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写好文字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谈如何写好文字材料中共金川区委政策研究室潘从斌尊敬的各位青年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是我自己多年来的一些体会,谈不上讲座,就是和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终,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也。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可见,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般而言,人们对语言信息的处理有四种方式:听、说、读、写。相对于听、说、读,写作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大家经常感觉到:听得清、说得好、读得懂,但却怎么也写不出来,似乎陷入一种困境,原因何在?我认为这根源于写作所具有的以下三个特性。一是精细化。听、说、读都可以大而化之,观其大略,可以只要根和茎,“粗枝大叶”。大家都读过很多书,那有谁可以原原本本一字不差复述其中的一篇?难度太大了。但是我们却领会了其中的主要意思和精神实质,获取信息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写作就不同,没有谁写论文只写提纲和概要,写作必须精分细化,要完备详尽,要枝繁叶茂,要把提纲的主要意思演绎表述得淋漓尽致,唯恐意思表达不完整,理论阐述不周延。所以就有人形象地说:“说话是意识的汽化状态,而写作则是意识的固化状态。”二是系统化。听、说、读都可以零敲碎打:听者可以只听自己愿意听和听得懂的,不一定要照单全收;言者可以只说自己想说的,可以意犹未尽,只说其中一部分,甚至点到即止,留下暗语;读者则更具有选择权,一本书完全可以只阅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没有必要从前到后一字不漏读完。当今社会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书籍遍布,信息爆炸,速读、泛读、浏览等阅读方式尤显重要。而写作就不一样,小至一篇文章,大到一部作品,必须保证结构完整严谨,内容排列有序,意思集中连贯。三是逻辑性。听和读都可能断章取义,说则可能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甚至出现前后矛盾,思想性、理论性和逻辑性都可以经不起推敲。而写作则要求较强的思想性,较深的理论性和较高的逻辑性:写记叙文要求写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写说明文要求介绍事物的性状、特点、功用、价值;写议论文要求立论、论证、结论;写政论文和策论文则要求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分析问题和现象的成因及危害、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可以说每一种文体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规定性,要符合事物固有的发展顺序和常人的思维进程。当然,写作也有自身的困境,也就是语言文字自身具有的局限性,以至于无法穷尽对客观事物的表达,所以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说一个事物美,美得无法形容;说一件事情令人气愤,气得无话可说。这时候就不得不借助“此时无声胜有声”、“任何多余的语言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等字眼来自圆其说、寻找退路。2关于写作,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言之有理。我们是理性的人类,有理智,讲道理,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写作的内容也必须首先做到言之有理,以理服人,不可胡诌,更不可宣扬歪理邪说,蛊惑人心。其二,言之有据。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写的每一个字要有根有据,符合事实,不是编造、杜撰的产物。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忠于事实,追寻真相,不矫揉造作、不主观臆断,不浮夸鼓吹,让我们的文章能取信于人,要养成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文风(转文风,告别八股文字)。否则,言之无据,无中生有,在内行面前是贻笑大方;在外行面前则是哗众取宠。其三,言之有物。为人要实在,写文章也要实在。我们绝大多数文章都是要写实的,要立足现实,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写出来的东西要让人感觉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和现象,而不是写小说、讲故事,可以天马行空。把文章写实是一项功夫修炼,古人云:“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其四,言之有序。前面讲到写作具有逻辑性,具体到写作过程中,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言之有序,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们的思维习惯,不可前后颠倒。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让人觉得作者的思路是清晰的,看的人也才看得明白。写作的标准则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标准:第一,思想高度。山,之所以厚重,不仅在于其雄大,而且在于其高峻。珠穆朗玛峰因为其高,而成为世界屋脊,令人神往。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和脊梁,文章因为表达思想、传播思想才具有恒久的价值和魅力。思想要有高度,不是平民见识,否则一篇记流水账的文章只具有“照镜子”式的记录功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伟大的作家,往往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高屋建瓴,才能摆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拘囿。写作是对一个人思维水平和思想水平的考验,写议论文,尤其是政论文和策论文,一定要立论高远,与中央的政策保持一致,吃透上级文件的精神实质,这样才能收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效果。第二,理论深度。海,之所以浩瀚,不仅在于其宽广,而且在于其深沉。写作是对一个人理论水平的考验,写文章要有力透纸背的功力,让人觉得不是蜻蜓点水,就事论事,做表面文章。要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深入到事物内部,透过表象认清本质。也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高于一般人的写作水平,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国际学术委员会公认衡量专家学者创造才能的标志是论文,尤其注重论文的理论阐述,大作家的作品都是以高超的理论认识和议论表达方式为精华的。理论深度并不是说语言文字艰深晦涩,一般人看不懂就表明有深度。恰恰相反,越是能用形象具体、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深奥的理论,越能表明作者功力深厚。一位学者曾这样解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个腼腆的小伙子,寒冷的冬天和一位羞涩的好姑娘在一起坐一天相当于炎热的夏天在炽热的火炉旁坐一年,那种感觉就是相对论。”第三,知识广度。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要以知识广度为基础和保证。