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怒江州资源环境存在的潜能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怒江州是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有长达449.5千米的国界线,且怒江州是中国唯一的僳僳族自治州,州内居住着傈僳、怒、独龙、普米等22个民族,其中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数民族,怒江州是中国民族族别成份最多和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怒江作为云南最后一个尚待开发的旅游“王牌”,怒江拥有自然风光雄奇壮美的大峡谷以及多姿多彩的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同时,怒江还被誉为“生物物种基因库”,有1500多种动植物列入国家保护物种。怒江境内有怒江、澜沧江、独龙江3条江、183条支流,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怒江在全州境内长300公里,可规划建设9座电站,总装机达1580万千瓦,发电量730亿千瓦时。虽然怒江拥有各种优势,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这些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虽然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但是生态环境却十分脆弱。由于大部分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环境保护工作薄弱,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十分严重,生态恶化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充分发挥我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的相关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是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的根本措施。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尤其是怒江。怒江地区是国家的生态屏2障,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怒江地区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怒江地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怒江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对怒江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重义.在分析怒江地区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探讨资源开发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的途径与措施.我们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又要维持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与东中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的扩大。同时,随着全国贫困人口绝对规模的减少,贫困人口的分布进一步向怒江地区集中,生态环境在诸多致贫因素中越来越突出。当前怒江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着生态环境、资金、人力资本、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严峻挑战;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同步进行,生态恢复与脱贫致富相互协调;怒江必须发展当地特色生态绿色产业体系,实现贫困人口在当地就业,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同时,通过拓展整村推进和本地教育工程,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能力。结合城镇化战略,引导贫困地区劳动力向城镇和东部沿海地区转移,通过异地就业、提供各种就业渠道和技能培训,从而实现脱贫。我们应实施生态扶贫战略—以3教育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开发,以特色农副产品开发、特色生态旅游和绿色品牌建设为核心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及以生态移民制度和政府管理体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创新等。怒江资源消耗和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现状:生态环境恶化,怒江过去的发展给环境带来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染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退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根据专家测算,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增长,如果将环境和资源成本计算进去,每年的经济增长入不敷出。土地浪费严重,怒江可耕地面积少、土地有限,再加上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了怒江土地资源紧张现象。怒江工业化发展与资源、环境建设;怒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需要相应的资源提供支撑。目前,怒江经济发展需要能源消费为基础,经济越是发展,能源消费就会越多。我国的环境污染愈加严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一是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量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污染,使土地、建筑物等受到毁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有机物污染和工业废渣污染日益加重,当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物质增加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资源、水资源的污染;无节制地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污水造成河湖污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水量的持续增大,排入江河湖库的废污水不断增加。据水利部门最新调查资料,现今废污水排放量已超过80年代初的1倍,年排废污水达600亿吨,这些废污水8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是主要的污染源。我国江河污染主4要是城市和工矿企业的点源污染所致,一个入河排污口污染一大片,在大江大河形成岸边污染带;支流小河一个工厂的污染就会使整条河流受到污染,变成排污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是影响水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一方面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经济实力,另一方面,由于乡镇企业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给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从全国情况看,水污染态势呈总体恶化趋势,形势严峻。水污染正从东部向西部发展,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怒江生态环境及其脆弱,因此我们必须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切入点,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实践证明,以牺牲环境换发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忧患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条件、环境状况相适应。经济建设要充分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确定与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根据水资源条件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和发展重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结合起来。对于污染严重地区,应将改善水环境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果断地关停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三定”规定的要求,全面开5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逐步建立完整的、科学的全国水资源规划体系。组织开展水功能区的划分和控制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工作;做好江河湖库的水量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审定江河湖库等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及时发布水资源状况公报;维护江河湖库水资源的使用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使水的资源属性与环境属性相统一。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水环境的根本措施,实施总量控制、严格排污管理最有效的办法是根据流域水环境容量确定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以控制进入江河湖库的污染物。将排污总量指标层层分解,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上级政府制定的污染物控制计划,组织制定辖区内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并将排污总量指标分解到每个排污单位,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同时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性监测与管理,控制水中污染物总量不超过规定指标,改善湖泊水质,防止湖泊富营养化。因此水利、环保、农业、城建等各部门团结协作是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组织保证,应各司其职,各用所长,统一规划,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调度。水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涉及自然、社会、环境诸多因素,提高治理措施的科技含量和理论水平是当务之急,应逐年安排关键问题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指导治理工作。怒江森林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是森林资源趋于锐减。怒江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州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人们对植被滥砍滥伐,不注意对林木资源的保护,使得怒江林木资源锐减,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6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怒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生物种类趋于单一化,我国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而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基本的自然基础。因此我们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一)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二)采用多种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三)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三同步”方针(四)积极发挥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自20世纪末,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怒江地区集中在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在这些投资的带动下,怒江地区经济增长加快,同时资源环境的基础支撑能力也发生着显著变化。因此,正确评价怒江地区资源环境的基础支撑能力,不仅关系着怒江地区自身发展的前途和国家西部大开发进一步的战略取向,而且还影响着东、中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部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事件也呈上升趋势,环境保护成为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的西部大开发,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改变以往单靠政府投入的作法,就要充分调动西部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开发的积极性,并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技术。而这个吸引投资、利用外来资金和技术的过程,首先需要西部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否则西部开发和腾飞将是一个空中楼阁。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西部地区各省7(市、自治区)只有对自己的投资环境有一个客观、准确、科学的综合评估,才能有效地引进外资、利用外资。破解制约怒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和“瓶颈”,投资环境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区域性、可操作性原则。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环境较差是制约怒江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怒江地区公路网设施极其落后,因此如果怒江地区基础设施没有一个大发展,加快怒江发展无疑将缺乏基础。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电网、通信和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怒江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应当围绕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大力发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荒漠化。对于怒江来说,能够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尽快做到的就是创造一个有竞争力的投资软环境。第一,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高素质人才。怒江发展的关键在投资,吸引投资的关键靠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特别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是改善投资软环境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制度创新,打破条条框框限制,创造一种激励机制,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二,怒江各县及各乡镇可按年度制定投资环境改善进度计划,明确目标责任制,落实措施,考核监督到位,建立怒江投资环境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保证本地区的投资环境得到稳步提高。8西部大开发是当前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怒江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开放的怒江已经成为国家打造‘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最前沿,正在全力建设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打通丹珠、俄嘎、垭坪等对缅通道,怒江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这里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同时是众多民族和文化的大观园。从经济前景看,怒江是自然资源储量极其丰富的地方,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国际关系看,怒江是多国汇聚、国境相邻的要冲,无疑将成为国际多边经贸合作的热点地区;从生态环境看,怒江地区既是我国的生态环境屏障区又是全国生态脆弱区。改革开放以来,怒江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愈扩大,已经严重阻碍了全国各地区的持续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就是要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以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为基础,谋求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开发在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中进行,要实现西部大开发,必须要处理好一组辩证关系:生态环境建设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备的基础条件,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同时,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将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相应的物质和技术支持。要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建设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拟应树立社会生态经济复合体的新观念,遵循其内在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