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惩罚的副作用。惩罚虽然可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但是由于它是一种负性的方法,会使个体的身心受到伤害。归结起来,惩罚的副作用及弊病有六点。一、强烈的惩罚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强烈的惩罚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如哭叫、焦虑等,或迁怒于他人。对猫进行的实验表明,猫在受到电击后会发生神经官能症。而对儿童实施惩罚后,被惩罚者会变得胆大妄为或者胆小怕事。美国儿童虐待预防全国委员会(1995)指出:受到体罚的个体更容易出现酗酒、抑郁和自杀观念。林正文认为,对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实施惩罚会引发反抗的反应,有些孩子甚至会转移反抗的情绪,把怒气发泄在别人身上。而对于弱小畏缩的儿童实施惩罚会引起逃避反应,并且借由哭泣、自我封闭方式来发泄。卡兹顿认为,由体罚所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学习和正常的社会技巧的发展。二、易产生条件惩罚物在受到惩罚后,不仅对惩罚物产生害怕和抑制的反应,和惩罚物相联系的其他人和事物也会引发个体的害怕和抑制反应,变成了条件惩罚物。例如受到教师强烈惩罚的学生,以后不但会厌恶和回避老师,而且会对教师、学校、同学都产生厌恶感,引起厌学及逃学行为。已故的台湾作家三毛在自传体小说《逃学记》中描述了她由于受到老师的误解受到当众游行的惩罚后,不仅对惩罚她的老师,而且对学校、校园和同学这些无关的人和事也具有了惩罚的作用,使其每天瞒着家长逃学到墓地。某位大学生有一次和她的大学老师说起了在小学时,有位男教师经常对她体罚。而且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她对初中和高中的男老师都较畏惧,实际上,初中和高中的男老师虽然没有对她体罚,但是由于是同样的性别,形成了条件惩罚物。在十几年后回忆时仍不能自持。三、易导致儿童模仿成人的惩罚行为来对付别的儿童惩罚的另一个弊病就是会让儿童模仿,使惩罚这个行为代代相传。四、惩罚可能导致使用者上瘾由于惩罚的效果显著,有时甚至只施行一次就可见效,使惩罚的使用者忽略了惩罚效果的短暂性和不良行为在惩罚后的易重复性,逐渐就会形成习惯乃至上瘾。五、只是抑制旧行为,并不建立新的行为虽然惩罚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减少不良行为的方法。但是它只是能够减少旧的不良行为,而不会建立新的良好行为。六、会使孩子学会撒谎那些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悔意的孩子,为了逃避惩罚,会采取说谎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不良行为。综上所述,在对面对一个问题行为时,对于是否采用惩罚作为处理策略,应充分考虑到惩罚的副作用,在没有他法的时候再考虑使用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