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ODS:是指机体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等急性损伤因素打击下24h后,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与原发病损有或无直接关系的脏器功能失常以至于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即急性损伤病人多个器官功能改变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2、首诊负责制:是指第一位接诊医生(首诊医生)对其接诊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会诊、转诊、转科、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的制度,包括医院、科室、医生三级。3、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捷、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4、ICU: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高科技现代化的医疗设备,集中有高素质及专业经验的医护人员,对危重症病人进行生理功能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促进和加快病人康复过程的医疗单元。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健康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6、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的腹部疾病的总称,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变化多和病因复杂等特点。7、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指综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8、气管内插管术:是将特制的气管导管径口或鼻通过声门插入气管内的急救或麻醉技术,是快捷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通气的有效手段,能为通畅气道、通气供氧、气道吸引、气道给药等操作提供条件。9、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h或以后发生的肺内感染,是急危重症病人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10、ACD(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心病发展过程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以粥样硬化斑块稳定为基础病例特点。11、自动化无创性测压法(ANIBP或NIPD):又称自动间断测压法,通过特制气泵可定时地使袖套自动充气和排气,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率。12、电击伤: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通过人体,引起组织局限性和全身性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呼吸和心跳停止。13、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径辐射。14、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15、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散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分为三型: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1、要建成完备的EMSS,急危重症护理人员应主要围绕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和重症监护病房救治等三方面开展工作。2、完整的心肺复苏可为三个阶段,包括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3、颅内压正常值为1.33~2.00kpa(10~15mmHg),监测常用的方法有脑室内测压、硬脑膜下测压和硬脑膜外侧压。补充:纤维光导颅内压测量4、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分为急诊接诊、急诊分诊和处理三部分。5、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常选用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6、急诊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有恐惧感、优先感、无助感和陌生感。7、止血的方法有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法、填塞止血法、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和钳夹法。8、绷带包扎的方法有环形包扎法、蛇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和回返式包扎法。9、按微循环改变可将休克分为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和微循环衰竭期。10、急诊室内各分科诊疗室的一切物品实行“四固定”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消毒和维修。11、一个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即将前来住院,你应该准备的抢救物品有除颤仪、急救车和简易呼吸气囊,必要时气管插管上使用呼吸机。12、修正的创伤记分(RTS)用于院前,是目前较常用采用又简便的的创伤严重评分,由收缩压、呼吸频率和意识状态三项指标作为评分参数:RTS大于11诊断为轻伤,RTS小于11诊断为重伤,RTS小于12应送往创伤中心。13、脑卒中或称急性脑血管事件,临床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14、重度中暑有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类型。15、将中暑患者安置在20~25摄氏度空调房间内,可增加散热。16、淹溺分为海水淹溺、淡水淹溺两种类型。17、国外学者将灾难的医学救援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预备期、反应/实施期和恢复/重建/评价期。18、急性生理学及既往健康评估分别APACHE评分系统是目前ICU危重创伤病人常用的定量评估年龄评分和患病前的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三部分组成。