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温馨提示:本次作业需要在线完成,无需提交纸质作业。作业要求:请自主选择如下答题,四个大题完成两个即可,建议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一、翻译下列经典语句:提示:以下10句是从十章内容中选出的,每一章选了一段,需要全面学习。1.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答:樊迟问怎么做是知?先生说:“做民众所需要的事情,对鬼神则敬而远之,可以说是知了。”樊迟问怎么做是仁?先生说:“所谓仁者,他们难事做在先,而报答获在后,可以说是仁了。”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答: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答: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的。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答: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答:孔子说:富余和显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不合于人的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享有它;贫穷和低贱是每个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用仁德的方法得到,就不去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哪怕一顿饭的功夫君子也不会背离仁德,就是在最危急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去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所迷,其日固久。(《老子》第五十八篇)答:福祸相依并存由来已久。你怎么能简单的判断出事情是好是坏呢?光明正大也可以另辟蹊径,好心好意也可能办出坏事。世上的人们对此已经迷惑很久了。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答: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答:子夏说:“君子在别人看来仿佛会有三种变化:远看他的样子觉得庄严可怕,靠近他又觉得和蔼可亲,听他说话又觉得理性严厉。”10.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荀子·议兵》)答: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事情做到没有后悔就行了,成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二、孔子说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请举例说明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君子与小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答:君子,就是把谋事、筹策建立在国家、组织、集体(或团体)的利益基础上来进行策划和实施,也就是代表大家或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小人却不同,就是处处谋私,更甚者将自己谋(牟)利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利益基础上。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不能说君子就不谋利、寻益,如果这样,君子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和其存在的社会价值。相反,我们更提倡君子者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追求自己更为至上的价值所在。君子与小人的区别:1)看〝胸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无论得意或艰难,都自然是胸襟开朗,乐观而不盲目,对人宽容,没有仇怨,所以能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小人的心里永远都有事情,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再不然就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2)看〝交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以公正之心对待众人,一视同仁,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排斥异己,结党营私。3)看〝标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遇到问题,或者面临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的标准去衡量,最后做出选择;而小人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的时候的最大区别。4)看〝是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爱之心,凡是别人的事情符合道义的,君子不仅乐见其成,更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成美好的目标,促成别人的进步、成功。但如果是不合道义的,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君子一定不会成人之恶,为虎作伥。5)看〝言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并且不会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营营苟苟的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阳奉阴违。表面上迎合别人,顺从别人,但是却心怀鬼胎,甚至想着算计别人。6)看〝气质〞: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教我们〝主要看气质〞。君子庄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7)看〝志向〞: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人说,志当存高远。做人两个方向,一个向上,所谓〝上达〞,一个向下,所谓〝下达〞。向上即是向善,不断改正错误,追求道义;向下即是不知改过,不知修身养性,日见其颓废。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向上走总是困难的,要付出很多努力;向下走很容易,但结果却是毁掉了自己。8)看〝追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则唯利是图,虽蹈刑辟而不顾。君子和小人所思考和忧虑的东西都不一样,所采取的行动自然也就不一样,最终的结果更是天壤之别。9)看〝人品〞: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出了问题、有了矛盾,君子有自我反省、自立自强的特质,君子总是先反省自己的做法,寻找自我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不断进步。而小人则正好相反,从来不会检讨自己,总是把错误和责任推给别人,对别人求全责备,自然不会有进步。10)看〝抉择〞: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坚持原则;换了是小人,就胡作非为了。三、请简要说明您对北京开放大学“学有所教,有教无类”办学理念的理解,并简要说明对校训“好学力行,弘毅致远”的理解。答:我们的顺义学校秉承了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其中,报告把“学有所教”放在民生问题的第一位,体现了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开放大学执行党的方针路线的执行力。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就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古人对“有教无类”有三种解释:一是教不分类;二是教不择人;三是容众纳贤。前两种含义是“有教无类”的本体,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后一种含义是“有教无类”的用体,是教育原则的推广应用。虽然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带有小国寡民的理想化观念,但是其背后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却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那么,“有教无类”到底包含什么价值理念呢?笔者认为,其核心便是平等、正义、变迁的教育理念。平等是“有教无类”的第一要义。“有教无类”彰显的是“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在孔子看来,人不分贫富贵贱,都应该有享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当然,孔子的有教无类是把妇女排斥在外的,这是其思想的局限性所在。但与他以前时代所实行的贵族教育相比,孔子推崇并躬行的是典型的平民教育,这不仅是教育制度的进步,而且体现出社会观念的进步。校训“好学力行,弘毅致远”的理解。“好学力行,弘毅致远”的理解。校训乃一校之魂,原本是学校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因为既有底蕴又有实效,所以被一代一代的教师和学子们传递下去,时间一长,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话语,这就是校训.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能为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有些校训还对其本校的创建历史或文化背景有所反映,包含着较多的信息.大学不是单纯适应社会的产物,而是开启智慧、追求真理、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重要场所,担当起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神圣使命.校训则是引领大学前进的方向标,良好的校训的确立,成为办好一所大学的先决条件.古今中外世界著名大学都各自拥有其独特的校训,鲜明的体现出他们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特点.而由此形成的校训文化则成为大学教育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大学的灵魂是它的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创新之意识,自由之思想,科学、人文之传统等等,这些都是大学最重要的、共同的精神支柱.由于历史的不同,以及地域文化与学科差异的影响,不同大学之间又形成了各自的传统和精神,这是大学在共性之外的特色与个性.最能反映一所大学传统和特色的即是校训了,因为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是对学校办学传统与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校训对激励全校师生弘扬传统,增强荣誉感、责任感,继续奋发向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四、请简要说明您对“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的理解。简要说明“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答: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没有了灵魂的民族就不再是民族.因此,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是其必然趋势。不过,文化产业要大力发展,必须建立在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基础下。我国之所以现在才大力发展它也是大部分基于这个原因——我国的特殊经济背景。换一句话说,即是只有在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文化产业才能作为一个一个主角登上经济舞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所以现在发展文化产业对我国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从中足以看出我国家文化产业的看重。首先,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成为文化产业未来5年到10年快速发展的重要宏观政策背景。其次,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能够吸收推动社会发展的先进技术,代表产业发展的一种新方向,因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呢?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首先,发展文化产业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文化权利已经成为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的需求结构的改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需要成为民生的主要内容。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是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矛盾。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在不断提高文化生产力的基础上发现、挖掘、利用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次,必须深刻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