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如何叙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什么是图像叙事1图像时代已经来临了!从醒目的大型户外广告到日常表情达意的小图标,从质感细腻的铜版纸印刷品到光怪陆离的电子媒体,图像的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感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常用方式。图像文化不仅在受众的覆盖面和选择量上超越了文字文化,而且传统的文字媒体本身也在越来越多地借助图像的魅力。各种图书杂志对排版空间的重视、对封面图像造型的考究、对插图美感的追求以及各种报纸越来越多地刊登摄影和漫画等图像作品,都显示了图像文化的不断膨胀。图像与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渗透到了个人的精神层面。早在费尔巴哈生活的时期,他也提到了“影像胜过实物,副本胜过原本、表象胜过现实、外貌胜过本质的现在这个时代”,他认为,“在现在这个时代,只有幻想才是神圣的,而真理,却反而被认为是非神圣的。是的,在现代人看来,神圣性正随着真理之减少和幻想之增加而上升,从而,在他们看来,幻想之昀高也就是神圣性质之高级。”2。20世纪70年代,丹尼尔·贝尔在论述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时,已经敏锐地指出当代文化是一种视觉文化,以眼睛的观看功能是文化传输的基本途径。特别是在我们这个视觉时代,负载着形象的图像更加凸显,成了诠释人们社会生活跃迁、构建未来的价值表述方式。“图像是参考,也是现实的索引”。3影像和形象的生产和消费成了社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无处不在的图像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左右了我们对感性物质的要求。“只有影像,才支配和赐福于作为属心情和感性的存在者的人。”4它拓展了生命的新的感受形式,寄寓了人们生存的新的价值表达,进一步潜移默化为社会个体的伦理期待和生存基点。在这样的境遇下,随着数码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创作、表意和叙事也因为图像的凸现正发生着又一场巨大而广泛的变革,探讨图像叙事表象背后的逻辑起点对于“视觉时代”命题的进一步审视也是重要的理论依据。1热奈特把叙述关系区分的比较细,他认为故事是被叙述的内容;叙事是叙述的形式,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文字组成的文本;而叙述是指叙述的方法。现今在这个问题上尚存争议,有学者认为叙事是叙述的一种,有学者认为叙事和叙述在汉语中是可以通用的。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叙事(述)媒介,理论术语的人工区分上对本文无直接影响。方便起见,除了引文,叙事和叙述本文一概使用“叙事”一词来指称,并且对两者不做细分。2[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荣震华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第二版.第20页3[英]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田晓菲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第124页4[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荣震华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第二版.第117页第一节图像西方文化中“图像”通常指image,icon,picture和它们的衍生词。它主要有以下含义:一、印象,指图形在主体心中构成形象认知的心理过程。二、塑像、肖像、圣像。三、映像或翻版、复制、相似的形象。四、在心里对形象的描绘。早期“图像”的常用词是icon,原意指希腊正教的圣像,现在一般翻译为“谱像”、“圣像”或者是“肖像”。对于图像的研究源于19世纪在欧洲美术史研究领域里发展起来的圣像学研究(iconology,谱像学),主要关注于艺术客体的主题内容以及题材背后延伸的深层喻意,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而不是象传统艺术史研究关注图像作品的风格和形式。它的后縀(logy)从logos(希腊语:理性、理念)衍化而来,意为“思想”和“理智”,具有某种解释性内涵。1与圣像学有关的另一个术语是肖像学(Iconography)。这个词的后縀“graphy”是从希腊文的动词graphein(写作)发展而来的,它暗示了一种对过程的纯粹描述性方法——有时甚至是叙事性的方法。2它的任务就是对视觉艺术的象征、题材、故事进行鉴别、描述和解释。picture指图像的具体物质性存在,如图画、照片、电影、映像等;也有心像、形象、描写、叙述及相似形象的词意,因此常与image混用。但picture停留在视觉图形的表象,而image更倾向于图像心理范畴的论述。后来,图像的基本概念由宗教作品扩展到超越一般形式差异的可视作品,绘画、摄影、影视、装饰设计、建筑园林甚至行为装置等一切可视的艺术作品所表征的视觉内涵。而当代学者在使用“图像”一词时,已经更多地开始指称利用新型科技完成的影像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图像”一词中“图”指图形;“像”指图形中的含义,是以“图”为媒体的形而上的文化概念。中国古人的治学方法是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像于图、索理于书,“像”的意义是视觉性的,具有不可言说的特点,具有区别于语言的独立价值。总的来说,“图像与其原型具有相似的特征,但又具有一定的差异。它并非在各个方面都酷肖其原型。一幅具像派的图像总是像其原物,但同时又不同于其原物: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程度上不像它的原型;否则,它就只不过是原物的复制品而已。”31[美]E·潘诺夫斯基著.视觉艺术的含义[M].傅志强翻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沈阳.第39页2[美]E·潘诺夫斯基著.视觉艺术的含义[M].傅志强翻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沈阳.第37页3[斯]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M].金惠敏翻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第47页本文以“图像”释义三为基础,立足于平面图像1,把图像视作是一种符号而不仅仅限于是一种艺术。对于具有图像特征的语言如汉语、东巴文、楔形文字根据其抽象程度肯定其图像意义的同时一概视作语言。第二节旋转的魔方:语言、符号和图像叙事视觉图像弥散于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到底图像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表意和叙事的目的?图像能否像语言一样建构成方便直捷的符号流展开叙事活动?图像叙事是否有学理上的生成依据?让我们先回到语言史。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曾在语言学发展史上起过积极作用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关注语言线性演变太多,拘泥于历史细节,未能抓住语言的实质。