19、气道阻塞的患者常呈吸气性呼吸困难,而出现“四凹征”,表现在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和剑突下软组织。1、简述院外急救护理要点。(1)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2)保持呼吸道通畅(3)维持呼吸系统功能(4)维持循环系统功能(5)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6)对症救护措施:止血,止痉,止痛,止吐。2、院外急救的原则:(1)先排险后施救(2)先重伤后轻伤(3)先施救后运送(4)急救与呼救并重(5)紧密衔接,前后一致3、ICU感染控制措施:(1)工作人员的管理(2)环境的消毒管理(3)物品、设备的消毒管理(4)病人的预防管理(5)消毒效果监测的管理4、包扎的注意事项:(1)包扎伤口前,先简单清创并盖上消毒纱布,然后再行包扎(2)包扎要牢靠,松紧适宜,过紧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过松容易使敷料脱落或移动(3)包扎时使伤员体位保持舒适,皮肤皱褶处与骨隆突处要用棉垫或纱布作衬垫,包扎的肢体必须保持于功能位置(4)包扎方向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以帮助静脉血液回流。包扎四肢时,应将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5)绷带固定时一般将结打在肢体外侧面,严禁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6)解除绷带时,先解除固定结或取下胶布,然后以两手相互传递松解5、简述徒手CPR流程:(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2)判断意识:证实病人意识丧失(3)摆放复苏体位(4)建立人工循环(5)开放气道:压额抬颏法,观察口腔有无异物,有异物立即取出(6)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交替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7)5个循环后,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6、简述心肺脑复苏时用药原则(1)增加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量(2)提高室颤阈或心室张力(3)纠正酸碱平衡7、何为CVP?叙述CVP监测的注意事项:CVP即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严格地说是指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房负荷的指标。主要适用于各种严重创伤、休克、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注意事项(1)判断导管插入位置是否正确(插入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无误)(2)将玻璃管零点置于第四肋间右心房水平腋中线(3)确保静脉导管和测压管道系统无凝血、空气、管道无扭曲等(4)测压时确保静脉内导管畅通无阻(5)加强管理,严格无菌操作。8、如何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1)导管的选择(2)导管放置的途径(3)置管过程中无菌技术(4)导管穿刺部位皮肤保护(5)导管连接部位保护(6)进行血管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监测,持续改进质量。案例1:1、自发性气胸,方法:闭合性气胸气量少于该侧胸腔容积20%时,气体可在2~3周自行吸收,可不抽气,但宜定期作胸部X线检查,直到气胸消失。气量较多时,可行胸腔闭式导流排气。2、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①分诊护士应将来院的急诊病人进行快速、准确地分诊、分流,是他们尽快就诊。②护士应主动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急诊科的设施与布局、急诊科病人就诊特点、有关治疗和作息的安排以及医院的相关规定,是他们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与恐惧感,自觉遵守医院规定和配合诊疗。③护士对待病人要热情和真诚,处理问题要沉着而果断,技术操作要准确而熟练,从而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④尽量安排检查、治疗和护理操作相对集中进行,避免医疗就治时间的延搁,减少病人的痛苦与潜在危险,使病人尽可能得到安静、舒适的环境,稳定病人的心理,缓解阿托品化其紧张情绪,以达到最佳救治效果。⑤尊重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耐心倾听家属的诉说,对其疑问及时予以解答,尽量消除其顾虑,促进相互理解。⑥对家属提供适当的心理安慰,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及对病人给予关心与支持。⑦对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严肃、认真地做好死者的善后护理。有机磷:1、重度,依据~2、特效解毒剂:①抗胆碱药:阿托品②胆碱酯酶复能剂:常用解毒磷定、氯解磷定③解磷注射液。3、阿托品化临床表现:瞳孔较前散大、颜面潮红、口干及皮肤干燥、心率增快、肺部湿啰音消失。此时即应减少阿托品剂量或停用。CO中毒:1、现场急救①迅速终止接触CO:尽快脱离中毒现场,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处。②纠正缺氧③防治脑水肿④防治并发症。2、病情危重:①持续昏迷抽搐达8小时以上②PaO2低于36mmHg,PaCO2高于50mmHg③昏迷,伴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④并发肺水肿。3、护理措施:(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2)氧疗:及时有效给氧是急性CO中毒最有效的治疗措施(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氧疗效果。(4)用药护理(5)对症护理(6)心理护理:对病人加强心理疏导,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及康复训练(7)健康教育:本病预防最重要,宣传工作应于每年冬季反复进行。案例4:1、护理诊断:气体交换受损,措施:①协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担。②给予高流量吸氧,使肺泡内压力增高,从而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可将湿化瓶内放入20%~30%乙醇,再进行氧气吸入,因为乙醇可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此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③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④遵医嘱给予扩血管药、平喘药、强心剂、利尿剂等⑤做好心理护理。2、①知识缺乏②恐惧焦虑③潜在并发症④活动无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