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先秦祖国历史的开端第二部分、秦汉封建大一统时期第三部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第四部分、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第五部分、五代辽宋夏金元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第六部分统一的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先秦部分考点①经济方面:以青铜器为主要生活工具,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奴隶主土地所有制。②政治方面: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政治制度以分封制为核心。③文化方面:出现成熟文字,商代文明在世界有特殊地位。、认识王位世袭制的进步性。、甲骨文的内容及意义。、井田制、分封制的性质、内容、两者的关系基本特征(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条主线:一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互融合;三是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结合史实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全面认识“商鞅变法”,特别是内容中的“奖励耕战”、“重农抑商”以及变法指导思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都江堰的内江、外江的作用以及体现的哲学思想。、对于思想,要从其背景、内容、发展方面认识其历史地位,特别是儒家思想。二、练习方面(一)结合年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把握本阶段的时间概念及相关问题。、之所以将夏商周三代称为“断代工程”,主要是因为三代的历史().没有连续性.没有确切的纪年.没有考古依据.主要是一些传说、《夏商周年表》将中国历史的确切纪年提前了()年年年年、商周分界年代与以前的推断年代相比().基本一致.提前了一个世纪.推后了一个世纪.推后了两个世纪、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依赖于下列哪些条件()①考古学的发展②古文献的记载③科学技术的进步④神话传说.①③④.①②③.②③④.①②④(二)围绕历史遗迹出题,特别是西部地区。(三)围绕中国文字演变:原始文字的起源——甲骨文小篆——隶书——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楷书——文人普遍爱好的一项艺术——江南苏州的“吴派”把诗、书、画结合在一起代表人物:钟繇、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四)围绕历法演变:中国古代的历法主要服务于农业。夏时有了历法,商沿用夏朝历法,把月亮的一次圆缺作为一个月。《夏小正》春秋时期的鲁国:哈雷彗星首次确定、十九闰七。战国时期:《甘石星经》最早。(页)东汉的张衡发明浑天仪。唐朝的僧一行第一次测的子午线长度。北宋的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比西方早多年。元朝的郭守敬制造天文仪器、精密推算一年为天、《授时历》、测量。祖冲之也是一位天文学家(五)围绕人和天的关系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人工取火——磨制石器——大禹治水——原始灌溉技术——都江堰综合防洪灌溉工程——荀子、庄子——“交相胜,还相用”(六)结合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有关史实,分析“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人民渴望统一、局部统一、统一中心、杰出人物(注意每个阶段的个性因素)思考题:、南京国民政府是如何完成形式上统一中国大陆的?哪些事实能证明它仅仅是“形式上”统一中国?解放战争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完成真正的统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作了哪些努力?、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最近海峡两岸的局势的认识并分析陈水扁所谓的“防御性公投”企图能否得逞?第二部分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一、知识要点:(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形成原因:经济基础、政治需要、理论基础、历史教训、通过概念及演变过程,认识其内部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二)结合地图,认识空间概念:秦朝的疆域、关中水利工程(三)秦朝建立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措施:(中央政府三大职务的职责。可联系唐朝的三大丞相分工、明朝的地方三司)、经济措施:(重点是分析其意义,特别是结合“欧元”这个点整理中国货币发展的基本知识。)、文化措施:(“焚书”事件标志着“百家争鸣”局面开始结束。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军事措施:(认识长城的作用;灵渠沟通的水系、功能)(四)★休养生息政策、背景: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经济贫困,景象残破。、内容:(汉高祖项;文帝、景帝项)、影响:建立统治秩序;经济恢复发展。(五)王国问题、出现:分封、权利大(项)、解决:“削藩”——平定“七国之乱”——收回任免权,委派官吏——推恩令(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统一“大一统”、“罢”(注: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七)★为缓和阶级矛盾,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释放、减轻、整顿、节俭(八)★豪强地主东汉政权依靠豪强地主建立豪强地主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势力迅速发展军阀分裂割据(九)张骞、班超通西域、西域的地理位置:我国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注意我国目前的西部问题)、汉朝同西域的交流;、“丝绸之路”:路线、作用(十)汉武帝在西南设郡县,加强了内地与西南的联系。(十一)秦汉文化。《周髀算经》是一部天文学著作,有数学内容。《九章算术》的内容:面积、容积、距离、土方。地动仪可测定地震方位,比欧洲早多年。《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汉武帝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史记》、《汉书》的断限。(十二)汉朝与日本的交往(注意区分西汉、东汉交往的史实)二、练习方面(一)围绕封建“盛世”、农民起义的主要作用——迫使调整、“盛世”的含义:、原因:吸取教训、调整政策、连续性、皇帝的素质、国家统一、注意交流、辛勤劳作、科技进步。(其中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因素。)(二)围绕宗教(以“耶路撒冷”为切入点)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迎取佛法并传播开来;道教在民间兴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盛行,寺院享有特权,佛教文化随之发展;《神灭论》阐述了无神论思想——隋唐时期佛教兴盛,传播于民间;道教有特殊地位;尊重从西亚传进的袄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明清时期,基督教传入中国——《黄浦条约》、《望厦条约》——建国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开明的宗教政策;唐朝时的长安、广州,南宋时的泉州有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可以涉猎西方)(三)围绕教育(特别是私人办学)★古代: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及其教育思想——汉武帝兴办太学;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和华佗的成就——唐朝学校制度完备,有一整套学校体制;专业教育开始确立(算术、天文、医学);“安史之乱”后私人办学兴盛,如韩愈、柳宗元——北宋学校制度更为完备,以太学和国子学最为重要;学优者直接出任官职;私人书院兴起,风气活跃——明清时期的各级学校体现了君主专制色彩,禁止个人持有见解;明朝书院兴盛;清代时书院逐渐成为官办。