他首先指出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它的性质与作为指挥交通的符号的交通信号灯的性质类似,一方面具有物质性(signifier音响形象,就像交通信号灯不同颜色的灯光),另一方面具有表意性(signified概念,就像红灯指示停、绿灯指示行);物质性是“能指”,表意性是“所指”,这两种属性通过社会成员的约定俗成而集合在一起。他以结构主义的观点探讨语言的本质属性,描述语言的系统结构,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独立的理论基础。索绪尔语言学的全部思想基础,就是确认语言是一种具有特定结构形态的符号系统。他更强调语言就像一个庞大的棋盘,其中各种成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同时这个完整的系统也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在秩序或内在规律;任何一个语言单位只有放到“棋盘”当中,同其他语言单位联系起来,才能具有自己的语言价值。索绪尔的思想在近半个世纪内风行一时;现代的各种语言学派、分支都从结构主义理论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创建“转换生成语法”,后来简称为“生成语法”。“他并没有接受将语言看成是元素的纯粹性系统性的组合的观点,对他来说,语言能力与著名的语言学家洪堡特的理解接近,它是指作为一个能产性的系统所具有的根本能力。”2他认为,语言学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运用结构主义的思路对“语言行为”的描写,而要进一步考察“语言能力”,也就是1康德认为,绘画能比其他造型艺术更远地深入理念的领域,也能更多地扩展直观的范围,处于基础地位。基于此,本文将图像外延限定于平面,而不将其他图像性的造型艺术考虑入内。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19页要揭示人脑语言机制的工作原理——普遍浯法。“乔姆斯基认为任何一种语言的说话者都掌握并且内化了一种有生成能力的语法,这套语法能够表达他的语言知识”。1普遍语法好比人脑的语言程序,在乔姆斯基看来,只要弄清楚并确定它的构成原理及规则系统,就可以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在20多年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经过好几个发展阶段,构建出一整套被简称为生成语法的理论体系,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轨迹。由于乔姆斯基语言研究的目的已不在语言本身的描述,而是指向生成语言的大脑,让西方语言学的主流从描写具体语言的结构转到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的方向上来。他认为,假如把人类语言当作一个魔方,人们通常习惯于从外部的旋转当中,掌握魔方色块的组合变化规律。而乔姆斯基索性把魔方拆开,揭示了解色块组合变化的内在机制;他认为“语言魔方”内部结构的核心就是句法关系,它具有操纵色块变化也就是生成语言的能力。同样,由于人类符号化行为的“类语言动因”,真正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显然也具有一种独特的意义生成性能,它是活性化的、流动性的,不同于固定对应的记号。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也认定,不应该用实证主义眼光看待客观世界的结构,而应该将一切生成性表达形式都视为符号,其意义取决于惯例、关系和系统,而不取决于单纯存在的内在特性。总之,符号学的整体上靠近“转化生成”的语言学立场,望文生义的纯平面态度只能使符号结构变得死板浅薄、了无生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基于生存、沟通及适时发展的需要,利用一切有效的显意性符号系统传达自身思想、意念和情感,这些符号系统的总和就是语言本体。”2从符号学家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结论到美学家尼采指出了人认识现实的“审美虚构性质”,不同的层面反映出人对外在事物的建构性和符号化的癖好可见一斑。符号是对象、象征和诠释体的三位一体,符号学家皮尔士曾经对符号进行了分类和描述。他把符号分为图像(icon)、标志(index)和象征(symbol)三种。第一种符号与其所代表者相似(如照片),第二种符号与其所代表着有着某种关联(烟与火),第三种符号仅仅任意地与其所代表者相组合(玫瑰与爱情)。由此,语言学家把生活中主要的人工“语言”细分成以下三种:以图形和图像为符号特征,将空间作为主要的结构场,利用形象画面传情达意的图像语言;以高度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341页2汤书昆.技术传播环境下的表意语言理论[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第12页提炼纯化的数字与代码系统,象征指代部分思维内涵的数码语言;高度组织化、抽象化、约定性的视觉联想系统,因为同口语表意全面呼应而又凭借纸帛书籍为显形媒介,被称为字符语言也就是书面文字系统。在这三种人工“语言”里,以文字对人类文明贡献昀大,并切实生成了影响至深的“文字时代”。1远古时期比较典型的图像表意应该算原始岩画、壁画及陶绘等,它们均具备了表意语言的初级功能;例如中国的阴山岩画,再现了中国北方初民的部分生活场景,甚至能够突破时间的限制为后代人所解读领会。然而,在理论上的探求直到图像学家贡布里希在《象征的图像》里才首次将图像与语言相比拟,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图像作为象征对于人类思想传播上的工具意义。叙事就是叙述事件,就是讲故事。叙事是指叙述一系列事实或事件并确定和安排它们之间的关系。它首先是一种人类的行为,尤其是一种模仿的或表现的行为。故事本身的过去时态性质表明它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2讲故事即叙事,构成了一切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这种讲故事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叙述的欲望,而是为了把故事传达给别人。因此,从本质上说,叙事不是故事的一种静态的呈现和反映过程,而是故事的讲述者通过故事本文与故事的接受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作为语言样式之一的叙事,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主要体现在神话传说和史诗等作品里。从古希腊为源头的西方文学传统经历了从神话到史诗、再到戏剧乃至后代昀典型的叙事文学样式小说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早期的叙事文学除了在寓言故事和志怪传奇的笔记杂谈中有一些雏形之外,较为典型的就是传记文学。到唐代以后,随着城市文化的发展,作为市民艺术的通俗叙事文学也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发展,昀重要的形式就是“说话”和戏剧文学,如后来的《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小说以及《西厢记》、《长生殿》等戏剧文学。童庆炳把叙事定义为“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