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评价的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骨干教师科研课题计划课题项目书课题名称新课程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评价的探索课题负责人章彦负责人所在单位中卫市第一小学填表日期2005年10月10日宁夏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年度2005编号20051006一、数据表课题名称新课程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评价的探索主题词新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评价,探索负责人姓名章彦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1974/02/16行政职务专业职务小学一级教师研究专长最后学历大学专科最后学位担任学科信息技术工作单位中卫市第一小学电子信箱zwyxzhang@163.com通讯地址中卫市城区文昌南街邮政编码755000联系电话(区号)0955(单位)7026830(家庭)(手机)13739552159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学历学位工作单位章彦男1974/02小教一级大专中卫市第一小学刘文泉男1968/08小教高级大专中卫市第六小学黄存勇男1966/10小教高级大专中卫市第四小学吕明泉男1967/11小教一级大专中卫市郭营小学预期最终成果A.论文B.研究报告C.其它预计完成时间2006年12月二、课题设计论证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序,理论意义,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如填写不下可加附页)。一、选题:㈠、课题提出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上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课程评价上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提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评价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存在评价主客体单一、方式传统、内容浅显、作用微弱等不足,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㈡、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方法和改进计划。在学生评价的措施与方法上提出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实施以后,各实验区都十分重视教育评价改革以及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和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增强发展的自信,激励学生追求更好的发展。在国外,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观的形成具有启发意义。现代心理学认为,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始性机制。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习得。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一步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制定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案。2、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各年级不同教学内容,如何合理选择评价方法。3、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有效实施学生评价,促进全体学生的良好发展。二、内容:㈠、主要内容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2、科学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3、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4、评价结果的呈现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㈡、遵循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中小学学生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改革要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评价的实施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潜能,建立自信;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加强针对性指导;有利于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2、全面性原则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制定具体评价目标,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全面实施各项评价内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3、发展性原则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仅看到学生现有的水平,还要看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激发学生主体自我发展的意识,让所有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充分发挥潜能取得成功。(1)淡化甄别与选拔,突显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2)评价内容多元化,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察,关注个体差异,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3)实现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纸笔测验和其他多种方式相结合;(4)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注重对过程的评价。(5)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促进评价双方沟通理解,建立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4、可行性原则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制定具体的评价实施方案,讲求实效,具体实施方法力求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化和形式化。㈢、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1、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为指导思想。2、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方法。多元智能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评价学生不能再以传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3、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哲学的精髓也在于说明经验的中心应该是主体在有目的选择对象基础上的主观改造;皮亚杰的结构观和建构观也认为人的知识是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建构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皮亚杰理论中的同化和顺应正是说明了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主旨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揭示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其认识是在旧知识结构之上建构新结构的理论基础之上大力倡导发现法学习。以上奠基建构主义理论基石的先驱们给我们现代教育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4、后现代主义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和具有可墨迹性的。后现代主义以其兼容并包的宽容态度和尊重个性主体性的宽广的胸怀给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每个人开放了生命的空间。后现代主义注重过程的思想,目的与手段统一的观点均认为个体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给我们课堂教学评价提供的新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我们的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再从教学本体论的观点来看,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基于师生共同活动之上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其功能在于在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㈣、主要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和分析,了解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生评价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关于学生评价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方案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2、实验研究法:本课题在各成员所在学校开展实验,对阶段成果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方案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作用。三、价值:㈠、课题界定新课程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评价的探索,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和新的评价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的特点,立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评价方式,制定科学、有效、符合实际、可操作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案。㈡、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现行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难以胜任课程标准的要求。现阶段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已不相适应,甚至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了极大阻碍。评价方式的变革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如何有效地实施学生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研究基础:【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年7月27日颁布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00年11月14日颁布3、《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育部教基[2002]26号,2002年12月27日颁布实施4、《关于学生评价改革的几个问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中心5、《中小学学生评价实施意见》,小语资源网,2004年8月发布6、《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观》,《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苗逢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09月第一版三、研究基础前期工作积累,已具备的工作条件,已完成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成果。㈠、工作条件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中卫市第一小学属于城区小学,中卫市第四小学、中卫市第六小学位于城乡结合部,中卫市郭营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四所小学涵盖范围具有一定代表性,开展本课题实验能较为全面的探索川区城区和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评价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便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办法。本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