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单选1、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A、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学习生活B、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C、公共生活;学习生活;婚姻家庭生活D、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A、纪律B、政策C、法律D、守则3、社会公德是指在()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A、建立友谊B、社会交往C、学习生活D、婚姻生活4、《治安管理处罚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起施行。A、2004年5月1日B、2006年3月1日C、2005年1月1日D、2006年10月1日5、()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A、助人为乐B、爱护公物C、文明礼貌D、遵纪守法6、()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A、《治安管理处罚法》B、《集会游行示威法》C、《环境保护法》D、《道路交通安全法》7、()的立法目的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A、《治安管理处罚法》B、《集会游行示威法》C、《环境保护法》D、《道路交通安全法》8、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A、有序的公共生活B、道德C、法律D、生产9、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是()。A、公共生活B、私人生活C、文化生活D、业余生活10、()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A、民主法制B、诚信友爱C、安定有序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1、()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A、和谐社会B、有序的公共生活C、高度发达D、环境优雅12、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A、遵纪守法B、文明礼貌C、助人为乐D、保护环境13、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A、遵纪守法B、文明礼貌C、助人为乐D、保护环境14、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是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15、授权性指引是指()。A、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B、告诉人们不可以做什么C、告诉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D、指引做什么16、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A、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B、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对特定行为的法律后果进行预测,从而自觉、自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法律的规定C、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D、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17、法律评价的客体是()。A、人们的行为B、违法人的行为C、相互的行为D、自己的行为18、行政拘留的最长不超过()A、10B、15C、20D、3019、《治安管理处罚法》自()施行。A、2005年8月28日B、2006年3月1日C、2003年10月28日D、2004年5月1日20、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依照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A、12小时B、24小时C、48小时D、5日21、《道路交通安全法》自()施行。A、2005年8月28日B、2006年3月1日C、2003年10月28日D、2004年5月1日22、依照《集会游行示威法》需要申请的集会、游行、示威,其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A、3B、5C、10D、152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A、不超过百分之五的赔偿责任B、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C、不超过百分之十五的赔偿责任D、不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赔偿责任24、违反《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情节严重的可追究()。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C、行政责任D、经济责任25、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是()。A、道德与纪律B、道德与法律C、道德与习俗D、礼仪与戒律26、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B、明理诚信、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C、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敬业奉献、遵纪守法D、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多选1、社会公德涵盖的关系是()。A、人与人B、人与社会C、人与自然D、人与精神E、人与物质2、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两者关系是()。A、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B、私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私性C、公共生活从来没有超过私人生活的限制D、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E、私人生活相对于公共生活,其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3、关于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的形成和发展表述正确的是()。A、在原始社会,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同一的B、在自给自足是农业社会中,公共生活领域发展迅速C、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公共生活迅速扩展D、在现代多媒体手段的普及下,人们也难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E、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公共生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4、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公德的特点是()。A、继承性B、基础性C、广泛性D、简明性5、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A、道德B、人生观C、价值观D、信念E、法律6、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遵纪守法D、保护环境E、爱护公物7、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生活的意义()。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的前提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8、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方式的多样性D、生活地域的广阔性E、通讯方式的多样性9、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10、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表现在()。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1、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是()。A、道德B、法律C、风俗D、纪律12、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A、继承性B、基础性C、广泛性D、简明性1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包括()。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B、健康进行网络交往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D、养成网络自律精神14、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15、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实现的。A、授权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C、义务性规范D、委托性规范16、法律强制的主体是()。A、国家B、社会成员C、社会组织D、公民17、法律的教育作用的实现方式主要有()。A、法律作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B、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C、法律通过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D、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18、《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出发种类有()。A、警告B、罚款C、行政拘留D、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19、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A、申请行政复议B、提起行政诉讼C、仲裁D、调解20、《治安管理处罚法》还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不严格执法或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检举和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依据责任及时处理。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行政监察机关21、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其基本原则主要有()。A、政府依法保障原则B、权利义务一直原则C、和平进行原则D、社会支持原则22、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A、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B、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权利义务一致原则C、煽动民族分裂的D、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23、《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C、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D、政府的支持24、我国环境管理基本制度主要包括()。A、环境规划制度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C、“三同时”制度D、排污收费制度25、《道路交通安全法》在机动车通行规则、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和抢救费用的支付等方面都体现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原则。该法规定()。A、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B、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C、通过没有交通信号和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D、没有交通信号和管理人员的,应当在确定无火车驾临后,迅速通过26、《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B、大力发展网络技术的原则C、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D、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27、《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道路通行规则。其中,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规定正确的有A、驾驶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使B、非机动车应在规定地点停放,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C、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D、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28、《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规定了拘留的处罚A、对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或营运机动车的B、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C、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制通行,不听劝阻的D、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的三、简答题1、简述公共生活的特征。2、在当今社会,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3、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特点。4、简述社会公德的概念与主要内容。5、大学生如何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四、判断对错1、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仍然没得到提高。()2、在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是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3、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4、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五、分析题1、材料1中国如果不稳定就是个国际问题,后果难以想象。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摘自邓小平《振兴中华民族》材料2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我们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警惕和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