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柯桥区教育科学2015学年规划课题申报、评审表课题名称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申报类别英语完成时间成果形式单位及职务、职称小学一级邮编、地址联系电话课员题的组有其关它情成况姓名课题内分工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王超王坛镇王城完小小一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学校保证提供经费底限数额为: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年月日县评审组意见说明本次课题申报必须附有详细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按规范要求设计,字数为2500—5000(用Word格式打印),并包含有以下内容: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2.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3.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4.如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可写上初期研究成果或“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5.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6.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的背景在现代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也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教学目标之一,关注情感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教育观的本质,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根本,教育要培养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现代社会要求教育不仅要培养出理性健全的人,更要培养出情感健康的人。情感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就不是完美的人才,也就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开展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弥补以前教学过程中的目标缺失有着积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情感因素的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分强调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充和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并列的目标来阐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教学目标上的设定上,过于强调知识教学这一目标,而忽视了情感教学的目标,使学生不能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师生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地位,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评价方式上,教师习惯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测试来评价学生,把分数看成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一切围绕考试旋转,没有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使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过分强调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没有正确认识认知和情感的关系,不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的作用也更加突出。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因此开展情感教育,对情感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都具有现实意义。1国外关于情感教育的研究现状国外情感教育的源头要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古希腊“三杰”,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倡导的“产婆术”,是启发式教学在西方的雏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柏拉图提出了德、智、体要和谐发展的观点。亚里士多德则强调教育必须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这些观点为以后西方的“乐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一书中,系统论述了教育问题,他主张慈父式教学,认为教育者要爱学生,坚决反对体罚。在该著作中,他的“乐学”思想己清晰可见。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很多重视情感教育的思想家。西班牙的教育理论家维夫斯和意大利的维多利诺都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注重启发和引导儿童的学习兴趣,提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重视启发诱导。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系统论述了情感教育问题,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著作《爱弥尔》主张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乐学”思想。也体现了“乐学”思想。卢梭提倡“自然教育”,让他们身心得到自由发展。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当的环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著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也提到了“乐学”思想,提出了“乐学”的六原则。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第一个明确提出了教学的“快乐原则”,他提出了自我教育原则,提倡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教学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动机原则”,他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其中内在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比外在动机更持久有力。同时他也强调情感对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近代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非常重视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他们认为学习本身包括认知和情感这两个方面,强调个人对学习的喜爱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他认为学校生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他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的重要性。前苏联一些著名的教育家也非常重视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赞可夫在著作《教学与发展》一书中,多次强调了情感因素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是非常重视情感因素,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提到了情感因素。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也体现出了情感教育的思想。暗示教学法利用人的可暗示性,重视教学环境的情感渲染,实现理智与情感,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的统一,充分调动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中接受信息。卡斯特金的情感教学思想也为情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英国,教育界己经在学校推行情感教育;在欧洲,己经成立了情感教育协会;在美国,己有700多所中小学在实行情感教育。这些教育实践证明,在积极实施情感教育的地方,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产生直接的和长远的效果。从国外情感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情感教育一直都是被关注的对象。但是情感教育的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动机激发和兴趣培养等工具价值上,直到近几十年情感教育才被当做一种教育理念和相对独立的教育学理论体系被研究。2国内关于情感教育的研究现状中国情感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就己出现了情感教育的萌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就非常重视情感这一心理现象,他强调学习本身是快乐之事。他强调积极的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学记》第一次提出了“乐学”思想,对教育的发展深刻影响。《学记》中提出的“教学相长”和启发式教学原则都包含了情感教育的思想。进入近现代社会后,老一辈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鲁迅等都大力倡导情感教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乐学思想。南京师范大学的朱小曼教授是国内第一位全面进行情感教育研究的专家。她的论著主要有《清感教育论纲》、《清感发展与教育》等。朱小曼(1993)认为:保留和珍惜人类本性上与他人相关联的自然感受;以正确的情感应答方式把人早期的依恋感、安全感、信赖感建立起来;学习识别、判断、体察他人的情绪、情感移入,有同感和同情心;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和内心世界;减少攻击心理,有仁慈、宽容和体谅之心,培养与人友好、合作共事的和谐、圆融和豁达的性情;善于识别、判断他人通过情绪、情感反映出来的对自己的需求、期望与评价,从而调整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对本人违背道德的行为有羞耻心,对伤害他人有内疚感。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情感教育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也必将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探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理论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理论进行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3情感教育内涵和特征《心理学大词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中国大百科全书》把情感定义为:具有特殊的主观体验、显著的身体变化及外部表情行为。《辞海》中这样界定: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综上所述,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它反应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是人类所特有的复杂而独特的一种心理现象。人的情感是和个体需要及社会需要的满足或不满足紧密相连的,因此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一般说来,当个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如愉快、幸福、信任等,积极的情感能够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当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产生消极的情感,如愤怒、仇恨、痛苦等,消极的情感能使人对学习产生焦虑和负担,从而降低学习效率。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英语教学中的情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学生对英语及英语使用所持有的态度、对本族语和外语关系的看法以及本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看法;另一方面,情感是一种高级情感体验,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一种心理反映形式,主要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情感对学生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积极的情感能够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反之,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我国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情感教育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朱小蔓(2005)认为: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既相对又相融的教育概念,它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促使个体的情感潜能在新的教育氛围中,发生新的质变,达到人的素质的整体性提高和人性的完满发展。朱小曼(1993)还指出: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教育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重视情感增长率,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情感教育最大的特征在于“知情并进”,就是说在学生高效率地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本身的品质也得到了优化和提高。情感教育是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进行的教学,它不仅把认知和知识策略的掌握作为教学目标,而且注重情感教学,使学生在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领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情感教育具有审美性、兴趣性、成功性和创造性等特征。①审美性审美性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与情感教育密不可分。情感教育的审美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生对审美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过程中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变得热情、高尚、多才多艺。传统的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和中心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要求,忽略了美的功能,对学生的审美需求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美的教学,使课堂变得没有生气、没有情趣,学生也没有学习兴趣,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情感教育的审美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艺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创造出审美化的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②兴趣性兴趣性是指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兴趣品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学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教育的兴趣性能够调动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愉悦的态度体验。学生的兴趣与情感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情感教育必须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