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试题的变化泸县二中城北分校闫顺友中考是基础教育的选拔性考试,由于它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因而,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中考试题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中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科学地把握和认识物理新课程下的命题思路,对于推进物理课程改革,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价值。一、陈旧试题的逝去1.二、新课程中考物理命题呈现方式的变化1.从直叙提问走向情境展现、过程研究直叙提问就是把问题直截了当地叙述出来,学生只要记住相关结论,就能正确作出解答。直叙提问式的试题虽然可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但它只要求知道是什么,不要求知道为什么。例如,考查“力的概念”,直叙提问式的命题表现形式一般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__,力是____________的原因。学生只要记住力的概念的相关叙述,就可以作出正确解答。而情境展现式的命题则是给出一组物理事实或相关的实例,要求从中分析归纳出相应的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例如,刹车后的汽车会很快停下来;树上掉下的苹果下落越来越快;飞来的足球经运动员用力头顶后又飞出去了;这些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概念是_______。这里也是考查“力的概念”,但学生单靠死记硬背是回答不出来的,必须经过分析、概括才能找到它们的共性和其中蕴含的物理本质,从而归纳、抽象得到相关的物理概念或规律。长期大量使用直叙提问式的考题,容易导致物理教学只重视知识结论的教学,而忽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甚至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结论,这正是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的原因所在。针对这一情况,在中考命题中注意变直叙提问为情境展现,促进物理教学由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向重视过程的教学。2.从理想模型走向实际问题理想模型是对事物原型本质特征的简化描述。物理理想模型不仅有利于揭示物理现象及其变化的内在规律,而且抓住了物理系统在思维结构上的共同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统一的观点,达到认识上的概括化。初中物理涉及的问题多为理想模型问题,主要是把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抽象化、理想化,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但是,如果物理教学长期千篇一律地进行理想模型习题的训练,就会使学生的认识停留在一般性的抽象事物上,而对具体问题难以进行具体分析,难以把具体问题进行模型处理,学生的建模能力得不到提高。中考命题长期使用理想模型化的习题,是导致初中物理教学进行大运动量重复解题训练的重要原因。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有意使中考命题从理想模型走向实际问题,努力引导物理教学由重视解题训练转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3.从单向封闭走向多维开放传统的中考试题多为单向封闭式,题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结果一般是必要的和唯一的,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限定条件(包括直接条件和隐含条件),由概念、定律、定理出发,经演绎、推理得到个别结论,再代入条件得出确切解,并且所有题目都有确切解。这种单向封闭的命题模式使物理教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的解题要求,久而久之会给学生思维造成不良定势,制约了学生思维品质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使物理教学走出“格式化”的误区,如何引导学生思维正确健康发展?将中考命题思路从单向封闭转向多维开放,通过命制开放(包括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结论开放)题,给予学生选择和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想错了不要紧,只要有对的成份就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一蓄电池组的“+”、“-”标记已看不清,所用器材不限,请你写出判断出“+”、“-”极的方法(简述三种)。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物理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多维学习环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活学习的能动性,启迪思维的广阔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树立创新精神,优化思维品质。4.从原始应用走向信息建构所谓信息建构,就是通过文字表述、图表数据等呈现方式将要考查的内容构成一定的信息系统(这些信息一般是教材上没有的)和探究情境。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和观察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或得出正确结论,或探究新的规律。例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得到了下表中的数据,其中第三次实验中,电流表示数如图20所示。次数电压/V电流/A亮度图20功率/W11.000.10很暗0.1022.000.18较暗0.3632.50较亮(1)第三次实验中电流表示数是A,灯泡功率是W。(2)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你有哪些发现?(写出一条)从原始应用走向信息建构,有利于促进物理教学由重视知识积累转向重视科学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中考物理试题更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和导向性。三、试题内容的变化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定位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物理课程标准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强调学科综合,关注前沿”的基本理念。为了有效落实《物理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推进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近年来,综观近几年全国中考,物理命题从选择背景素材的内容,也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下面简单总结近年来,尤其是课改实验区中考试题的内容特点。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例如:写出下列事例中用到的物理知识:(1)自去年冬天以来,我省出现比较严重的旱情,有关部门利用于冰升华时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特点进行了人工降雨。(2)夏天的晚上,为了驱赶蚊虫,小敏在房间里使用电蚊香,过了会房间里就充满蚊香的气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例如: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风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B.