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研究生课程班《思想政治理论课》2011年考试试题一、单选题:下面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佳的,请把最佳选项前面的字母选出。(每小题1分,共10分)1.6.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CA、基础作用B、保证作用C、先导作用D、前提作用2.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什么?DA.反腐败B.反封建主义C.反资本主义全球化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什么?BA.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D.坚持改革开放4.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什么?C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以人为本D.坚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5.社会主义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指CA、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B、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C、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到各具本国特点的飞跃;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飞跃。6.唯物的、辩证的,从总体来把握自然界,但缺乏实验科学基础,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形态的自然观,是属于那一种自然观DA、科学发展观B、近代机械自然观C、唯物辩证自然观D、古代朴素自然观7.《乌托邦》的作者是BA.圣西门B.莫尔C.康帕内拉D.闵采尔8.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BA、民主集中制B、过度集权C、大国主义D、个人崇拜9.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的社会力量是DA、教育B、社会政治制度C、哲学D、社会生产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BA.社会主义的第一次飞跃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飞跃B.社会主义的第二次飞跃D.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飞跃二、多选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选出,多选、少选、错选,该题都没有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近代以来,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DA.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反帝反修C.坚持马克思主义D.国家富强、人民富裕E.建设和谐社会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ABCDEA.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B.天才预测未来社会的特征C.主张“理性”、“人道”、“天赋人权”D.进行“共产主义实验”E。ABCD都是3.科学假说的特征有ABDA.科学性B.假定性C.荒谬性D.易变性E.逻辑性4.“水是万物之本源”的观点,反映了古代自然观具有ABCEA.感性直观的倾向B.朴素的倾向C.唯物主义的倾向D.形而上学的倾向E.猜测的倾向5.目前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三个转变是ABCA.实现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B.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C.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D.实现传统工业向高新技术转变E.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三、辨析题:辨别下列观点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24分)1、我国已处于社会主义中等发达的发展阶段。答:错误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从发展上看我国生产力落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不完善不成熟,从实际出发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2、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在于探索适合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道路。答:正确的。新政策的实质是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对科学技术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先进性。答:错误的。推动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以小生产和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保守落后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关系。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它的根本目的是让科学技术从属于资本,最大限度追求利润、剥削劳动人民,一旦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的私有发生矛盾是,资产阶级就会反对和阻止科学技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自由竞争和垄断以及无政府状态,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应用上。他们会相互排挤、封锁,相互竞争,妨碍了科学的交流和合作,给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重重困难。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在不发达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条件是什么?答: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各国在竞争中往往以军事冲突和战争的方式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内部的冲突加深,从而造成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2)垄断,资本输出,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使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起来革命之外没有别的出路。(3)不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存在,造成这些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甚至叛卖性,他们不可能举起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把这些国家引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革命性强,有农民作同盟军,有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果这些条件汇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种直接的革命形势。(5)发达国家的社会上层建筑会更完善、稳定,改革难突破。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地认识和科学地回答了哪些基本问题?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地认识和科学地回答了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深刻程度。五.论述题:(每题19分,共38分)1、阅读以下材料,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如何实现的。恩格斯说:“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发展起来的。”答: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实现了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历史飞跃。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唯心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者陷入空想的最根本原因。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出发,提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运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客观规律的结果,任何思想学说逗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并受其制约的。第二、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长期起作用,并起决定作用。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根本不同,,社会主义“不再是被看做摸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斗争的必然产物”。第三、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空想社会主义同情无产阶级的境遇,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同时对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伟大历史使命作出了科学分析,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创造者。2、结合下列材料,试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原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眼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人类应摆正自己在大自然中的道德地位。只有当人类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生态道德行为,并理智而友善地对待自然界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才会走向和谐,从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个体来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要敬畏生命,尊重科学,提升品位,注意修养,调整好心态,积极促进身与心、灵与肉、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是我国消除资源环境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目标要求。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赋予我们党的一项历史使命。建设生态文明,旨在消除工业文明的异化,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因为:1.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3.实行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②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③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要性:1.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人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2.人口形势严峻,环境压力增大。3.有限的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它涉及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通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还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和谐协调的发展。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和役使的时代理应终结,和谐融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成为人类共同的理想。此外,人与人的和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和保证。人类社会中的不公与强权是导致生态失衡的深层原因。因此,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使人与自然协调的前提。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