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见学生用书B本·B52]导读:《儒林外史》描述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生活,塑造了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讽刺了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现象,在当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此外,《儒林外史》使用准确、生动、简练的白话语言,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又有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加之出色的讽刺手法,使其在艺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阅读《儒林外史》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科举制度的弊端、社会各色人等的生活百态以及各种历史知识等,同时也能提升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和水平。※作品名片作者:吴敬梓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成书时间:清代地位: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主旨: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作家作品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清小说家。著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内容梗概《儒林外史》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如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掠夺他人的土地,霸占寡妇的财产,专靠欺诈哄骗饱食终日的严贡生……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些下层人民,表现了作者对他们深切的同情和热爱,颂赞他们正义、朴实的高贵品质和非凡的才能。鄙视功名的王冕,真诚善良的伶人鲍文卿,淳朴的农村小生产者卜老爹和牛老爹,便是这类人物的代表。※主要人物形象1.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周进、范进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2.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栝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杜少卿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写成的,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在他身上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他轻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反对纳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仗义疏财,平等爱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3.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踏入仕途,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其中汤奉和王惠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4.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科举既然成了读书人猎取功名富贵的唯一手段,八股文自然就成了文章的正宗。于是无数的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其中最虔诚的八股制艺信徒当属马静和鲁编修了。※艺术特色1.高超的讽刺艺术。作者善于运用夸张、白描、对比等手法和细节典型化、人物性格多元化、语言典型化等手法来表现讽刺效果。如第五回写严监生之死,就是著名的例子。严监生非常富有,但悭吝成性。悭吝的性格使得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不能咽气。作者将情节放大,造成难解的谜,最后由他的妻子赵氏将谜底揭开这个细节属于夸张,但它异常生动、深刻地揭示了严监生爱财如命,辛辣地讽刺了这个悭吝的地主,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2.散而不乱的长篇艺术结构。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儒林外史》的艺术结构是独树一帜的。从整篇文章的总体布局而言,散而不乱是长篇艺术结构的主要特点。“散”表现在全篇没有“主干”,就是没有贯穿全书的主人公和故事线索。但事实上,它有一条极为明确的思想线索: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3.语言准确、洗练、含蓄委婉而富于形象性。作者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如第二回中写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这样,一个自高自大的小土豪形象就活现在面前。吴敬梓学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1.读完《儒林外史》,你喜欢杜少卿其人吗?为什么?(建议答题字数:80字以内)【答案】示例一:喜欢。理由:因为他淡泊功名、傲视权贵;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示例二:不喜欢。理由:首先,他不善识人。正因为他慷慨仗义,但凡有人求于他,他都倾囊相助,这样也给很多卑劣小人以可乘之机。其次,他不会持家。把祖宗留下的财产随意挥霍,最后背井离乡,靠卖文墨为生。2.简述《儒林外史》中的真儒生的形象特点。(建议答题字数:65字左右)【答案】①鄙弃功名富贵,不热衷科举考试,不愿意出来做官;②自由独立、狂放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③承袭了传统的思想道德,坚持所谓真正的正统儒家思想,特别是德治仁政的思想。3.在《儒林外史》中,传主具体描写的四位“奇人”是在寺院里安身的李遐年、卖纸火筒的王太、开小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他们分别有什么奇本领?(建议答题字数:36字左右)【答案】李遐年写得一手好字,王太下得一手好棋,盖宽画得一手好画,荆元弹得一手好琴。4.《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以高妙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请以范进这个典型人物为例略做分析。(建议答题字数:60字左右)【答案】示例:以生动的语言,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运用夸张、讽刺手法,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范进的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5.阅读片段,总结匡超人不见潘三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0字。匡超人道:“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两人见他说得如此,大约没得辩他,吃完酒,各自散讫。【答案】①我做地方官也要拿他;②如若去会成为一生之玷;③将来带银子来帮衬他。6.阅读片段,按要求作答。冯琢庵又问道:“操选政的还有一位马纯上,选手何如?”匡超人道:“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这段话通过什么手法表现了匡超人的什么性格?(建议答题字数:50字左右)【答案】通过语言描写,对曾经帮助过他的马二先生,他不仅不感恩图报,还妄加诽谤嘲笑,完全堕落成了出卖灵魂的衣冠禽兽。7.阅读片段,按要求作答。严贡生送了回来,拉一把椅子坐下,将十几个管事的家人都叫了来,吩咐道:“我家二相公明日过来承继了,是你们的新主人,须要小心伺候!赵新娘是没有儿女的,二相公只认得他是父妾,他也没有权利占着正屋的。吩咐你们媳妇子把群屋打扫两间,替他把东西搬过去,腾出正屋来,好让二相公歇宿。彼此也要避个嫌疑:二相公称呼他‘新娘’,他叫二相公、二娘是‘二爷’‘二奶奶’。再过几日,二娘来了,是赵新娘先过来拜见,然后二相公过去作揖。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都是马虎不得的!你们各人管的田房利息账目,都连夜攒送清完,先送给我逐一细看过,好交给二相公查点。比不得二老爷在日,小老婆当家,凭着你们这些奴才朦胧作弊!此后若有一点欺隐,我把你们这些奴才,三十板一个,还要送到汤老爷衙门里,追工本饭米哩!”众人应诺下去,大老爷过那边去了。(1)上文提到的严贡生和严监生是什么关系?【答案】他们是亲兄弟。(2)简要概述以上故事情节。(建议答题字数:20字左右)【答案】严贡生为了得到弟弟的家产,硬是不承认严监生扶正的赵氏,并且让自己的儿子住进弟弟家的正房。8.阅读片段,按要求作答。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事件。(建议答题字数:10字以内)【答案】范进中举发疯。(2)这段文字描写范进发疯,可谓穷形尽相。整段文字分四层描写了范进疯癫的状态,依次是:昏厥→(__疯跑__)→(__跌倒__)→疯走集上(3)选文主要从__语言__、__动作__、__神态__等方面刻画了范进发疯时的丑态。(4)“噫!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说明。(建议答题字数:30字左右)【答案】宣告几十年贫贱屈辱的生活就此结束,欣喜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朝到手。(5)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态度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建议答题字数:150字左右)【答案】众乡邻从范母饿得两眼看不见也不理睬到拿鸡蛋酒米,这种强烈的反差只是因为范进以前是贫穷的老童生、秀才,而如今却中举了。科举制度毒害了整个社会,扭曲了人们的灵魂,他们对有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读书人一旦及第,便会飞黄腾达,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也正是范进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中举却发疯的原因。(6)造成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建议答题字数:30字左右)【答案】直接原因是中举欢喜到了极点。根本原因是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毒害。9.回忆名著《儒林外史》,结合上下文,将语段补写完整。没有科举制度,就没有范进的疯癫;没有科举制度,就没有周进的迂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没有科举制度就没有马纯上的痴迷没有科举制度就没有鲁编修的清苦10.根据《儒林外史》内容,完成下列表格。人物故事情节人物形象①头撞贡院号板为科举而生②一耳光打醒范举人市井势利小人③自学画荷不求官爵①__周进__②__胡屠户__③__王冕__11.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请结合《儒林外史》,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答案】示例:《儒林外史》中所描写的儒林群丑,以及他们的丑恶行径,都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作品取材于现实而白描直写,不加任何说明,作者的思想倾向便通过情节和人物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使读者心领神会,从而达到讽刺世态人情的目的。对哭贡院的周进,宣扬举业的马二先生,悭吝成性的严监生等,作者均未显出任何褒贬,做出任何评价,但这些形象本身,无不产生讽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