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数学教材教法学习第1页共7页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低段教材教法提纲:1、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点(与传统教学相比较)2、小学数学低段教学的特点(与中高段相比较)3、小学数学低段教材分析一、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点1、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目标由传统的一维目标变成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的最本质区别在于:传统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以知识的传输为本位”,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2、教学内容的不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两大板块,而新课程将教学内容调整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四大领域。3、教学方法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习惯于注入式、讲授式的教学,注重同一知识的不断重复训练,强化学生的死记硬背,认为只有强制刺激才能得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新课程理念在不否认接受学习的前提下,大力倡导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并将这三种方法有机统一,与接受学习一起,构成完整的课堂学习方式。4、学习评价不同传统的学生学习评价,由于教学目标单一,其着眼点也就是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手段基本上都是书面检查(反复的练习和考试)新课堂的评价理念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情感与态度方面:(1)学习是否积极主动,注意力是否专注,(2)学习过程中身心低段数学教材教法学习第2页共7页是否愉悦,是否有自信心,(3)良好思想品德是否得到培养和巩固,良好行为习惯是否得到培养与巩固。过程与方法方面:(1)是否经历知识数学化的过程,是否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2)思维是否得到锻炼,是否在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组织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面广不广、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都得到了提高。知识与技能方面:(1)知识与技能的广度和深度是否恰当,(2)教学重点是否抓得准确,是否得到突出,(3)教学难点是否得到关注,是否得到突破,(4)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否灵活,能够举一反三,解决新问题。二、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教学的特点:(一)特别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低段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1、建立合理规则2、通过强化,形成学生恰当的课堂行为3、采用恰当的惩戒措施。(二)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小学低段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方法:1、学习内容生活化2、数学知识趣味化(三)以直观教学为基本的、主要的教学手段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低年级教学一般应按照:“直观感知——形成表象——形成概念或抽象计算”这样的步骤来进行。(四)教学方法更为丰富多样三、小学数学低段教材分析一、小学数学1~3年级教学内容编排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数一数;第三单元P14: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P4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七单元P84:11~20各数的认识。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31:100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67:万以内数的认识。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91: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P88:小数的初步认识。低段数学教材教法学习第3页共7页2.数的运算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2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P4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九单元P96: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0: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六单元P5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8: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第四单元P44:表内乘法(一);第六单元P72:表内乘法(二)。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解决问题(加减、连减、乘加以及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第二单元P12: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P48:表内除法(二);第七单元P9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5: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四单元P49:有余数的除法;第六单元P68:多位数乘一位数。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五单元P58:两位数乘两位数;第八单元P99:解决问题(连乘、连除、乘加、除减等四则混合运算。)。实验教材关于“混合运算”的编排结构。本套实验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改进了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的编排方式。册数单元标题具体内容一上第六单元1.连加;连减。5+2+1;8-2-22.加减混合。4+3-2;4-3+2二上第二单元1.连加;连减。28+34+23;85-40-262.加减混合。67-25+28第四单元P56乘加;乘减。3×3+2;4×3-1。二下第一单元1.加减混合。含有小括号。54-(8+22)2.乘加、乘减。4×3+7;5×9-15第二单元P31乘除两步计算,分步列式。12÷3=4;4×5=20第四单元P59乘除两步计算,列综合算式。6×4÷3三下第二单元P37加减乘除混合,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399÷7+294;(601-246)÷5第八单元P991.连乘、连除。2.除减。10×8×3;60÷2÷5645-608÷8四下第一单元P4系统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3.常见的量(安排在第一学段)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91:认识钟表(钟面、整时、半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46:认识人民币(元、角、分及关系和简单计算);第七单元P81:认识时间(时、分的关系和几时几分的读、写)。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85:克和千克。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P11:吨的认识(课标P13,归为常见的量(4))。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6:年、月、日。4.式与方程(安排在第二学段)5.探索规律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88:找规律。(图形——图形与数字——数字)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P115:找规律。(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第二学段没有独立单元的“找规律”。低段数学教材教法学习第4页共7页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58:积的变化规律;(第五单元)P93:商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6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9: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内容相对独立)空间与图形1.图形的认识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32:认识物体和图形。(立体——平面)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27:图形的拼组。(初步体会……特征,感知平面——立体的一些关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角的初步认识;第五单元P67:观察物体(例1:简单的三视图——实物)。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38:图形与变换(锐角和钝角)。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4:四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介绍平行四边形)2.测量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1:长度单位(米、厘米,统一计量单位的意义)。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测量(认识毫米、分米、千米);第三单元P34:四边形(P41: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70: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定义;统一面积单位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公顷、平方千米。3.图形与变换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67:观察物体(例2:轴对称现象;例3:镜面对称现象)。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P41:平移与旋转)。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图形的变换(轴对称:例1轴对称的特征;例2画轴对称图形。旋转:例3旋转的特征;例4把一个图形旋转90度)。4.图形与位置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1:位置(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用两个条件确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位置与方向(八个方向及描述线路图)。统计与概率1.实验教材整体编排册数统计册数统计一上实物条形四上P99第六单元复式条形统计图一下P93第九单元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四下P108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二上P94第七单元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五上P103第六单元可能性、中位数二下P106第八单元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五下P122第六单元众数复式折线统计图三上P104第八单元“可能性”情况统计六上P110第六单元扇形统计图三下P38第三单元数据分析平均数六下P74第四单元统计误导注: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6:比一比;第五单元P38:分类。都是数据统计活动初步。详见课标P17“数据统计活动初步(1)”。低段数学教材教法学习第5页共7页实践与综合应用1.实践活动(1~3年级)一年级上册:P82数学乐园(数学迷宫、对口令、送信游戏、投掷游戏、起立游戏)。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一年级上册:P114我们的校园(跳绳,踢球,跑步、办板报、练武,统计图)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此外教材在这里还安排了直观统计图,让学生用涂色的方法整理各种活动的人数,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数据整理,看简单的统计图。一年级下册:P45摆一摆、想一想。P86小小商店。二年级上册:P36我长高了。P92看一看、摆一摆。二年级下册:P46剪一剪。P104有多重。三年级上册:P67填一填、说一说。P118掷一掷(zhì)。三年级下册:P56制作年历。P106设计校园。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2.综合应用(4~6年级)数学广角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99:简单的排列组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P112:排列组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P108:集合等量代换如:二年级上册: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二、对数与代数的认识1.数与代数的课程设计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加强数学知识实际背景,把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感,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引进计算器;•注重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加了探索规律内容。2.如何把握实验教材的“度”?王永春:整套实验教材老师的把握,注重学生的主动建构,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注重学生的交流讨论,很可能在这套教材中体现在“结论要不要?解决问题的格式怎么写”等等。在理解教材的过程,都可能给老师一些疑惑。不过三维目标是要体现的,我们还是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体现探索,学生经过独立地探索、交流之后,教师需要一个归纳总结。我们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张三一句,李四一句,这实际表明学生的思维不完善,需要教师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抽象的归纳和概括,这也体现了一种理念,教师的这种接受式的、讲解式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师指导的作用。3.实验教材重点对传统的应用题进行改造,创设情境,联系实际,跟计算结合起来。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怎么处理?例如: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减法第3节,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有一个运西瓜的情境,就是有85个西瓜,第一次运走了40个,第二次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从这个情境中,不仅仅是解决85连续减去40和26的问题,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怎么来分析数量关系,连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