限性有广泛的认识。……(发展经济学)大致可分为三种思路,即新古典主义思路、马克思主义思路和结构主义思路。””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迈耶(Meierr,G.M.)说;“那些开始对不发达国家作理论研究的人多半是发达国家的公民。但是,尽管英、美经济学传统属于统治地位,许多早期发展经济学家都开始对新古典理论和凯恩斯分析是否切合新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质疑……不象新古典经济学家那样假定有一个顺利运行的市场价格体系,一些早期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问题采取了较多结构主义的思路.结构主义分析力图认清那些影响发展中国家调节和发展政策选择的结构特点,如特有的刚性、滞后、短缺、过剩、低供求弹性等等。……刘易斯、缪尔达尔、普雷维什、辛格和罗森斯坦、罗丹,都背离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灵活性和可替代性而引进了结构分析的要旨。……50年代的主流发展经济学归结为结构主义,因为其特点是:贸易悲观主义、强调有计划的新物质投资、利用剩余劳动的储备、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接受经济变动的中央计划化以及依靠外援等等。”从上述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学者的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发展经济学从一开始就含有几种不同思路而不能笼统地说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发展经济学是“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第二,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决不是新古典主义,而是结构主义;第三,把发展经济学简单地称为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原因是持这种主张者误把他们所列举的主要特征如对幼稚工业实行保护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长抱悲观态度,认定政府应该是计划制订者,执行歧视农民的价格政策以及进行其他干预政策等等,看成是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在西方经济学中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早已有定论。凡勃伦(Veblen,T.B.)于1990年最先使用“新古典的”(classical)一词来描述马歇尔和马歇尔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按照《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规范的解释,“(新古典)这一术语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了一个人们普遍接受的固定含义,通常还延伸到边际主义理论,这种用法还可以一直追溯到希克斯(hicks,J.R.)和期蒂格勒(Stigier,G.J.)。他们从何处得出该术语尚未确定,但他们独立创造的可能性极些多布(Dobb,M.)1924年发表在伦敦经济学院院刊上的文章有可能是希克斯使用该词的出处.……希克斯的文章或凡勃伦的论述最可能是斯蒂格勒用法的来源。新古典效用主义的核心一方面是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另一方面是从主观价值论演化出来的边际生产率分配理论。”“上述关于新古典主义的经典定义与初期的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是格格不入的。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人物之一明特(Myint.H.)清楚地说过:“50年代的发展经济学是强烈地反对新古典主义的,新古典经济学被视为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政策的同一物。当时,一致的看法是:经济发展问题基本上是‘动态的’,不能从‘静态的’新古典主义的资源配置理论作出满意的考虑。人们相信,只依靠市场力量,经济发展不会发生,而要通过大规模投资的发展计划去推动。”“可见,把初期的发展经济学说成是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家们所列举的主要特征恰恰是反新古典主义的。他们还把新古典发展经济学指导下的经济发展称为国家主导的经济发展(state—1edeconomicdevalopment),这就进一步说明他们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理解和西方经济学说史中的不争之论是不相符合的.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清初期发展经济学的性质。作为当时具有影响的发展经济学家之一的普雷维什(Prebisch,R.)于20世纪80年代回顾说:“在20年代,当我开始我的青年经济学家和教授生涯的时候,我曾坚信新古典主义理论。然而,资本主义第一次大危机及世界30年代大萧条促使我对这些信仰产生了严重怀疑,当我试图在发展问题上探索新的观点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长期离经叛道的历史。我们正在遭遇的资本主义第二次大危机,更加坚定了我的态度。”(注7)。另一位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先驱人物、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缪尔达尔(Myrdal,G.)是瑞典学派的传人,而瑞典学派的基本理论沿袭了边际效用论和边际生产力论,与新古典主义同一源流,但经过在亚洲工作并研究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10年之后.缪尔达尔就注意到发展中国家内部和外部经济失衡不断扩大化的趋势,运用“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分析,提出了与新古典主义的“扩散效应”和“涓流效应”理论完全对立的“回波效应”理论和“地理上的二元结构”理论。显然,对早期发展经济学作出过重大贡献并对当前经济发展仍然有广泛影响的缪尔达尔绝对不是一位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家而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把初期发展经济学视为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学者的重要理沦根据是,19世纪中叶以后以分工为核心的古典经济学向以供求均衡、边际分析为焦点的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转变,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思潮。从学说史发展的真实情况看.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第一,古典经济学向新古典经济学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白斯密以后,资本主义在西欧迅速发展、经过100年的快速增长,市场机制走向成熟,经济上出现的新问题是分配和价格形成。“看不见的手”究竟通过什么机制在起作用等问题,马歇尔以供求均衡机制的运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提出了他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并由此而确立了资源最佳配置的原因。第二,马歇尔关于供求关系的分析诚然是局部均衡的边际分析,但是,他也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作过反省,认识到它与现实经济生活的脱节,指出了它的不完全性。注⑥第三,马歇尔承袭了斯密的思想,在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时、特别突出的是资本积累和劳动力的数量与效率的作用,而并非只是专业分工,他在《经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