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XENA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RFC2544:(1)吞吐量(Throughput):定义:被测设备在不丢包的情况下,所能转发的最大数据流量。通常使用每秒钟通过的最大的数据包数或者字节数来衡量(MB/s)。作用:反映被测试设备所能够处理(不丢失数据包)的最大的数据流量。过程:发送特定数量的由测试设备转发的帧。如果提供的帧数量与接收到的帧计数量相等,或者接收到的帧少于发送出的,那么提供的数据流频率被减少,测试返回。吞吐量是测试设备转发的测试帧计数量与测试仪器发出的测试帧数量相等的最高频率。报告格式:吞吐量测试的结果应该使用图表中给出的形式报告。在这种方式中,X轴应该是帧大小,Y轴应该是帧频率。应该在图表中至少存在两条线。一条显示在各种帧大小下媒介的理论帧频,另一条则由测试结果绘出。附加的线条可能被用于显示每种测试的数据流类型的结果。紧挨着图表的文字应该指出协议、数据流格式以及测试过程中使用的媒介类型。(2)丢包率(LostRate):定义:在一定的负载下,由于缺乏资源而未能被转发的包占应该转发的包数的百分比。作用:反映被测设备承受特定负载的能力。(3)时延(Latency):定义:发送一定数量的数据包,记录中间数据包发出的时间T1,以及经由测试设备转发后到达接收端口的时间T2,然后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对于存储/位转发设备:Latency=T2-T1T2:输出帧的第一位到达输出端口的时间;T1:输入帧的最后一位到达输入端口的时间。作用:反映被测设备处理数据包的速度(4)背靠背(Back-to-Back):定义:以所能够产生的最大的速率,发送一定长度的数据包,并不断改变一次发送的数据包数目,直到被测设备能够完全转发所有发送的数据包,这个包数就是此设备的背对背值。作用:反映被测设备处理突发数据的能力(数据缓存能力)。客户常问问题:1、100M单位:位(bit)网络带宽的10M、100M和1000M的单位是bps(即bit/s,位/秒),而我们通常所说的100M大小的文件,这里的单位是Byte,而1Byte=8bit,显然100Mbit=(100/8)MByte=12.5MByte。2、以太网帧长范围:目标MAC源MAC类型数据FCS6字节6字节2字节46-1500字节4字节所以最小6+6+2+46+4=64,最大6+6+2+1500+4=1518。(注:ISL封装后可达1548字节,802.1Q封装后可达1522字节)100m的以太网,全双工就是200m,其单位就是bit/s,100m换算成byte则是100/8=12.5mbyte/s,换算出来就是12500000bytes。那么在以太网的数据包中,最小的数据包的大小是64byte/s,加上8个byte的前导字节以及12个byte帧间间隙,合计就是84byte。那么用12500000/84=148809,得到在100m吞吐量单向环境下的每秒最大的包转发个数148809,换算成k即为148.8kpps。同上,则在双向200m吞吐量的以太网中,每秒转发个数297618包转发线速的衡量标准是以单位时间内发送64byte的数据包(最小包)的个数作为计算基准的。对于100M以太网来说,计算方法如下:1,000,000,00bps/8bit/(64+8+12)byte=1,488,095pps说明:当以太网帧为64byte时,需考虑8byte的帧头和12byte的帧间隙的固定开销100m的以太网,全双工就是200m,其单位就是bit/s,100m换算成byte则是100/8=12.5mbyte/s,换算出来就是12500000bytes。那么在以太网的数据包中,最小的数据包的大小是64byte/s,加上8个byte的前导字节以及12个byte帧间间隙,合计就是84byte。那么用12500000/84=148809,得到在100m吞吐量单向环境下的每秒最大的包转发个数148809,换算成k即为148.8kpps。同上,则在双向200m吞吐量的以太网中,每秒转发个数297618,换算成k则包转发率为297.6kpps。这是在二层交换上面所能达到的包转发率,但是如果一个路由器在三层路由上面,甚至在开启nat的情况下,其包转发率会有很大降低,而这个值才是真正用户值得关心的,所以我们在看到很多商家在一直强调包转发个数148810个包,其实这是二层交换的理论极限值,而不是真正的路由器在三层工作时候的值。