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晶体: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排列,有固定熔点、各向异性。2.晶界:晶界是成分结构相同的同种晶粒间的界面。3.晶胞:在点阵中取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最小平行六面体)作为点阵的组成单元,称为晶胞。4.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它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质的物质。5.相: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晶体结构和性质并以界面相互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6.固溶体:以某一组元为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溶入其他组元原子(溶质原子)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固态溶体,它保持着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7.置换固溶体: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占据溶剂点阵的阵点,或者说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这种固溶体就称为置换固溶体。8.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间隙固溶体。9.位错:是晶体内的一种线缺陷,其特点是沿一条线方向原子有规律地发生错排;这种缺陷用一线方向和一个柏氏矢量共同描述。10.刃型位错:晶体中的某一晶面,在其上半部有多余的半排原子面,好像一把刀刃插入晶体中,使这一晶面上下两部分晶体之间产生了原子错排,称为刃型位错。11.螺型位错: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按螺旋形排列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12.位错滑移:在一定应力作用下,位错线沿滑移面移动的位错运动。13.滑移系:晶体中一个滑移面及该面上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一个滑移系。14.孪晶:孪晶是指两个晶体(或一个晶体的两部分)沿一个公共晶面构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这两个晶体就称为孪晶,此公共晶面就称孪晶面。15.孪生:晶体受力后,以产生孪晶的方式进行的切变过程叫孪生。16.柯氏气团:通常把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后,在位错周围偏聚的现象称为气团,是由柯垂尔首先提出,又称柯氏气团。17.均匀形核:新相晶核是在母相中存在均匀地生长的,即晶核由液相中的一些原子团直接形成,不受杂质粒子或外表面的影响。18.非均匀形核:新相优先在母相中存在的异质处形核,即依附于液相中的杂质或外来表面形核。19.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指出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20.二次再结晶:再结晶结束后正常长大被抑制而发生的少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21.再结晶退火:所谓再结晶退火工艺,一般是指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过程。22.稳态扩散:在稳态扩散过程中,扩散组元的浓度只随距离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23.非稳态扩散:扩散组元的浓度不仅随距离x变化,也随时间变化的扩散称为非稳态扩散。24.柯肯达尔效应:把扩散偶中由于扩散系数不同而引起对接面移动的现象称为柯肯达尔效应。25.过冷:金属开始凝固的温度Tn低于其熔点Tm,这种现象叫做过冷。26.过冷度:相变过程中冷却到相变点以下某个温度后发生转变,平衡相变温度与该实际转变温度之差称过冷度。27.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28.马氏体:替换(置换)原子无扩散切变(原子沿相界面做协作运动),使其形状改变的相变产物。29.珠光体:铁碳合金共析转变的产物,由片状铁素体、渗碳体组成,层片间距较小,片层较薄。30.铁素体:碳原子溶入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31.奥氏体:碳原子溶入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32.奥氏体稳定化:指奥氏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促使内部结构发生了某种变化而使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呈现迟滞的现象。33.惯习面:与新相主平面或主轴平行的旧相晶面。34.位向关系:新相、旧相某些低指数晶面、晶向的对应平行关系。35.珠光体团:片状珠光体的片层位向大致相同的区域称为珠光体团。36.片间距:珠光体团中相邻的两片渗碳体(或铁素体)中心之间的距离称为珠光体的片间距。37.合金元素: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常用M来表示)38.微合金元素: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Zr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0.001%,V0.2%)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39.奥氏体形成元素: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γ相;如Mn,Ni,Co,C,N,Cu。40.铁素体形成元素:在α-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α相。如:V,Nb,Ti等。41.加工硬化:晶体经过变形后,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42.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的存在,导致晶体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叫固溶强化。43.第二相强化:由于第二相的存在,导致晶体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叫第二相强化。44.细晶强化:由于晶粒细化导致晶体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不下降的现象叫细晶强化。45.时效:过饱和固溶体后续在室温或高于室温的溶质原子脱溶过程。46.应变时效:第一次拉伸后,再立即进行第二次拉伸,拉伸曲线上不出现屈服阶段。但第一次拉伸后的低碳钢试样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拉伸,则拉伸曲线上又会出现屈服阶段。不过,再次屈服的强度要高于初次屈服的强度。这个试验现象就称为应变时效。47.液析碳化物:由于碳和合金元素偏析,在局部微小区域内从液态结晶时析出的碳化物。48.网状碳化物:过共析钢在热轧(锻)加工后缓慢冷却过程中由二次碳化物以网状析出于奥氏体晶界所造成的。49.晶界能:不论是小角度晶界或大角度晶界,这里的原子或多或少地偏离了平衡位置,所以相对于晶体内部,晶界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高出的那部分能量称为晶界能,或称晶界自由能。50.表面能: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大大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51.界面能:界面上的原子处在断键状态,具有超额能量。平均在界面单位面积上的超额能量叫界面能。52.淬透性:指合金淬成马氏体的能力,主要与临界冷速有关,大小用淬透层深度表示。53.淬硬性:指钢淬火后能达到的最高硬度,主要与钢的含碳量有关。54.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与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55.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适当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56.淬火: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过共析钢)或Ac3(亚共析钢)以上,保温并随之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以得到介稳状态的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57.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Ac1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58.回火脆性: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随回火温度的提高,其塑性、韧性提高,但在特定的回火温度范围内,反而形成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对于钢铁材料存在第一类和第二类回火脆性。他们的温度范围、影响因素和特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