近代:新式学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府——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定学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二战以来,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展开,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变化。现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致使各国大力发展教育。(普及、综合、终身、多样化、现代化)第三部分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一、知识要点★(一)三国和两晋、三国鼎立的社会根源:(可扩展到其它分裂局面).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三个经济实力相对平衡区域的形成;.三个军事实力的某种平衡形成。、三国经济的发展:蜀汉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匈奴、鲜卑、羯、氐、羌的内迁:东汉时开始内迁到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和辽宁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与汉族的联系日益密切,但大多保留自己的语言、习惯和组织部落。这说明在北方先进与落后并存。民族矛盾的实质是阶级矛盾(二)南北朝:、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南迁、相对稳定、措施、自然条件、辛勤劳作(根本)表现:兴修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产量提高。★、士族制度:士族和庶族都属于地主阶级。士族享有的特权:经济占土、劳;政治按门第;文化尚清谈。士族的衰落是其自身的腐朽所致,也为统一提供了条件。★、北魏孝文帝改革:、“南北朝朝代表”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三)文化:、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的七位数字,比阿拉伯人要早进一千年。、《齐民要术》: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最早、最完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画流行,山水画开始形成。二、练习方面★(一)围绕分裂、统一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持久的原因全面评价“三国鼎立”:三国是各国范围内的统一,未改变国家分裂,政权割据的状态;但政局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为统一奠定基础。苻坚的统一尝试失败的原因。(淝水之战)(二)围绕农业农业是衣食之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既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也有悠久的历史。“重农抑商”、生产工具、经济作物、措施的表现注意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费改税问题。(三农问题)(三)思想文化反映政治、经济《齐民要术》、北方民歌反映民族融合;陶潜的诗反映了东晋士族制度的黑暗;云冈石窟及宗教画反映了佛教盛行;《神灭论》反映了佛教的危害及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圆周率的发展反映了经济的发展。一定的文化,首先是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在一定观点指导下,按一定实践需要对以往时代文化的继承。第四部分封建社会的繁荣一、知识要点(一)隋朝:(承上启下、继往开来)、隋朝大运河三点、四段、五河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隋大运河开凿后,对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日益体现出来,唐与北宋经济的兴衰都与它有关。政治是根源于经济的,经济的发展对政治有巨大影响。但是,政治决策的正确与否,对经济也会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隋炀帝虽然开凿了运河,却因此破坏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导致政权灭亡。、隋朝与秦朝的相似点:(二)唐朝、“庸”:服徭役期限内,不去服徭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无年龄限制)这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三省的运行机制:中书——门下——尚书、科举制: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冲击了士族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则钳制了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武则天: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手工业:丝织业:定州、益州、扬州陶瓷业:邢州白瓷像银像雪、越州青瓷像玉像冰造纸业:宣州、益州(麻纸)、唐都长安的布局特点、唐朝边疆各族的发展重点掌握各少数民族的演变及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突厥族、藏族,这两个民族可与目前社会热点“东突问题”、西藏和平解放周年联系)、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①路线交通:海路、陆路②唐朝与日本的友好交往:“遣唐使”、留学、鉴真③中国的造纸术和文化典籍传到天竺④中亚舞蹈传到中国⑤大食商人有的在唐政府任职、有的中了进士怎样归纳对外关系的特征:政权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的范围、对外交通、对外交往的内容、对外交往的途径、对外交往的影响。、唐朝的衰落①藩镇及特权②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租庸调制也随之无法维持。————两税法的意义④唐末农民战争:流动作战的原因是藩镇割据;摧垮了士族制度。、隋唐文化科技: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医学:《唐本草》早多年;《千金方》;《四部医典》文学:唐诗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晚唐——杜牧、李商隐二、练习方面(一)围绕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位置及功能(灌溉、防洪、运输)、隋运河和元运河对照及目前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经过的地段。(二)围绕赋役制度的演变重点掌握规律认识;注意我国目前的费税改革(三农问题)(三)围绕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汉、唐、清三朝代对比)设行政机构、“和亲”政策、驻扎军队、册封、平叛(四)★围绕史学(主要侧重于历代史学发展的基础知识及发展原因)《春秋》编年体——《史记》纪传体——《汉书》断代史——《史通》历史学理论;《通典》典章制度、新史书体例——《资治通鉴》——梁启超:近代新史学代表人物《中国史叙论》、《新史学》;探求发展规律、把进化论引进历史研究——夏曾佑——马克思主义史学:李大钊是奠基人《史学要论》;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范、吕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