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卦——立德树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蒙卦——立德树人道德水平不仅是衡量个人素质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标准。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人格的提升和完善,令人信服的道理是德育成功的基础,教学艺术的有效运用是德育成功的保障。群经之首《易经》描述了宇宙万象及其运化,第四卦蒙卦则系统阐发了古圣先贤的教育理念,不仅指明了教育目标,而且指出了一系列教学方法。蒙卦上卦为艮,代表山,下卦为坎,代表水,故称“山水蒙”。蒙卦描述的是万物初生阶段,上卦艮有“止”的意思,下卦坎有危险之义,遇到危险就停下来,不知所从,因此需要启蒙。蒙卦一、蒙卦的教育目标——立德蒙卦的教育目标是道德的开发与完善。蒙卦彖辞:“蒙以养正”,强调启蒙要长养人的正气,正气就是道德。中华自古重视道德,“道”是宇宙的本体,即人的本心;“德”是“得”,得之于心,外现于行,“德”是循道而行。人们对宇宙法则能正确认识,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就做到了“德”,道德的外化就是仁义。孟子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认为仁、义、礼、智“四端”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孟子认为“四端”只是善的萌芽,还需要教育者精心培养。儒家重要代表荀子提出了“化性起伪”的主张,“伪”是后天人为的加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二是教育。《荀子·劝学》篇:“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可见,教育在道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蒙卦大象辞:“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明确提出启蒙的目标是培育道德。道德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根本,小篆的“教”,从孝、从文,可见“教”之原义是学习孝道,中国古代教育是以孝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据《学记》记载,古代设学施教,隔年考试一次。第一年考察学生分析经文义理的能力和辨别志向;第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敬师长,能否与学友和睦相处;第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广学博览、亲敬师长;第七年考察学生的见解和择友的眼光,称为“小成”;第九年考察学生能否触类旁通、临事不惑,不违背老师的教诲,称为“大成”。然后可以教化臣民,移风易俗。从《学记》的记载看,中国古代教学以道德为根本,这正是蒙卦教学目标的体现。二、蒙卦的教育方法——树人教育不仅有内容,还有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构成了教学艺术。《学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学记》指出,会唱歌的人,不仅声音悦耳,还要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会教的人,不仅给人以知识,还要诱导学生自觉地跟着学。好的教师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的。蒙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首先,教师要以身垂范。蒙卦大象辞:“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果行”既可以理解为果断施行教育,也有以身垂范之义。大象辞说,山下流出泉水,开始是潺潺细流,逐渐形成江河;君子应当以身垂范,果断施行德育。教师以身垂范,是德育成功的关键。《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这种上行下效的教育方式,就是身教。北京师范大学提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与《易经》蒙卦的身教思想一致。蒙卦进一步阐发,以身垂范要与时偕行。彖辞:“蒙亨,以亨行时中也”。“亨”是通达,启蒙之所以通达,是因为能做到“时中”。蒙卦的主体是下卦的阳爻九二,九二处于下卦中位,因而“得中”,“中”不仅是位置居中,引申开来是不偏离人本具的道德本性。蒙卦九二爻与六五爻阴阳相应,具备启蒙的力量,教化的内容又是道德仁义,能开启人的智慧,因此亨通。蒙卦强调教化要“时中”,“时”是每时每刻,也有与时偕行之义;“中”是中正,保持中道。“时中”就是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施教者都要保持中正,善于把握时节因缘,果行育德。其次,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蒙卦卦辞:“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匪”通“非”,蒙卦卦辞说,不是施教者去要求学童学习,而是蒙昧的学童前来求教于施教者。这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礼记·曲礼》:“礼闻来学,不闻往教”,这句话表明,学生主动叩请、教师随机施教是中国传统教学的常规模式。