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2013级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霎.时shà袅.娜niǎo涸.辙之鲋hé便.言令才piánB.渐.染jiàn平仄.zè如椽.巨笔chuán含情脉.脉mòC.纤.细xiān诟.病gòu夙.兴夜寐sù溘.然长逝hèD.靡.费mǐ罪愆.qiān否.极泰来pǐ岌.岌可危jí2.下列词语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传诵一柱香诛连九族香消玉殒文过饰非B.化装主弦律平心而论最后通牒誓不两立C.题纲白内障闲情逸致展露头角万古常青D.度假名信片察颜观色名门旺族顽世不恭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它采用了现代科技,也融合了中国元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B.近日网上爆料,湖南卫视“快女”曾轶可把孔子当菩萨来祭拜,希望能保佑自己晋级。有些网友认为,为一己之私利而与圣贤先哲攀关系未免..有些不地道。C.以梅艳芳为原形..的电视剧《梅艳芳菲》以她的情感经历为主线,再现了她传奇的一生,而片名“梅艳芳菲”也不禁让人们想起了她生前的一颦一笑。D.泰国画家彼得为他的大象伙伴画的肖像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游客们都觉得不可理喻....,惊得目瞪口呆。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B.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康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C.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D.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YCY海啸的形成与预报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等会导致海底变形,其附近的水体会产生巨大波动,形成海啸。海啸波在大洋中的移行速度与水深成正比,在深海区,可达每小时几百到上千公里;波长可达数百公里,但波高仅为一米左右。海啸波一旦进入浅海区或大陆架,由于水深急剧变浅,速度受阻,波高骤增,浪高可达20—30米,甚至50米以上。这种狂浪在涌向海湾或海港时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海啸到来前往往伴有地2面较强的震动或海面的急速后退。海啸分越洋海啸和本地海啸两种。越洋海啸是发生在深海的海啸,海啸波在深海中传播能量损耗很少,所以智利的大海啸可以传到日本东部海域酿成灾难。这次印度洋海啸,波及范围这么广,也是这个道理。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地区的分布大体上与地震带一致。破坏性地震海啸只在海底里氏震级大于6.5级并出现垂直断层或滑坡的条件下才发生。这种海啸平均六七年发生一次,约80%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如1792年5月21日发生在日本有明海附近的因海底山崩引发的海啸,最大波高50米以上,造成1.5万多人死亡;1883年8月27日发生在印尼海峡的因海底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最大波高35米,造成3.6万多人死亡。而本次发生在印度洋上的因海底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最大波高超过30米,“无边的大海像突然站起来一样”地扑向岛屿和海岸,吞噬了十几万个生灵,几乎是人类有记载以来的海啸死亡人数的总和,造成了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海啸灾难。不过,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觉察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因此,准备靠岸或者停靠在岸边的船只只要及时向外海开就可以化险为夷。鉴于海啸破坏性之大,1964年国际上就成立了“全球海啸警报系统协作小组”,并在夏威夷设立了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环太平洋地区有26个国家加入,以美国、日本的海啸预警系统最为发达,技术最为先进,信息传播最为迅速。一般说来,该中心从接到地震报告到做出预测,再到相关国家接到海啸警报,不超过5到15分钟。如本次海啸发生后仅15分钟,该中心就向联合参与预警系统的26国发布了预警信息。如果印度洋各岛国也有预警系统,也许人们就可以利用从震后到海啸袭击各岛国的宝贵的90分钟做好预防工作,那样可以大大减少人员的伤亡。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海啸预警只对躲避越洋海啸有作用,对本地海啸的预警还来不及,这也是本次印度洋海啸酿成惨祸的原因之一。(根据《环球时报》、《参考消息》中的相关文章编写)5.下列对“破坏性地震海啸”形成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导致海底变形使水体产生巨大波动。B.海底地震,里氏震级必须大于6.5级,并出现垂直断层或山体滑坡。C.海啸和海底运动的横向位移密切相关,和海底的纵向位移关系不大。D.大陆架或浅海区海水深度急剧变浅,使海啸波速度受阻,波高骤增。6.下列叙述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海啸波在大洋深海区的移行速度较快,但波高较小;在浅海区的移行速度相对较慢,但波高较大。B.1792年日本有明海附近的海啸和1883年印尼海峡的海啸造成不同人数的死亡,说明灾难程度与海啸波高成反比。C.美、日两国利用其先进发达的海啸预警系统,在本次海啸发生后仅15分钟就向联合参与预警系统的26个国家发布了预警信息。D.地震海啸造成灾难的地区分布与地震带一致,全球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约80%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7.下面是关于“海啸来了如何逃生”的办法的设想,请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选出其中错误的一种A.当明显感觉到地面震动时应迅速离开海边或江河的入海口。B.到海边旅游要备急救包,里面应有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C.看到海水突然退潮时千万不要去踏流,应迅速向高处撤离。D.海上航行的船只听到海啸预警警报后应全速返航,船上人员应迅速撤离船只。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与曹操论盛孝章书3(汉)孔融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内知识..,零落殆尽知识:有才华的人B.而身不免于幽絷..幽絷:囚禁C.或能讥.评孝章讥:讥讽D.欲公崇笃.斯义也笃:深厚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身不免于幽絷;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B.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C.乃.当以招绝足也;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D.因.表不悉;不如因.善遇之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融与盛孝章友善,忧其不能免祸,于是给曹操写信,希望曹操象历史上一些能够重用贤才的人物一样,对盛孝章加以援引。B.如果不救盛孝章,那末孔融的祖父就不会说他有益友,并且朱穆将会与他绝交。C.孔融认为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是一个盛名天下、为天下所称赏赞美的人。D.孔融引用“燕君市骏马之骨”的历史事实,是为了说明纵然盛孝章不是绝顶的贤才,但招致他可以收取好贤的名望,贤人必将接踵而来。第Ⅱ卷四、(27分)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4分)▲4(2)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5分)▲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①,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②。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③。浮云蔽白日④,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注释:①重行行:行了又行,走个不停。②胡马:意指北方的马。古时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越鸟:南方的鸟。越指南方百越。③缓:宽松。衣带日已缓:表示人因为相思一天比一天瘦。④浮云蔽白日:想象游子在外被人所惑。(1)“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有笼罩全篇的作用。叠词“行行”二字,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试加以具体分析。(4分)答:▲(2)试分析“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答:▲13.文学名句和文学常识填空(10分)(1)不见复关,___▲_______。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2)昔我往矣,▲;今我来思,▲。(3)▲,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4)《诗经》中用来写姑娘思念情人,曹操在《短歌行》中借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识的人的一句是▲,▲。(5)▲被钟嵘《诗品》评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在作品中多次以飞鸟自喻,表达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怀,如“▲,池鱼思故渊”。(6)巴金的三部长篇小说《家》《春》和《秋》合称为“《▲》”,其中《家》为我们塑造的主人公▲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五、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完成14—17小题。(18分)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鲍鹏山①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b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②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③《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5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④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而起。⑤“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叩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⑥《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