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竹市香山區香村里健康促進模式建構計畫暨第一階段樂齡老人運動班執行成果報告壹、健康促進模式的建構一、背景說明(一)人口老化問題人口比率是衡量一個國家或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依據聯合國定義65歲人口比率達7%、14%、20%,分別代表進入「高齡化」「高齡社會」、「超高齡社會」。台灣已於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經建會推估進入後2階段的時間,分別在2017年及2025年(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2006)。人口結構的老化是社會發展的成就,同時也是另一種挑戰。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近五年對老人生活狀況調查資料顯示,老人每年醫療支出已佔全部個人醫療支出的三倍以上(陳思先,2004)。藉此可想而知,倍增的老年人口將成為健保沉重的負擔,此時,「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更顯得重要。綜上所述,老年人的保健政策,除了醫療之外,仍有其它健康維持方法,但一直為政府所忽略,與其總是為「治標」的醫療費用傷神,不如多用心思於「治本」的疾病預防才是上策。(二)老化與疾病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顯示,88%老人自述曾經被醫師診療至少有一種慢性病。51%老人自述至少有3種慢性病(徐瑞祥,2008)。以1994~2006年台灣老人主要死因死亡率長期趨勢觀察,其中七個死因(惡性腫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腦血管疾病、心臟病、腎病變、高血壓)是與生活型態有關之慢性病(Tsai,Yang,Lin,&Fang,2004)。由過去的研究文獻指出,個人若每天正常規律地吃三餐、不吃零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每週至少運動三天、每天至少30分鐘、每分鐘心跳需達130下)、每天睡眠7~8小時、維持理想體重、不抽菸、不喝酒等健康生活則可延長壽命與老化(高淑芬、蕭冰如、邱珮怡,2000)。(三)老人的身心社會生活狀態老人的身心社會生活狀態經調查顯示,老人在可自主進食、洗澡、穿脫衣服、2上廁所、上下床、室內走動方面,至少有一項困難者達15%。在買日常生活用品、處理金錢、獨自搭車、粗重工作、輕鬆工作、打電話等,有困難者達47%。而這些生理上的缺失以及功能性的障礙,都可以透過適當的處置加以有效預防,延緩退化的速度,進而提高生活的機能(徐瑞祥,2008)。其次,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2000~2006年間跌倒是台灣老人第二大死因,單就2006年就有24%老人因為跌倒意外死亡。自1994年起,每年因為跌倒而花費高達273億美元的醫療支出,預期西元2020年將高達438億美元(朱唯勳,2008)。在未來人力資源越來越匱乏的高齡化社會情況下,老人健康照護工作需要有更積極的思考作為。(四)推動老年人健康促進的重要性健康促進的目的是在鼓勵人們去控制和改善個人的健康,老年人健康促進可藉著老年人知能的提升及健康自我照顧的策略而達成降低老人罹病率及促進其生活安適的功效(Wang,1999)。然而,過去健康促進的實施對象多著重在青少年或成年人,老年人很難與健康促進劃上等號,其實老年人亦是需要健康促進的群體。由國外的研究顯示,推行老人健康促進所獲得的利益與年輕人相當(Mandle,2002)。Chi與Leung(1999)更提出老年族群隨著年齡的增加,罹患慢性病及失能的危險性越高,如果無法使一個社會國家的老人健康狀態改善,則其所花費的社會及醫療成本將大大的提高。此外,根據Casert(1995)的研究指出,老年人對於健康促進活動的興趣更高於其他族群(例如健康訊息的獲得、尋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改變)。Walker,Volkan,Sechrist,與Pender(1988)在比較了老年人與中年人的健康行為後更指出,老年人執行健康行為的頻率較中年人高。可見,老年人健康促進的能力或動機並不低於其他族群。再者,老年人有時間及健康立即上的需要。