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教学模式?蒙卦彖辞给出了回答:“志应也”。“童蒙求我”,是因为学童有迷惑,或者是书本上的疑惑,或者是生活中的困惑,自己解决不了,向老师请教。学生主动请教,老师循循善诱,一个想学,一个善教,师生志同道合,彼此感应。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增强教学成效。蒙卦彖辞对此作出了进一步阐发:“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卦彖辞说,学生初次来求教,就告诉他,因为求教者刚毅中正;如果再三请教同一个问题,就是冒犯,就不再告诉他。对于一个问题,学生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老师适时点化一下,即“不愤不启”,学生会豁然开通。如果再三地请教同一个问题,或者是学生没有深入思考就轻率发问,或者是学生对教师的指导不入心,总之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足,此时的教化不会有效果,因此,“渎则不告”。第三,有教无类。九二爻辞:“包蒙吉”,“包”是包容,“包蒙吉”是说教师能够包容不同的学生,吉祥。九二是下卦唯一的阳爻,是刚健的力量,负有启蒙其它阴爻的责任。但由于教化对象的资质不同,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不能强求一致,应当包容。“包蒙吉”强调教育要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理论基础是儒家“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主张,儒家认为,每个人都有尧舜一样的圣人品质,但“性相近,习相远”,由于后天习气的熏陶使学生各具特点,出现了各种毛病,这就需要教化;学生本性相近,都有尧舜一样的品质,使得教化成为可能。孔子有教无类,孔门弟子各有特点,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但经过孔子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他们扬长避短,改过迁善,名列七十二贤。第四,适度惩罚不可或缺。蒙卦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说”通“脱”,初六爻辞说,启发蒙昧,适宜用惩罚来规范学人,借此让他们摆脱思想的桎梏,但惩罚如果超出限度,会招来羞辱。蒙卦初六是教学中奖惩法的渊源,深得周易精髓的孔子对奖惩法运用得淋漓尽致。《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段话说的是孔子一位多才多艺的学生冉求,在担任鲁国执政大夫季氏的家臣时,努力为季氏聚敛财富,孔子对此非常不满,声明:“冉求不是我的同道,同学们可以敲着大鼓去攻击他。”在师道尊严的古代,这种大张旗鼓的教训方式是非常严厉的惩罚。惩罚是一种消极的强化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还能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惩罚要针对学生的缺点,学生的缺点有很多表现,蒙卦对此做了规整。首先,远离师友。学生应多与同学切磋,经常向老师请教,才能不断进步,透彻掌握所学内容。蒙卦六四爻:“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六四与初六同为阴爻因此不能相应,缺乏学友的帮助;六四远离九二,得不到老师的指点,内心的蒙昧困顿不能解除。六四爻强调了师友的必要性。其次,不虚心。有了师友,要想获益,还得虚心。六五爻辞:“童蒙,吉。”六五是柔顺的阴爻,居全卦之中,顺从中正;和上九相邻,又与下卦的九二相应,左右逢源,能够接受九二的教导,所以大吉大利。六五小象辞解释说:“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蒙卦六五是阴爻,阴为顺从;六五一旦变作阳爻,上卦就成为巽卦,巽为风为入。因此六五小象辞说,虽然幼稚愚昧,但由于虚心,能够接受教导,因而吉祥。可见虚心的重要。再次,不能持之以恒。蒙卦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六三是阴爻处于阳位,既不得位又不居中,就是说六三不守本分,缺乏道德操守;六三与上九相应,又紧邻九二,不免见异思迁,“不有躬”是无法守住自身,“无攸利”是没有好结果。蒙卦六三爻以女人见异思迁作比喻,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远离师友、不够虚心、缺乏恒心,施教者要加以劝勉,必要时应给予惩戒,使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参考文献:[1]《白话易经》编译组.白话易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55-60.[2]傅佩荣.傅佩荣解读易经[M].北京:线装书局,2006.45-51.[3]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90.[4]朱熹.四书集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254-383.[5]陈戍国.礼记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265-268[6]荀子.荀子[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1.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