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柔性实证研究姓名:傅禄忠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刘南20070401我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柔性实证研究作者:傅禄忠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魏波供应链中的制造柔性与成本优化研究2008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供应链已被视为许多制造企业整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以期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作为目标。但面对当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对处于供应链中核心地位的制造企业而言,它的成功不仅仅只在于企业自己本身,而是要同时考虑整个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所以我们必须将整体供应链的柔性和企业自身的制造柔性同时加以考虑,在供应链柔性达到最优的情况下,使得制造商的制造柔性也能达到最优化,以应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各种变化。同时,柔性的提高使得企业能够应对更多的不确定性,但也会使得总成本提高。因此也必须将成本加以整体考虑,以达到柔性与成本均衡的情况。本文的供应链结构为供应商将原料运送到制造商,制造商进行生产,再由制造商将成品运送到配销中心,配销中心最后将成品统一配送到顾客手中。本文采用两阶段模型求解,第一阶段中将整体供应链中的相关柔性与成本结合建立优化模型,求解出最优解,接着进行第二阶段模型,找到最优的制造柔性与成本。因为模型中所考虑的目标并非单一目标,故必须采用多目标规划米进行求解,并采用权重法,将不同的目标函数给予不同的权重值,使其转换为单目标,并利用LINGO软件来求出可行解,最后再由决策者依据所得的结果选择可行的方案。同时通过实际资料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对模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以找出各参数对于模型的影响性,最后再提出可行的研究方向供后续研究作为参考。2.期刊论文阎海燕.徐波.YanHaiYan.XuBo供应链管理环境中的制造柔性-特区经济2006,(6)在当今激烈竞争和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下,供应链的柔性在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方面至关重要.适当的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策略对制造商柔性的影响是直接并且关键的.论文通过分析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策略对制造柔性的作用,构建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中的制造柔性增强机制.3.学位论文凤晓星柔性理论在供应链系统中的应用2007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充满着不确定性,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及其安全方面所发生的巨变,以供应链运作模式的一切商业活动都不得不考虑市场变化及扰动所带来的问题。其中尤其在基于时间竞争的环境下,如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供应链成本成为所有链上成员优先考虑的问题。柔性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然而,迄今为止,有关对供应链柔性进行系统分析的相关文献还是比较少的。相关的供应链柔性的研究都是将其看成是企业制造柔性的一种延伸。虽然制造柔性要素在供应链柔性方面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供应链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柔性的表现必然不等同于一个企业内部柔性的表现。本文拟从多方面进行关于柔性理论在供应链应用中的研究:首先在前人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分析研究供应链、柔性、供应链柔性等概念,以及柔性理论对供应链产生的影响;其次,总结归纳目前对柔性的测度和柔性三维度量的研究,列举多级模糊有效性综合评价方法、BP神经网络和熵的思想等多种方法对供应链组织柔性的研究,给出相关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探讨建立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柔性供应链模式、方法和其中可能出现的有关问题;最后,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分析目前自己所在企业的柔性情况、组织柔性水平和对生产系统柔性进行了度量。4.期刊论文魏波.符卓供应链柔性与成本最佳化模型初探-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对供应链柔性和制造柔性进行了相关阐述,并通过多目标规划法,在兼顾供应链整体效益和企业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对构建供应链柔性与成本最佳化模型进行了探讨.5.学位论文李广明供应链信息系统柔性研究2008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的柔性问题一直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供应链柔性研究只局限于供应链的功能柔性,如采购柔性,制造柔性,需求柔性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IT技术,尤其是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供应链信息系统作为供应链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工具,逐渐得到了企业的重视,并将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柔性纳入供应链柔性的理论体系之中。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柔性对于促进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协调,加强供应链信息的共享和传递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将定性分析、理论研究、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将供应链管理理论,不确定性信息处理,柔性化服务配置,供应链知识创新等理论和方法相融合,按照分析柔性驱动因素和柔性需求、提高系统柔性这一逻辑过程,对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柔性进行了系统化研究。以期为建立柔性化的供应链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与决策参考。