所以,老年人的健康促進是有其必要性與其有效性。值得衛生主管機關重視。(五)社區老人健康促進介入的可行性評估健康推廣活動的方式可分為兩學派,一派強調的是個人健康生活型態之實踐,另一派則以社區發展或更廣的環境改善為主(陳靜敏,2002)。一般而言,健康生活型態的實踐,僅需個人生活習慣的改變,無需大環境或政策上的介入來改造,似乎較易被採行。但是卻有研究結果證實,單純個人生活型態的改變無法適用在所有人身上。社區介入之健康促進模式,一般認為是較具可行性的(韓文3蕙、張玨,1998)。以社區介入方式來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已有相當的歷史。時至今日,社區介入已被認為是十分符合成本效益的健康促進方法(Altman,1995;陳靜敏,2002)。社區介入的可貴,在其具有改善整個社區健康的潛能,針對問題的根源介入才是最有效的作法。社區健康介入是經由社區健康危險因子的搜集、健康風險評估及健康介入計畫的需求調查等方法來量身打造符合社區需要的方案,透過社區參與(communityparticipation)促使社區能力的建構與發展(communityempowerment),以使危害健康的因素能徹底消除。二、健康促進的內涵與執行步驟健康促進主要有三個重要執行步驟,分別為:健康危險因子搜集、健康風險評估及健康介入計畫的制定和實施。其中人類面臨的健康風險主要可包括:生物遺傳危險因素、自然環境危險因素、醫療服務危險因素及行為危險因素等四項,其中行為危險因素取決於個人採行之行為,對健康的影響最大(黃雅文、姜逸群,2005;Green,Poland,&Rootman,2000;Onhauser,Fernandez,Puschel,Yanez,Montero,&Thompson,2005)。這些因素與心臟病、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的患病和死亡有密切的關連。許多針對影響個人健康行為的預防及更正的介入計畫多半也被證實是有效的(李蘭等,1995)。因此,健康促進(Healthpromotion)它是根據生物統計學、流行病學、臨床醫學、行為科學的原理,用以評估個人健康風險,進而量化其危害成度,並具體提出有礙健康行為,並將之去除,使人的寿命得以延長,來增強行為改變的動機(Tseng,1982;陳政友,1997;蕭世平、王顯智,2003)。健康促進運作模式如下圖2:(下一頁)4健康促進內涵和構成4健康之路圖2健康促進不斷循環運行三、健康促進具體實施內容健康促進具體實施內容可分為健康危險因子搜集、健康風險評估及健康介入計畫的製定和實施等三大部分,說明如下:(一)健康危險因子搜集1.第一階段的資料收集以臨床生化檢驗、生理指標等二個面向為主。2.第二階段的資料收集除臨床生化檢驗、生理指標之外,擬增加老人身體活動機能測試及家族病史、健康體適能認知、健康生活習慣問卷調查等。3.第三階段完成健康風險評估電腦系統建構,促進社區健康促進工作持續發展。(二)健康評佑健康危險因子搜集監測健康介入計畫健康風險評估干預監測評估51.第一階段評估指標:以體重、BMI、腰圍、血壓、血糖、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七項(以肥胖與血糖、血壓、血脂的三高指標)為主。2.依據上述第二階段健康危險因子搜集資料進行評估,相關內容如下表所示:評估項目內容意義家族病史糖尿病史、心臟病史高血壓病史作為活動介入參考,及提供操作人員注意事項臨床生化檢驗LDH、CPK心臟機能、心肌梗塞評估AC糖尿病評估TC、TG、HDL、LDL高血脂症評估GOT、GPT肝臟膽道疾病評估BUN、Creatinine腎功能評估UA痛風的診斷全套血液常規了解是否貧血、感柒、發炎等功能生理指標測試身高、體重、BMI、腰圍了解肥胖的情況血壓高血壓的評估老人身體活動機能測試單腳站立測量平衡能力30秒坐站測量腿肌力雙手背後相扣測量柔軟度244公分距離坐走測量反應能力2分鐘屈膝抬腿測量心肺功能健康生活型態調查營養飲食問卷調查營養知識認知評估保健食品知識認知評估疾病與飲食的關係認知評估健康體適能問卷調查健康體適能知識的認知評估勞動與運動知識的認知評估健康生活習慣問卷調查睡眠情況評估嚼食檳榔、菸害評估飲酒習慣評估運動行為評估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3.第3階段完成健康風險評估電腦系統的測試及可作為線上查詢與統計分析。(三)健康介入計畫的製定與實施6健康介入計畫的實施內容,是依據個人家族病史、臨床生化檢驗、生理指標測試、身體活動機能測試、健康生活型態問卷調查等五個健康評估系統結果來製定社區健康促進實施計畫,並給予考核。