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设计【内容标准】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经过、结果,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表演、创新能力;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2.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角色表演、教师引导、释疑点拨等。(1)结合视频资料和五四运动的经过进行角色表演,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2)通过对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对比分析问题、概括问题和解决问题。(3)通过阅读有关材料,分析概括并理解五四运动的精神和意义,培养学生有选择地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处理信息及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突破难点的能力。(4)通过分组方式进行中共一大相关史实的知识竞赛,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五四运动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认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进行爱国爱党和理想主义教育。【重点难点】1.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和意义。2.难点:本课有不少理论性概念和新名词,如何深入浅出地分析和解释是一个难点。如对于五四精神和共产党诞生意义的理解,属于抽象概念,而学生是以直观思维为主的,较难理解。【教具】课件、多媒体、信纸、标语纸(牌)、彩笔等。【教学过程】(一)单元概览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2.本单元的时间范围:开始于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结束于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3.本单元的主干知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争、国共对峙、红军长征等。(二)情景导入播放视频: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2教师:让学生通过观看的视频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运用激情讲演式文字,由学生的感想生发开来,由北京奥运会激发出来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引入90年前由北京开始的五四运动,从而导入新课。理念说明:通过热点北京奥运会导入,很自然地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三)探究交流一、五四运动探究点一五四运动的第一阶段探究目标爆发的直接原因、时间、地点、领导人、主力、斗争方式、斗争口号、结果。情景与问题观看视频《开天辟地》中“五四运动”的相关片段,阅读教材46~47页第一自然段。请思考:(1)说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时间、地点、主力和领导人。(2)假如同学们生活在当时会怎么做呢?(3)五四运动第一阶段斗争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4)想一想:作为一战战胜国的中国,为什么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过程与方法(1)结合视频资料和教材知识,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完成。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使学生置身于五四时期国难当头的历史情景之中,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过程,为实施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2)首先,教师分发信纸、标语纸等道具给学生,让学生以角色表演的形式进行情景再现,依据表演的内容探究、解决问题。其次,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如何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引导、激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结合教材内容得出结论。主要从北洋军阀政府的性质和学生的力量两个角度来思考问题。(4)根据当时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进行探究,从帝国主义恃强凌弱和中国落后力弱来比较和认识。结论与评定(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主力:学生;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2)从学生的情景表演中得出斗争方式主要是罢课,斗争口号是: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取消“二十一条”。③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④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3)遭到镇压,三十多名学生被捕。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单纯的学生斗争力量太小。(4)只要求学生说出“弱国无外交”或“落后就要挨打”即可。探究点二五四运动的第二阶段探究目标开始时间、重心转移、斗争主力、斗争方式、胜利成果。情景与问题阅读教材47页第二自然段,结合46页《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如何划分的?(2)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3)“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成果有哪些?为什么说“胜利”是“初步”的?过程与方法(1)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回答。3(2)分析对比五四运动的前后两个阶段进行概括,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3)阅读教材相关资料、图片,提取有效信息,概括要点;联系五四运动的斗争口号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与评定(1)以1919年6月3日为界线。(2)变化:①地点由北京转移到上海。②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③斗争方式由学生罢课变为“三罢”斗争。④斗争结果变为初步胜利。(3)胜利成果: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初步”理由:斗争的要求没有全部实现。理念说明:专家研究发现:普通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动觉学习者(通过行为、移动、触摸学习的)占37%,听觉学习者(通过声音、音乐等)占34%,视觉学习者(看书、图片学习的)占29%;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亲身经历内容的80%。(引自《地球村在行动》)。因此,学习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全面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据此,在以上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情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爱国的情感,非常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学习情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效地落实了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角色表演充分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孩子们动手、动脑,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以说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全面体现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探究点三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探究目标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五四精神。情景与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9年5月3日,北大学生集会,一名学生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集会于北京天安门,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会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就此爆发。右图为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材料三5月4日的游行示威遭镇压,三十多名学生被捕,学生们没有屈服,第二天,北京学生纷纷罢课。材料四1919年6月7日和6月9日,《申报》大幅报导,上海工界和商界、学界一致行动,实行罢工、罢课、罢市。北洋政府逮捕了八百多名学生的消息传到上海,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全国各界纷纷联合起来。尤其是工人阶级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北洋政府。请思考:(1)五四运动的斗争对象是谁?性质如何?(2)运动中最强大的主力是谁?为什么说这次运动是“彻底”的?(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概括五四运动中体现的主要精神。(4)通过学习,你认为五四运动有何重大意义?过程与方法(1)根据材料二中的斗争口号得出斗争对象;再由斗争对象得出运动的性质。(2)依据材料四分析得出运动的主力。主要从斗争的坚决性分析理解其彻底性。(3)通过对四个材料所体现的精神,概括归纳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4(4)结合课文内容和对前面问题的回答,进行归纳。结论与评定(1)①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②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③工人阶级。(2)“彻底”是从斗争的坚决性而言的。表现为:学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工人阶级参加并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爱国主义敢于斗争(3)五四精神不屈不挠团结一致乐于奉献等①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4)历史意义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③五四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动力)理念说明:教师通过精心巧妙的问题设计,将五四精神和意义两个抽象问题直观化,很好地化解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难点的能力,并对所学知识起到了进一步梳理、系统、巩固和深化的作用。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整理中共成立的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条件2.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3.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组织基础〈二〉组织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中华五千年》片段和教材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知识,主要就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进行大组之间问答式知识竞赛。理念说明:通过竞赛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分两大组竞赛能节约时间,减少流程,使学生全面地获取知识;采用问答式能够对学生掌握不到的知识实现互补,同时培养学生组织、回答问题的能力、勇气、胆量和合作精神。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及时点评、表扬。〈三〉让学生根据分组竞赛所学到的知识,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主题进行知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1.时间:2.地点:①党的名称:3.代表:②奋斗目标:中共一大(中共诞生)4.内容:制定了党纲③中心任务:④领导人:5.历史意义:〈四〉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提示:(1)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崭新的革命政党,不仅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2)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新的工作方法--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新的革命前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走向胜利。(四)创新整合理念说明: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构建、展示知识结构。让学生把知识结构的具体知识点写出上交,典型讲评,进行知识巩固。网络结构式:①爆发(直接原因、时间、地点)1.第一阶段②经过(主力、斗争方式、口号、领导人)③结果①开始时间五四运动2.第二阶段②变化(运动主力、斗争方式、中心、结果)五四爱国运动和③结果:初步胜利(成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历史意义(三点)1.时间、地点、代表人中共一大2.内容:党纲(党的名称、奋斗目标、中心任务、领导人)3.历史意义(两点)流程图式:条件准备: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五)成果检测一、精思巧选1.“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反映的史实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反围剿胜利2.“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次会议?()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3.下列人物中,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建人的是()A.陈独秀、李大钊B.毛泽东、董必武C.陈独秀、邓恩铭D.鲁迅、胡适4.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还我青岛D.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时间中心主力方式结果背景原因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精神意义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历史意义65.1919年6月10日,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终于被免职。迫使北洋军阀政府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A.共产党的领导B.学生的罢课C.商人罢市D.工人罢工二、潜移默化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召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材料二“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