这就好比堆沙堆,在限定的底面积下,沙堆堆积到一定高度后就很难再堆高了,这时就必须首先把沙堆的底面积扩大,在广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朝高度和深度发展。“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作也是对一个人知识面宽窄的检验,知识面宽,写作的视野和思路才开阔、宏大;旁征博引,写出的内容才丰满圆润、跌宕起伏。写作3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积累和运用的过程,是高度、深度、广度三者的有机统一,否则,文章就显得干瘪、枯燥、乏味。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过于追求广度,导致全面的肤浅。二是过于追求高度和深度,导致片面的深刻。(我们的同志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或者叫误区:喜欢大,往往流于空泛)事实上,新时期新任务要求秘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已然面临着由专精向广博,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的挑战。第四,文采风度。人有求美的本性,人靠衣妆马靠鞍。文如其人,文章也要修饰、润色。文章要修改,甚至可以说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的过程,要字斟句酌,消除逻辑上的错误,避免出现错字和病句。此外,要进行精深加工,让文章尽量出彩,有那么一两句吸引眼球的佳句,尽量使用一些修辞手段,常用的有排比句、并列句、对偶句,这样写出来的语句显得较有气势,对比强烈,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当然,作为政论性和策论性的文章,毕竟不是文学创作,应该以平实无华为本色,不宜过于追求文采,反而显得有些华而不实。形式标准:第一,凤头。是指文章开头的部分,要像凤凰的头部一样,虽然小,但是五彩缤纷、光彩夺目,文章的开头如果像“凤冠明珠”靓丽夺目,抢人眼球,就能为文章增色不少。同时也就有吸引力,引人入胜,让人想继续往下看。第二,猪肚。是指文章中间的部分,要像猪的肚子那样丰富、充实,有份量,有含金量,不泛泛而谈,空喊口号。要尽量包含更多的内容,洋洋大观,向读者传达更多的信息,让读者读后有更多的收获。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宋玉在《神女赋》中描绘女子:“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文章也应该有血有肉,不能患“贫血症”和“营养不良症”。第三,豹尾。是指文章结尾的部分,要像豹子尾巴一样响荡有力,掷地有声,不能拖泥带水。要起到画龙点睛之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让读者读后回味无穷。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一段仅两个字:活该!但却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简短有力,气势不凡。当前,一些年轻秘书沉迷于“搜索—复制—粘贴—整理—成文”的文字快餐模式,不愿意认真准备、静心思索、悉心去写一些有深度、有见解的文章。一旦离开电脑,需要亲自动笔写的时候,就深感茫然无措,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从何下手,这对个人成长非常不利。对于当秘书和写材料,我实在算不上科班出身,我的经历:最早是学园艺专业的,果树蔬菜,修剪和管理果蔬,种菜才算是我的真正本行,后来又上了中央党校的党政管理专业本科班,也没有系统学习过文秘专业,再后来,我上过甘肃省委党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甘肃政法学院的法学本科专业,都没有机会系统学习文秘知识。但是我的工作经历,我不算成功的成长经历,的确与文秘有着难解之缘。这一路走来,虽然没有在大机关当过秘书,但是也的确算是从事了很多年与文字材料息息相关的工作,就比如现在,我在区委政研室工作,很多时候我的角色就是一个大头秘书,还是要加班熬赶写材料。我所能够与大家分享的,也是我多年来的一些实践体会,没有章法,也不是十分规范,但是我感觉还是有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做好文秘工作的三个境界。说到境界,我想大家马上会想到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吧,是什么呢???他是这样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只有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4到的地方。也说明只有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才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都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豁然领悟贯通。这时候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我和大家分享的文字工作三境界,和王国维老先生的人生三境界,应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境界:素材的掌握积累是写好材料的第一要务——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希腊有一句名言:“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一个人最大的悲剧不是被别人打倒,而是自己把自己打倒。”(这句话送给大家,意在作为文秘人员,要有我行、我能行的勇气和决心,敢于克服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静下心来看点书,静下心来想些问题,静下心来写点东西。胡乔木的“秘书宝典”:每天必须读书思考写作)。这里有两个环节,需要重点把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如何掌握和积累素材的问题。一是要切实搞好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实际情况。这不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前提,更是写材料,写好材料的前提。开国领袖毛泽东就曾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而他本人,就是调查研究的表率和典范。我记得最典型的就是大革命时期的两篇文章:《中国各阶级之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的调查报告》。正是这两篇文章,为中国革命,尤其是为共产党的革命纲领的制定、战略和战术的确定提供了很好的决策参考。毛泽东在之后,从建立江西红色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延安红色政权的建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之后,都十分注重调查研究。正因为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之上的调查研究,让他对于中国革命进程的把握、对于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战略重点的把握,就显得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革命进程的需要,也才有效推动了革命进程。比如,在抗日战争期间所作的《论持久战》、解放战争期间所作的《新民主主义论》、解放后写成的《论十大关系》等名篇,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其实,我们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历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