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第五章(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邓小平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近50年政治生涯中,邓小平有过别人不曾有过的“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三落”是指曾经在政治上三次被批斗、被撤职和被打倒。“三起”是指在政治上又三次重新受到组织上的肯定、信任和重用,并在领导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一次“落起”发生在战争年代。1931年夏,邓小平在广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瑞金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因支持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路线,反对“城市中心论”,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受到当时“左”倾路线迫害,被打成所谓的“邓、毛、谢、古反党集团”,撤消了省宣传部长的职务,并派到中央苏区边远的乐安县所属南村区委当巡视员,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严重挫折。毛泽覃这次被打倒的时间较短,当巡视员不足十天,在军委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等人的支持下,被调到总政治部当秘书长。不久,负责主编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1934年10月,邓小平随中央红军长征,在12月黎平会议期间,被再度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邓小平同刘少奇一起,被认为是压制“文化大革命”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重要代表而受到猛烈批判。随后,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在周恩来的支持下,1973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邓小平被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1975年1月,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在不久召开的十届二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病重期间,主持党、国家、军队的日常工作。1974年率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时年52岁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期间由于邓小平复出工作后反对“文化大革命”的某些错误做法,实行前面整顿,同“四人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76年4月5日,天安门广场发生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拥护邓小平的群众运动。“四人帮”趁机诬陷邓小平,在一次被错误地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1976年1月15日,邓小平在周恩来同志追悼大会上代表中央致悼词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定》,决定恢复了邓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邓小平同志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传奇经历、革命风范和党性人格魅力,以及他的政治勇气、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使他自然成为这一理论的创立者,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观条件。1974年5月毛泽东与邓小平阔别7年多之后,在书房里再一次见到了他。这一年,毛泽东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邓小平曾对自己的人生这样说过:“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有资格获得金奖”。1979年,邓小平在访问美国到迟暮之年,邓小平说自己的心愿是争取活到1997年,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去走一走。1997年卓琳请求到香港参加主权交接仪式,完成小平心愿,江泽民特批。1997年2月24日,首都群众在八宝山附近为邓小平同志送行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国际上:1956年,随着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波匈事件的发生,苏联模式的弊端初步暴露出来;我们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践中也觉察到这个模式的弊端。•国内中:这一时期,我们也犯了不少错误,走了不少弯路。这主要是在经济上急于求成、盲目求纯和急于过渡;在政治上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23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尖锐地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肃反扩大化错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西方的反苏反共的浪潮和波匈事件。国际影响之一:1956年苏共二十大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满。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第一书记格罗辞职,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发生武装冲突。国际影响之二:1956年匈牙利事件1958年“大跃进”,新闻报道昏话满篇,对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推波助澜。小麦亩产5000斤水稻每亩地打13万斤一亩地红薯产113万斤一株芝麻产芝麻籽21斤国内挫折之一:“大跃进”各地竞相提出高指标、高纪录宣传画:跃进号角一九五八年视察河南农村大炼钢铁毛泽东逐步发现脱离实际的“左”的错误,为纠正这些错误,他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又只有经过实践的考验,才能证明是否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等等。但是,由于没有在总体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60年代中期毛泽东又以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状况的错误估计,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2、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1966-1976)是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他错误地认为: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且掌握了相当的领导权,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号召群众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这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其结果是给党和国家、人民带来极大的损失,是一场灾难,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红卫兵召开批斗王光美大会王光美在迎接刘少奇骨灰的专机上骨灰撒入大海“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这一切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被破坏殆尽。肥猪赛大象,只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关键在于不断地总结经验。”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党的十二大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第二个阶段:党的十三大与邓小平理论轮廓的逐渐形成。•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第三个阶段: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形成比较完整的邓小平理论体系。•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第四个阶段: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2.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邓小平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经济运行方式精神文明建设产业结构状况现代化发展水平国际比较人民富裕程度地区发展状况体制改革——1997年,党的十五大概括了初级阶段九大特征:第一,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总体概括)这是总体特征。这种不发达不仅表现在生产力之上,而且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上。由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成熟和完备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力的落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特征。第二,这个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包括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产业结构状况)第三,这个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经济运行方式)清《耕织图》。男耕女织是中国自然经济的写照。第四,这个阶段,是由文盲和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毛泽东题词:“为消灭文盲而斗争”第五,这个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人民富裕程度)中国贫困人口减7亿仍近6000万第六,这个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地区发展状况)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第七,这个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体制改革)第八,这个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