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铺垫就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件进行描述、引出后面重要情节的一种手法。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酝酿气势。一般是起铺垫作用的这段文字交代完之后,下面要写的主要内容马上就承前一段文字而来。铺垫的种类1、背景式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如《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的发生作了铺垫。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是为故事作铺垫,背景式铺垫使故事更真实合理。2、衬托式铺垫衬托式铺垫即用次要情节正面衬托主要情节。如《明湖居听书》主要表现白妞出神入化的演唱艺术,但文章先写黑妞的演唱。黑妞的精彩演出更衬托出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为主角白妞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衬托式铺垫使文章收到“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反差式铺垫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如《我的叔叔于勒》开头浓墨重彩地描述“我”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来,如何对于勒的钱拟定上千种计划,然后笔锋一转,写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个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水手。这样,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情节跌宕,艺术效果强烈。如何判断一篇文章是否用了铺垫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再根据主旨判断文中哪些是主要材料,哪些是次要材料,用在前面的次要材料往往是铺垫,比如那些交代缘由、描写环境、陪衬烘托的文字。我们不能简单的回答“作铺垫”,应具体地答出“为后面的什么内容作铺垫”。做铺垫例文《这不是一颗流星》开头写“我”和孩子在体育馆看戏熊,熊的出现,孩子异常激动,“我”奇怪,读者也好奇:孩子见了熟悉的熊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呢?接着孩子希望熊死,更是使人大吃一惊,“我”对孩子的训斥使孩子感到委屈,才吐露了深埋在孩子内心深处的隐情:要给阿婆做熊皮手套。读者这时才恍然大悟,为孩子纯朴天真的心灵由衷地激动。“熊”这个物件,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绝妙的铺垫。埋伏笔伏笔,指的就是文章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它的作用是使后来发生的事情不致于让读者感到突然或不理解,避免“前文没有交代,后文冒出来”的现象。怎样设置伏笔呢?伏笔的位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篇首设置伏笔,二是在篇中设置伏笔。设置伏笔的方法灵活多样。1、通过描写环境设置伏笔。这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介绍志愿军潜伏部队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这就为“我”为什么看到战友被烈火整个儿包围想救而不能救,邱少云为什么“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呤”埋下了伏笔。②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设置伏笔。如《夜莺之歌》,开头写小夜莺“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这就为下文小夜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了伏笔——正因为他的衣服是绿色的,跟树叶差不多,所以钻进树林就不易被发现,便于隐蔽。写作文有时候写一两处伏笔,会使文章生色不少。伏笔就是在文章的前边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做出某种暗示,在文章的后边再做回应。(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某物,那么在文章的后面就要提到某物,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比如我们看电影,某个人物说:等我回来后干什么什么,哪么十有八九他是回不来了,这就是埋下了伏笔。伏笔与铺垫的区别(一)1、从形式来看,伏笔言语不多,有隐含性,不注意看不出来;作铺垫语句较多,可以铺陈,如情节高潮的前奏,如一些表现人物的景物环境描写,它没有隐含性,一看就知道是为了下文的铺垫。2、从运用来看,伏笔与下文承的“点”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而铺垫一般是紧接着,如前面写环境景物,接着就写人物。伏笔与铺垫的区别(二)伏笔在后面是一定要对应的,要不就不是伏笔,而铺垫比较广泛一点,比如场景铺垫,人物铺垫等等,谈不上什么对应不对应,主要是一个烘托作用,更多的是一个横向的东西,而伏笔是一个纵向的东西!举例:伏笔:先说某个人很穷,最后写他辍学回家!(伏笔)说这个人吃的不好,睡的不好,同学瞧不起等等,再说他穷,最后说这个同学学习好,(铺垫)伏笔与铺垫的区别(三)铺垫是“显性”的,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伏笔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指这一点。因而,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