时延:时延就是对一个网址发送测试数据包,看对方网址是否有响应并统计响应时间,以此测试网络。时延是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个端所需要的时间。它包括了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一般,发送时延与传播时延是我们主要考虑的。对于报文长度较大的情况,发送时延是主要矛盾;报文长度较小的情况,传播时延是主要矛盾。(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时延概念)传送时延由Internet的路由情况决定,如果在低速信道或信道太拥挤时,可能会导致长时间时延或丢失数据包的情况。假设一个数据包X从路由器A到路由器B,我们来分析下,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包X从A到B的总时延:当A接收到数据包时,会检测数据包的首部,决定将该数据包导向哪一个链路上,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叫做节点处理时延。路由器的优劣对处理时延起决定性的作用。知道了该数据包该导向哪个链路上后,接下来数据包要经历排队时延,排队时延取决于先期到达的,正在排队等待向该链路传输数据包的数量。如果队列是空的,并且没有其它分组正在传输,那么排队时延就为0。当先期到达的数据包,传输完毕后,我们就经过了排队时延,就下来就是将X全部数据推向链路,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传输时延。传输时延取决于数据包X的长度和链路传输速率决定。链路的传输速度的单位是bit/s。传输速率主要与该以太网链路的速率有关。如在100M/s的以太网链路中,那么链路传输速率就是100M/s。当X所有的数据全部推到链路上后,这是就进入了传播时延。传播时延取决于传播的距离及传播速度。传播速度取决于该链路的物理媒介,如光纤,双绞线等,一般等于或者小于光速。单位是m/s。经历过传播时延后,数据包X就能到达目的地路由器B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节点总时延的计算公式:节点总时延=节点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RFC2544测试指标RFC2544提供了一个对网络设备测试的基准,它规定了一系列的测试过程和方法,使得服务提供商和用户间可以在同一个基准下,对测试的实施和结果达成共识。RFC2544标准要求的帧长:64byte、128byte、256byte、512byte、768byte、1024byte、1280byte、1518byte一、吞吐量(Throughput)设备能够无丢失地传送接收到的帧信号的最大速率,简单的说就是从源发送方,到目的接收方,无丢包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可传输的最大数据量。对于一个以太网系统,绝对的量大吞吐率应该等同于其接口的速率。实际上,由于不同的帧长度具有不同的传输速率,这些绝对的吞吐率是无法达到的,越小的帧由于前导码的帧间隔的原因,其传输效率就越低。64byte的帧,其最大数据吞吐率(DataThroughput)是76.19MBit/s,每秒可传输148809帧。对于1518byte帧,则分别为98.69MBit/s和8127帧/s。测试要求:一般把测试持续时间设定为20s,为了克服随机性的影响,每一个测试案例的测试次数设定为20次;测试粒度设定为不过理论速率的1%。二、时延(Latency)是指一个帧从源点到目的点的总传输时间,这个时间包括网络节点的处理时间和在传输介质上的传播时间。一般的测试方法是发送一个带有时间戳的帧,通过网络后,在接收方将当时的时间和帧所携带的时间戳比较,从而得出延时值。考虑到时间同步的问题,一般采用将发出的帧环回到发送方进行比较,因此也称为双程时延。有两种定义方法:存储转发时延(storeandforwardlatency,S&F)和直通交换时延(cutthroughlatency,CT)。