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阳市教育规划课题结题报告书课题名称:新课程实施中的山区中学语文作业研究编号:JKGHB--304课题负责人:单位:桐柏县城郊二中课题组成员:2新课程实施中的山区中学语文作业研究结题报告负责人:单位:桐柏县城郊二中关键词:语文作业研究合作创新摘要: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正文: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3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一)传统作业分析1.习题形式单调、陈旧。主要以抄写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习题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习题,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2.时间、内容一刀切。大部分教师在布置的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优秀生和学困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3.在初中阶段,鉴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的情况,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绝非不要作业。(二)国内研究顾淑平老师在《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研究报告》中指出,她们在开展了作业分层后实验效果显著,研究表明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在“培优”和“辅差”方面的优越性非常明显,“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得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三)国外研究美国心理学家琼斯(D.M.Jones)曾做过一项实验研究,被试为两班程度相同的学生,实验班按照个性,因材施教,对照班采取共同目标,统一教学。在实验班,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个别问题个别对待。在对照班,教师则对全班学生共同要求,而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则不给予特殊处理。一学期后,两班接受同样的测验,其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远优于对照班。根据以上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又结合我们山区学校生源的特点,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提出了进行《新课程实施中的山区中学语文作业研究》的课题。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1、课题的界定所谓山区学校初中语文作业研究,首先是根据山区学校初中阶段学生差异和需要进行学生分层,然后进行作业分层。学生分层的标准是由智力和原有知识水平决定的学习水平,作业分层依据学生分层的情况匹配每一层的学生。语文教师在布置主要课外作业时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作业的内容与要求也各有不同,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作业要求。2、理论依据1、差异教育理论。在几千年前《论语》曾记载过孔子因材施教的大量生动个案。墨翟教育学生就注意“子深其深,浅其浅,尊其尊”。宋代教育家更明确提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作业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针对不同学生补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和习题。《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42、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不同的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都具有不同方式,他们理解、贮存、迁移和使用信息具有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带有个性特征的认知风格。3、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包括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等。以当代的智力理论为参照,作业的目的定位把握智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和关键之处。如作业强调同伴互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智力。人际关系智力是七种多元智力中的一种,它对人的成功有重要的作用。4、新课标关于作业的新理念。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在体力和智力上各自充分和自由地发展”的人,认为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其中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强调人的认识的能动性,认为主动性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教学只有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同伴间教学相长,将知识内化,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才能求得主动发展。三、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主动地学习,并努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此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水平。2.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建立一套适合山区学校初中语文作业的教学模式。四、研究内容及采取措施1、研究内容①学生分层②课内练习分层③课外作业弹性布置2、研究措施(1)学生分层。由教师根据学生差异和需要进行学生分层,分别划分为A组、B组、C组。一般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才可实施。例如: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可分为A组,中等以上的学生可分为B组,暂差生或学困生可分为C组。(2)课内练习分层。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在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时,应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并且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要随时调整练习的要求。一类题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意班级中的暂差生或学困生,内容以本节课应掌握的基础题为主;二类题面向班级中中等以上的学生,题目的设计力求有一定的难度,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类题面向班级中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内容在二类题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发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超前学习。另外,也要注意作业的难度和量的问题。每个班的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等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给每一类学生都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例如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为5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比如《绿》的作业设计:A类背诵课文《绿》;B类背诵课文《绿》,并摘抄其中的比喻句;C类背诵《绿》一文,并读一读《囚绿记》想一想这两位作者对待绿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一组作业,有难有易,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发展了各自的个性。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差异,所以掌握知识的快慢程度也就不一样。因此在作业量方面,也需要让学生选择适当的量。比如抄写课后生字词这项作业,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任意写几遍,只要达到会默写就可以了。学生为了达到少写的目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从而有效地训练了记忆能力;而为了达到会写的目的,学生会自觉采取更巧妙的方法,从而提高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不仅如此,这样也使得这一类作业不再枯燥,使完成作业的过程充满了激情。(3)课外作业弹性布置教师应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来布置作业。所布置的作业应遵循:低层次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中层次学生有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发展。如《松鼠》一课的作业: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其中的一两项作业认真完成:①有感情地朗读课;②根据课文的描写,画出松鼠的外形;③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介绍自家的小动物的短文;④对本文的优美词句进行摘抄;⑤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这一组作业设计包含“读、画、写、抄、查、”等多种形式,既给爱画、爱读的同学准备了展示自己本领的空间,又为爱探索、爱讲故事的同学提供了进一步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五、研究方法1、调查法:用书面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调查。2、行动研究法: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语文作业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语文作业改革后的反应。3.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山区中学语文作业研究成果。六、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分工组长:朱海英(中学二级教师)负责全面工作,并拟订课题方案,做好课题的实施方案和课题的实验总结成文工作。成员:郑宏哲(桐柏县教育局成教科教研员)指导开展工作。周瑞(中学二级教师)课题执笔人,负责学生分层、课堂作业设计、寻求作业研究的策略。樊艳丽(中学二级级教师)主要负责课外作业设计、学生个案分析。七、研究对象桐柏县城郊二初中初一四个班,共有学生408人。八、研究过程实验时间为一年,主要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09.1.—2009.3.)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及有关信息、资料,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2、实践探究阶段:(2009.4.—2009.10)6依据研究方案,开展作业设计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日常沟通,不定期的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并将设计内容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3、实验的总结阶段:(2009.11—2009.12)(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九、实践操作阶段一、作业形式体现多样性的处理教师对作业形式的多样性进行罗列概括并根据各种形式,对学生作业进行对应性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呈现个性化作业。1、分析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根据课文内容呈现“超市型”作业。确定作业的基础题和选做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根据主动性原则,重视学生的个体经历、体验与感悟及交互。引导学生自己“创造”出习题,教师在初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3、与学生一起梳理单元重难点,让学生编一份单元习题。二、挖掘教材资源,呈现实践性作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