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张俪荣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硕士研究生(重庆市:401331)摘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爱国主义从来就是永不褪色的旗帜,对于任何一个时代来说,爱国主义从来就有着无限的凝聚力和精神支撑力。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在初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有利于激发初中生的内在动力和由坚定信念所形成的坚强意志力,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献身精神,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思想品德课又是主要的教育课程,所以应当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把它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程,长抓不懈,一以贯之,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教育效果。但是,目前我国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找出问题所在并找到相应的应对对策。是改变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重要任务。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生的思想并不成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未完全形成,容易迷失方向。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课中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具有重要意义。文史教育研究《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学校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作用”。《纲要》从原则到方法,都给我们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要求,同时也说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在整个爱国主义教育宏伟工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思想品德课课教学是初中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二、思想品德课中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学模式僵化,教师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在中学教育中逐渐形成了以考试成绩为检验教学成果和升学标准的教学模式。近些年,随着中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升学压力也水涨船高,同时也导致了分数至上的应试模式愈演愈烈。在工具理性的强烈驱使下,中学政治教学服务考试、服务升学压倒了一切,政治知识对青少年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吸引力可言。升学的压力、“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依然使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瞻前顾后。特别是中学毕业班,没有时间允许教师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1]。教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实施者,教师的素质高低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对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师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也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22.学校外部环境影响,致使思想混乱现象屡见不鲜。首先,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严重泛滥,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早成了严重的危害,这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来说,容易导致他们内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和矛盾。其次是西方多元文化的侵袭。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意识形态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国外的社会思潮、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以各种方式渗透进来,涌入中国,推动了我国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西方文化、日韩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传统文化等都对初中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互交织,使得当代初中生不能够很好地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中学政治教育不但偏离了自我定位,更难以实现国家、社会期望中学政治教育促进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中的目的。在当下青少年群体中,思想混乱的现象并不少见,不少初中生对主流政治意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真正认同,倒是对西方国家漂洋过海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理念趋之若鹜,不禁让人担忧。三、思想品德课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一)教学相长,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在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师更要认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教学现实,与时俱进地吸纳包含时代内涵的新知识,为中学生的思想注入丰富的时代内涵,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通过交互的探讨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2]。一方面,教师要身先垂范,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模范。另一方面,教师要勇于进取,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教育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二)激发初中生兴趣,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学习习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爱好学习要比知道学习更加重要。“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3]。近代蔡元培强调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教学,提倡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对爱国主义的关注和兴趣。改革开发以来,朱永新在他的教育心理学论稿中深入分析兴趣的作用[4],根据国外的研究,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非常大。根据古今中外教育理论,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兴趣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三)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中课堂学习是改造学生主观世界的主要渠道,但如果能把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效果会更好。比如:在9.30烈士纪念日时,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传统”系列活动,通过介绍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向烈士献花圈,让学生代表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思想品德教师可以不失机的进行总结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3无数英烈用鲜血换来的。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磨练意志,逐步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每位中华儿女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重任,完成先烈们没有完成的强盛梦。(四)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学政治内容相结合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场所,爱国主义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校中的各门学科都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有意加入爱国教育导向,就可以使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每一节课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应当在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觉地担负起这个重任。我们实际主要是联系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解决学生思想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让爱国主义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得到良好传承。例如,我们可以结合近代工业革命后中国落后挨打的事实,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是党带领我们的人民走向胜利,是党使我们的新中国走向国富民强的今天。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报效祖国的方式往往是不同的。吉鸿昌以慷慨赴死以表明自己的爱国决心;陈嘉庚以倾囊兴办教育的方式体现自己的爱国情感;焦裕禄以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邓稼先以默默献身于国防建设来实现自己的报国志愿。而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这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地教育,善于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与此相联系,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五)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活动学校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活动,配合政治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组织爱国主义方面的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要经常利用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录像片、专题片,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实效性。利用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爱国主义书籍。从日常做起,培养学生的爱国行为。特别是在重大的纪念日教育、传统的节日教育、英雄人物的诞辰纪念,向学生讲述这些英雄们伟大的事迹。(六)齐抓共管,营造和谐爱国主义教学氛围目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整个社会外部环境联系密切。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和外部社会,不再局限于校园环境。同时,家庭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父母的影响密切相关。以学校为主导,建立开放式的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5],营造人人关心中学生思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合作,将学校的课堂教育、家庭的辅助教育、社会的实践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网络。从提高中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的实际需求出发,拓展教学内容,转变单一的教育模式,从中学生实现1+1+1>3的教育效果。(七)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初中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与此同时西方的一些势力实行文化霸权,强行推销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我们要不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强青少年4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而不断增强初中生自觉抵制各种社会内外环境不良影响的免疫力。我们要坚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避免复杂深奥的学理之争。积极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中学是青少年所受的基础教育,而基础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因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确保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当代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只有措施得当、行之有效的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提高学生应对当前各种复杂社会关系、各种腐朽思想的免疫力,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自己的理想融入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上来,自觉刻苦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创新意识,立志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倾尽自己的力量。5参考文献:[1]白云.增强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3(2):125[2]文化,浅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当代教育,2010(2):89—89.[3]燕国材.朱永新.现代视野内的中国教育心理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92.[4]朱永新.校园守望者:教育心理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39.[5]王继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理论”新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6):29—30.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