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一章教案(2015版)导读: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与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与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在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地投身于实践,将理想的实现落实为自我完善的具体过程,并能正确地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困境与挫折。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特征和关系及其在个体人生价值中的地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涵;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教学难点: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解、举例讲解。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请思考】有人把大学四年生活概括为“大一迷惘,大二彷徨,大三心慌,大四奔忙。”在你们的大学生活中,会不会也出现这样的现象?【点评】一般来讲,在小学的时候你们的理想是上中学,到了中学,你们的理想就是一心想考上大学。由于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再苦再累也能忍受。然而,对于不少同学来说,大学梦的实现就意味着理想和目标的失落。有些同学一旦进了大学就好比船到码头车到站,感到天空似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面对这样的自由竟然不知如何度日,于是整天浑浑噩噩;还有一些同学不明白自己未来的目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被世俗社会的价值要求和目标浸润着,既感到无奈又不去思考自己究竟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高考这一所谓的“人生理想和志向”实现后,未来的路如何走?生命之舟将驶向何方?新的目标是什么?在哪儿?他们感到迷惘、困惑。如果我让你向前走十米,或是向后走十米,你非常容易完成任务,因为目标很明确。可是假如我只是让你走、不停地走,你就会有一种焦虑的心情,你就会走得头晕。那是因为你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不知道应该去哪。因此同学们要及早懂得确立人生目标,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懂得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引导。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思想观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由于理想信念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所以,这方面的精神真空将导致青年大学生人格素质的片面性。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杀人被判处死刑,在行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他还说“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这是马家爵在生命最后时刻的人生感悟。没有理想的,也许并不只是马加爵一个人。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有比较多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开始有所动摇,对于我国能否继续坚持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等等问题表示出一种担忧和怀疑。出现了重视物质利益,淡化理想信念;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责任;重视生活理想,忽视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模糊的令人堪忧的倾向。大学生理想信念呈现多元化甚至迷失的现象,价值观越来越功利化。有一首打油诗,内容说的是关于猪的理想:“天上纷纷掉饲料,一天到晚睡大觉,天下人人都爱猪,所有屠夫都死掉。”这对猪来说,可真是一个完美的境界。这当然不是说猪真的会有什么理想,而是讽刺那些无所事事的懒汉。人和动物不同,人是有理想的,人生在世,既离不开对物质的依赖,更离不开对精神的追求。富于理想,可以说是人和一般动物本质区别之一,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才能找到人生最美好的归宿。【思考】1、你的理想是什么?2、你怎样规划你的大学生活?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创造生活、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是人的价值意识的最高形态,表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价值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因此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现实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二)理想的特征1、现实可能性:理想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理想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贺麟先生说过,“离开现实而言理想,理想就会成为幻想和梦想,离开理想而言现实,现实就会成盲目的命运和冷酷无情的力量??事实上有许多人埋没在现实之中,为现实所束缚,作现实的奴隶,更有许多人,沉溺于幻想中,不认识现实,极力逃避现实。”因此,理想的形成,不仅体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的情感,而且需要人们理性地认识现实的客观条件及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使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2、超前性: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高于现实。理想是关于未来“应怎样”的设想,而现实是现在实际“是怎样”。事实与应当、“是怎样”与“应怎样”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理想是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的东西。人不仅生活在现在,而且生活在对未来的追求之中;人们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蓝图不断地推动着现在的变化,改造着现实。理想以预见的方式反映未来,把握未来:“将来如何如何??”。因而,理想具有超前性,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这正是人高于其它动物之处。马克思曾指出,蜘蛛织网与工人的纺织相似,而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甚至使建筑工程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更高明,因为建筑师在动手建造一个建筑物之前,已经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同时,与现实相比,理想是更为美好的。人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而与理想相比,现实则显露出其缺陷。正因如此,理想对人们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吸引着人们通过自己的奋斗,不断地改造现实,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3、具体历史性(差异性):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理想进行各种调整。理想的差异性,或者说理想的多样性,首先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比如,中国古代儒家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长惠幼顺、亲亲尊尊,依礼而行的差序社会。封建士大夫向往的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而劳动人民向往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生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小农生活理想。而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则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其次,一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的理想进行各种调整。一个人童年时期的个人理想也许是做一个歌唱家,到了青年时期其理想则可能变成了做一个文学家,成年以后,其理想又可能会变成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想,这些都是正常的。4、实践性: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三)理想的本质:客观必然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理想: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空想:脱离实际,违背客观,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主观臆想。幻想:(1)不切实际的空想。(2)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目前没有足够的根据和实现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可能的想象,如科学幻想。幻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有些幻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有些则是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的想象,如科学幻想,只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根据和实现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的可能。人生理想是一种主观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人的主动性、目的性的追求和行为特征表明:作为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应有理想。把安乐和快乐作为生活的目的和理想,这不过是猪栏里的理想。(爱因斯坦)(四)理想的类型1、从时间角度看,可分为近期理想与长远理想:近期理想:较短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长远理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2、从理想的主体划分,人生理想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指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包括对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个人理想:指个体的人对自己未来种种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即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事,所制定的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下的决心。个人理想包括——生活理想:指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即人的理想生活。生活理想并不就是对生活条件的期盼,更重要的是人们期望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怎样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设问:福彩中奖,人们的不同态度?表明其理想生活方式就是追求不劳而获,安逸平庸,饱食终日)。所以,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的向往追求。人都向往生活美好,但美好的标准却很不相同。有的人向往奢侈的生活,淫逸的生活(有条件时表现为放纵,无条件时就会刺激人走向罪恶,如偷、抢)而有的人却崇尚俭朴,即使生活富裕也过着勤俭朴素的生活。(如很多富裕的港商)从我国古代道德传统来看,对待生活的态度一贯倡导“勤劳为本,俭以养德”,将劳动、勤俭、节约视为美德。这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安于贫穷,而是追求一种健康有为的生活方式。职业理想:指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生活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旅程中最长、最丰富的一段。如果25岁就业,60岁退休,职业生活就长达35年,几乎占人生命的一半。更宽一些说,就业前的学习生活,退休后的休闲生活,也都与职业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人生的理想追求、成败得失大部分都体现在职业生活当中。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由于各种职业客观上存在差异(条件的优劣、施展聪明才智范围的大小、获得利益的多少)这就必然会使人们产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设计和追求。人们对同一种职业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选择同一种职业的也可能怀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在同样的职业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结果。其实,都是受到人们的职业理想的影响和制约。道德理想:指人们向往的理想人格、做人的楷模和标准,是人们道德生活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其实,道德理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概括和结晶;二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理想人物的道德品质,人们往往把这种道德上的完善典型称之为理想人格。所以,用简单的话说,道德理想就是要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为什么样的人,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的问题。理想+人生观=人生的精神动力。引导人们增强道德责任感、提高道德境界、选择道德行为,从而成长为有德之人,有为之人。(五)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是核心,它规定、制约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寓于个人理想之中,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二、信念的涵义和特征1、信念的涵义: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是一种综合的精神状态,不是一种单纯的认识或想法;在本质上,信念表达的是一种态度;“信”是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信念强调的不只是认识的正确性,还有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因此,信念以认识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