存储转发时延是指数据帧最后一个比特到达设备输入端口的时间与该数据帧第一个比特出现在设备输出端口的时间间隔,按后进先出的方法计算;直通时延是指数据帧第一个比特到达设备输入端口的时间与该数据帧第一个比特出现在设备输出端口的时间间隔,按先进先出的方法计算。RFC2544要求对时延测试至少要重复20次,至少持续120s,结果取所有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三、丢包率(FrameLossRate)就是发送方发出但没有到达接收方的帧的数目。一般表示为帧丢失率。即相对于总发送帧数目的一个百分比。计算公式:丢包率=接收方没有收到的包的个数/发包方的发包总数*100%四、背靠背(Backtoback)属于边界值测试范畴,是向被测试设备连续发送具有最小帧间隔的N个帧(以太网标准规定最小帧间隔为0.96微秒),在不发生丢包的情况下,统计被测设备送出的帧的个数。如果和发送的个数相等,则增加N值,重复上述测试过程。直到被测设备送同的帧个数小于测试发送帧个数。反之则减少发送帧数,并减少发包时间,直至没有帧丢失发生。主要用于衡量具有存储转发能力的被测试设备的最大贮转发能力。它主要和以下一些因素有关:网络设备内部缓冲的大小;网络设备入、出口之间的速率差;网络设备转发能力的大小;网络设备交换网络的调度算法等。标准中要求发送时间不能小于2s,建议至少重复20次,结果取其平均值。一、什么是组播:1、组播的特点1)什么是组播?组播是一种数据包传输方式,当有多台主机同时成为一个数据包的接受者时,出于对带宽和CPU负担的考虑,组播成为了一种最佳选择。2)组播如何进行工作?组播通过把224.0.0.0-239.255.255.255的D类地址作为目的地址,有一台源主机发出目的地址是以上范围组播地址的报文,在网络中,如果有其他主机对于这个组的报文有兴趣的,可以申请加入这个组,并可以接受这个组,而其他不是这个组的成员是无法接受到这个组的报文的。3)组播和单播的区别?为了让网络中的多个主机可以同时接受到相同的报文,如果采用单播的方式,那么源主机必须不停的产生多个相同的报文来进行发送,对于一些对时延很敏感的数据,在源主机要产生多个相同的数据报文后,在产生第二个数据报文,这通常是无法容忍的。而且对于一台主机来说,同时不停的产生一个报文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如果采用组播的方式,源主机可以只需要发送一个报文就可以到达每个需要接受的主机上,这中间还要取决于路由器对组员和组关系的维护和选择。4)组播和广播的区别?如同上个例子,当有多台主机想要接收相同的报文,广播采用的方式是把报文传送到局域网内每个主机上,不管这个主机是否对报文感兴趣。这样做就会造成了带宽的浪费和主机的资源浪费。而组播有一套对组员和组之间关系维护的机制,可以明确的知道在某个子网中,是否有主机对这类组播报文感兴趣,如果没有就不会把报文进行转发,并会通知上游路由器不要再转发这类报文到下游路由器上。2、组播的缺点:1)与单播协议相比没有纠错机制,发生丢包错包后难以弥补,但可以通过一定的容错机制和QOS加以弥补。2)现行网络虽然都支持组播的传输,但在客户认证、QOS等方面还需要完善,这些缺点在理论上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只是需要逐步推广应用到现存网络当中。二、什么是单播:1、单播的定义主机之间“一对一”的通讯模式,网络中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对数据只进行转发不进行复制。如果10个客户机需要相同的数据,则服务器需要逐一传送,重复10次相同的工作。但由于其能够针对每个客户的及时响应,所以现在的网页浏览全部都是采用IP单播协议。网络中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根据其目标地址选择传输路径,将IP单播数据传送到其指定的目的地。2、单播的优点:1)服务器及时响应客户机的请求2)服务器针对每个客户不通的请求发送不通的数据,容易实现个性化服务。3、单播的缺点:1)服务器针对每个客户机发送数据流,服务器流量=客户机数量×客户机流量;在客户数量大、每个客户机流量大的流媒体应用中服务器不堪重负。2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