光纤通讯是依靠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C.在通常情况下,铜、碳棒和陶瓷都属:于导体D.秦山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3.关注社会与科技12.2008年5月,美国发射的“凤凰”号探测器在火星的北极附近着陆,找到了火星上曾经存在液态水的证据。如图,a是提供电力的太阳能帆板,b是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留下的影子,c是探测器的“大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帆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探测器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大脚”的面积较大,可以减小探测器对火星表面的压强D.火星上的昼夜温差大,是因为火星表面砂石的比热容大4.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合理渗透人文精神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考查例如:大多数家用电器在待机状态(关机但未拔掉电源插头)时也会消耗电能。以有1000个家庭的社区为例,假设每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待机时的总功率约为20W,每天处于待机状态的时间约为20h,则该社区每天因用电器待机而浪费的总电能约为kW·h。5.突出“STS”理念,注意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扩大试题的取材面。例如: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开通后,人们可以使用手机进行视频通话,通话时是依靠来传递信息的。6.关注科学探究的能力(1)考查学生针对科学性问题提出猜想的能力随着对科学本质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猜想或假说的重要性。但在不少的理科课堂上,学生可能没少忙碌于数据的收集,也进行了解释和求证的活动,但如何根据有限的线索确定研究资料收集的方向,如何在不止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面前做出决策呢?这些对于探究至关重要的内容则多由教科书或教师所包办,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很小。例如,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多少是有关的,如果把物体排开的液体收集起来称量一下,就会发现它的重量刚好等于浮力的大小,这样的结果无疑可以作为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的实验事实基础。但是关键的问题是,人们一开始怎么会想到要设法去收集由于物体的浸入而被排开的那一部分液体呢?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这才是最奥妙、最有魅力的一环。这种最终能得到实验证据支持的猜想或假说才是通向发现的桥梁。而在谜底揭开之前,人们能够想到的、能够选择的猜想或假说肯定不止一两个(事实上由于一个好的假说的线索往往深藏在各种现象的迷雾之中而常常使人与之擦肩而过)。在向科学进军的道路上,大多数的人和大多数的时间实际上是耗费在那些最终没能得到实验证据支持的假说上。但这就是真真切切的科学上的探究,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会否定这种探索的价值。因此,要实施真正的探究式学习,就不能省掉猜想或假说这一环。通过科学性问题,考查学生提出猜想的能力,能导向教学真正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机会体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例题: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2)考查学生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的能力为了验证猜想,需要通过观察收集信息,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而观察和测量也可以单靠感官、单靠估测,但那是经验,不一定科学。科学的观察和测量就要使用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就要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这也是科学探究有别于其他一般探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人爬杆时的功率,首先就要建立一个科学模型,高度抽象、概括地描述人爬杆时的物理状态。有了正确的模型,爬杆人的体重、爬杆的高度和时间是三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常规的方法是像答案(1)那样分别去测量三个量,而用控制变量的思想(保持同样的高度或用同样的时间),就可以在时间和高度这两个量中少测一个(作为试题,这样的设计应该得分最高)。因此,这样的设计性实验试题,虽然并不复杂,但却考查了学生建立科学模型和正确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考查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能力现在物理试题的命题已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教育部在中考物理学科学科命题指导建议中强调指出:“应加强考查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探究能力。”关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可以借助于探究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来开展,可以在一道题中只是侧重于考查某一方面的探究能力,而不求全面考查,但是考查科学探究都是以能力为本。从各地中考试题的命题呈现方式的变化、内容的变化两方面简单分析了近几年中考试题中是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各种新理念的。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了解课程改革的深入程度,那些只是为应试而教学的老师,也应该从这些变化中有所悟,应该认识到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物理课程改革的正在全面实施,认识到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主讲教师刘丹杰刘丹杰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自1986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任初中、高中物理教学工作,2001年开始任专职教研员。有丰富的物理教学和教研经验。特别是对于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以及初中物理教学评价有较深入的研究,且有独立见解。参与《中学物理教学建模》、《新课程教学法》、《新世纪初中物理教材》等教材或教学用书的编写工作。在《物理教师》、《中国考试》、《高考》等有关杂志上发表了数篇教学论文。曾主持和参与了部委级有关物理教学的课题研究。初中物理考试命题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题型,从低到高,兼顾各年级)中考是基础教育的选拔性考试,由于它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因而,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中考试题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中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课改后的物理试卷,都加强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都在努力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