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持续发展1.1基本理论(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2)内涵:可持续发展应包括经济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其中经济可持续性是基础、环境可持续性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性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并重,即系统整体效益的效益观。(3)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即代际之间的公平;②可持续性: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仍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③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不同国家、地区的人类的共同目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共同性,以及全人类采取的行动具有共同性。(4)主要特征:①从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②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转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③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的发展;④从对自然的掠夺的发展转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5)可持续性评判的四项指标:①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是否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②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否超过了它的再生速率;③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否超过了其他资本形式对它的替代速率;④收入是否可持续增加。(6)可持续发展范式①弱可持续发展:总存量资本(包括人造资本及自然资本)保持不减,允许人造资本替代自然资本;并不关心局部,更关心整体②强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本保持不减;要求保持系统组分的良好状态,同时也关心到系统整体。1.2如何看待可持续发展概念中环境、经济、社会三者的权衡问题?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社会、环境三者是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可持续的发展应包括经济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其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环境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包含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1.3弱可持续发展范式与强发展范式是否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弱可持续发展范式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思想基础上,认为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是可以完全替代的,而实际是有些人造资本是可以替代自然资本。但是对于强可持续性发展,认为对于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撑功能而言,可能的替代是非常有限的,认为人造资本与自然资本是部分互补的部分可替代的。2.生态文明2.1内涵(1)什么是生态?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提倡的是整体论和系统方法;“生态的”即“自然关系之中的”,自然关系既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生物与其它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与“环境”的区别: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即以人类为中心。(2)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学、非线性科学、系统科学、生态哲学为基本指南而谋求人类与地球生物圈协同进化的文明。生态文明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提倡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观包括三方面:①人一定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尊重生态系统和谐稳定;②人应该关心自己的同时关心全人类;③人应该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生态文明不仅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更是进一步仿照自然规律来建立社会生态的文明。生态文明是人和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自然—社会”生态关系上的体现。2.2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家未来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而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主要是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具体推进:(1)推进循环经济。提倡资源节约、再生利用、循环利用。(2)低碳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多渠道节约能源和实现能源的清洁利用,既开源又节流。(3)发展和消费的自我约束原则,自适应自组织的原则。防止奢侈物质浪费,提倡新的幸福观。(4)进化和创造原则。与自然生态相同,社会生态进步和发展的推动力应该是进化和创造,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社会发展的方向。(5)信息化发展原则。推动信息化建设,实现创造美丽中国的意愿。2.3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1)物质环境方面:生业文明是发展征服自然、支持“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科技,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而工业文明是以维护地球生态健康为根本宗旨的绿色技术,推广利用绿色能源绿色产品。(2)社会环境方面:生态文明是商业文化渗透各个领域,基本无对生态破坏行为的法律约束,依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鼓励物质经济无止境增长;而工业文明是存在生态法则约束的制度体系,禁止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提倡的是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3)文化价值方面:工业文明是个人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社会以物质经济增长为进步的目标,科技万能论;而生态文明是反对物质主义,反对奢侈浪费的行为,提倡环保绿色生活方式,以社会全面改善为进步。2.4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建设生态文明,至少应从以下六个领域展开:(1)生产领域1)生态工业:走新型化工业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做到减量化、再循环、资源化。发展绿色产业,企业层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园区层面做到生态产业园区。2)生态农业:最大程度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3)大力的提倡节能减排,发展各种各样的可再生能源(2)消费领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提倡绿色可持续消费模式;(消费领域的下游效应及弹性效应)(3)城市化建设领域:建设生态城市,在城市规划设计时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①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要控制城市建设规模,建筑布局要合理,公共建筑不求大;②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要发展绿色交通、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大力开发城市矿山。(4)自然生态保护领域:保护城市和农村的天然生态系统:包括防止房屋道路建设随意占用天然生态系统反对农村城镇化建设城市建设应尽量恢复原有生态系统(5)文化教育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环境伦理学,应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多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尤其是公共机关团体应承担的责任重大。(6)法治领域:要加强法制建设,把生态文明纳入相关法律,要加强生态文明政策的制定和行政管理,建立实用可行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改变唯GDP至上的观念和做法。2.5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生态文明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延伸拓展和中国化;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都是在资源环境约束和社会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的矛盾下提出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都强调环境保护,但又不止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强调的都是环境、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并重,即系统整体效益的效益观。(2)区别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更为宽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环境承载力理论、环境价值理论和协同发展理论;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生态学理论、经济、社会、伦理学以及中国传统这哲学理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体现为一种发展观念,还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执政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更强调价值观的改造和变革,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既要求在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上的转变,又强调思想观念和伦理价值变革。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一脉相承,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而生态文明建设被列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又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三大理论依据,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拓展与升华。2.6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到2020年,构建起由:①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③空间规划体系、④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⑤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⑥环境治理体系、⑦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⑧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核心是“清晰”,解决了产权不清晰的问题才能真正从源头上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2)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核心是“主体功能”。不同区域自然条件不一样,应根据主体功能进行开发和保护程度不一的监管和管理。最终目的是要建立空间治理体系,这是关于开发保护制度的核心问题;(3)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的核心是“一张图”,推进多规合一;(4)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的核心是“扩围”,要把严格的保护制度从耕地、水拓展到其他各类自然空间和各类自然资源;(5)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的核心是“有价”,使用者就必须付费,所有者必须收费;(6)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核心是“共治”。环境治理需要政府、市场、个人、社会来共同参与,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7)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的核心是“市场机制”。建立市场体系,企业才能在这个市场当中成长壮大;(8)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核心是“履责”。通过设立这方面的制度,要求各级政府严格履行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