其實施策略必須符合下列7項原則:1.必須顧及效益性(最經濟)。2.簡易性(簡單易行)。3.相容性(與老人的生活經驗及需求要有相容性)。4.多元性(活動設計要考慮不同的需要)。5.能見度(能具體看見健康行為的改變)。6.向度(能考慮多層面的個人、團體、組織參與)。7.議題(與健康相關議題)。四、社區老人健康促進永續經營策略社區老人健康促進推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整體團隊的運作,加上對健康議題的重視及持續不斷的互動與改造才能逐漸落實於日常生活中,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南玉芬,2002)。以下就歸納出社區健康促進永續經營四大策略,作為未來工作推動重點:(一)核心組織的健全結合社區中對社區健康發展有熱忱、使命感人,成立核心組織並定期開會發揮功能。同時聘請學者專家為諮詢委員,強化組織功能、資料整合及產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二)志工的運用與經營社區志工組織與培訓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培育社區老人所需健康促進推廣人才,若能經由社區民眾自發性的組織、參與訓練後,支援老人的健康促進推廣活動,一來能節省人力經費支出;二來能將健康志業根留社區,做為永續發展的根基。(三)社區老人的參與目前老人健康促進上可能存在某些迷思,並進而影響了健康促進活動的執行,這些迷思包括:1.老人生病是正常且無法避免的。72.健康促進活動對老年人而言是看不到未來的以上這些迷思往往導致老人不主動參與健康促進活動。故如何協助老人增進其對自己身體狀況之覺察力及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以了解其需要,並針對其個別的差異(如不同年齡層、不同團體、特殊身體或心理問題老人),開設多元化有益健康促進的課程,為未來努力的方向。(四)社區資源的運作主要在結合社區內外資源,積極促進社區老人的健康,並對社區老人提供健康管理、資訊與醫療轉介服務、期由健康生活的實踐,而體認社區生活價值,增進社區意識,促進參與社區志願服務。社區內部在人力方面以社區內老人來推廣參與健康性活動,並以原有推動老人關懷站志工配合提供日常保健測量與轉介服務;在場地方面則以社區發展委員會來提供。社區外部在老人健康促進與教育議題上由鄰近大專學術機構與專業醫療院所共同合作來提供,在老人專業醫療照顧與諮詢則由鄰近醫療院所來提供服務(組織架構如下圖1):社區發展協會(里辦公室)圖1社區健康促進組織架構圖社區健康促進組1.老人健康教育2.老人健康活動推廣3.社區志工培訓社區健康管理組1.健康危險因子搜集2.健康風險評估3.健康資料建檔4.健康管理系統研發社區健康諮詢組1.健康諮詢2.疾病治療3.疾病轉介學術相關單位(元培科技大學、光宇文教基金會)專業醫療院所(元培診所、署立新竹醫院)8貳、第一階段樂齡老人運動班執行成果報告一、辦理樂齡老人運動班的意義運動介入是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策略中最符合經濟效益的防治策略,是在人們尚未生病前,便能設法降低或避免致病因子,以促進及維護個人健康狀態(呂寶靜,2008)。而運動介入方式可分為結構式介入與生活型態介入(StructureInterventionandLifestyleIntervention)等二種(方進隆,2007)。結構式介入是指特別安排固定時間場所來運動的方式,像教育部推廣的體適能三三三計畫(每週至少運動三天、每天至少30分鐘、每分鐘心跳需達130下)即是所謂的規律運動,也稱為結構式介入。此種運動方式除了會造成約束不便之外,且要求運動時要達到一定的強度,對年紀較高或健康狀態不佳者就較難適應,但其對改善身體功能、促進身體健康及慢性疾病防制效果最好。生活型態介入方式是指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利用時間來增加身體活動機會,當身體活動量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時,對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就會有效果,許多慢性病危險因子相對也可獲得明顯改善。此種方式對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