下面简要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通过对供应链柔性的分析,引出供应链信息系统柔性问题,指出供应链信息系统柔性是供应链柔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表现在于对不确定性信息的处理、根据供应链成员的需要灵活配置系统结构、支持供应链系统对环境的主动作用等方面。并对本文的研究假设和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指出本文将根据slacks的柔性三阶段理论,按照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程度,从缓冲、适应、创新等角度研究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柔性问题。(2)通过对供应链柔性、供应链信息系统柔性、不确定性信息处理等与本文研究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指明了本文的研究方向。认为不足之处在于现有文献主要偏重管理手段和社会属性因素同供应链系统柔性的关系研究,而对于系统的技术属性,如:不确定性信息处理、业务流程和数据的柔性化配置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将本文的研究方向定为供应链信息系统对不确定性信息的处理,系统的柔性化配置,系统对环境的反作用等问题。(3)对供应链信息系统中与柔性相关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包括供应链信息系统所处的环境、系统的复杂性、系统的数据模型和业务模型。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4)主要研究供应链信息系统的缓冲柔性。分析了缓冲柔性的驱动因素和柔性需求。认为缓冲柔性主要体现为系统对不确定性信息的处理。将供应链信息系统所处理的不确定性信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信息,一种是由于供应链运作原因产生的不确定性信息。针对前者,选用基于三角函数的模糊估值方法对接收到的不确定性信息模糊估值。对于后者,提出了个体信息和公有信息综合协调控制的信息协同点模型,解决运作过程中产生不确定信息的问题。(5)研究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适应柔性,认为系统的适应柔性主要表现在通过灵活配置系统服务来适应系统的改变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SOA架构的供应链信息系统模型。首先分析了基于SOA架构的服务配置问题,研究了目标导向的服务建模方法、服务注册信息结构、应用布尔可达矩阵检验业务流程和服务中的活动~致性、提出了服务列表一服务池的2级服务分配模式,并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建立服务池。然后,通过应用基于本体的元数据模型来解决异构数据源的信息表示和语义理解与扩展。(6)认为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创新柔性,主要体现为对供应链主动改变环境的支持能力。本章重点分析了供应链创新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几种创新模式的比较分析,指出供应链信息系统创新的关键内容是供应链知识的创新,关键手段是供应链成员的协作知识创新。并提出了成员协作知识创新的方法,论述了供应链信息系统对协作知识创新的支持。(7)建立了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分类柔性测度的框架,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初步提出的测度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正。利用AHP—Fuzzy方法,探讨了供应链信息系统柔性的测度问题。6.学位论文刘利猛供应链柔性研究2007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增加企业竞争力的方式己在世界各地广为应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注意到在此过程中,整条供应链和链上各节点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挑战之一来自于系统内部运转的不确定性,挑战之二来自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经济、法律、政治、技术和消费者需求在不停的变化。这些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将对供应链的运作产生重大影响,柔性作为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策略,在供应链管理中将发挥重大作用。本文主要围绕“什么是供应链柔性、如何衡量和把握供应链柔性、用什么方法实现适度的供应链柔性”这条线索深入地分析了供应链柔性,并提出供应链柔性的管理策略。在绪论中,简单回顾了理论界以及实业界对供应链柔性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好铺垫。接下来对供应链及其柔性进行了剖析。供应链柔性是供应链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它具有空间拓展性、时效性和相关性,主要由变化的量差、变化的质差、变化的敏捷性和变化的一致性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供应链柔性的能力从低到高可划分为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然后更进一步地探索供应链柔性的内部组成,将其划分为供应柔性、研发柔性、制造柔性、市场营销柔性、物流柔性、资源柔性、组织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八个维度,并论述了各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供应链柔性的系统集成模型。为了对供应链柔性有一个定量的认识,本文重点探讨了供应链柔性的度量方法。在供应链柔性系统集成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供应链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度量过程,提出了供应链柔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且举算例予以演示。因为供应链柔性太高或者太低对供应链运作都是不利的,所以接下来对供应链柔性的适度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适度性的评价方法,并提出基于适度性的供应链柔性管理策略,重点研究了提高供应链柔性的策略,同时对进一步提高柔性的管理质量进行了思考。本文提出的策略包括实施快速反应机制,恰当的数量折扣策略,实施CPFR,提高员工竞争力和适应性,实施JIT采购,实施延迟制造技术等。供应链在进行柔性建设时,应优选柔性建设投入产出比高的子系统进行,同时要考虑各子系统柔性的匹配,防止出现柔性瓶颈。另外,供应链柔性建设要在供应链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力争向最佳柔性点靠拢,保持柔性与环境不确定性相匹配。7.会议论文张光明供应链柔性及其形成机制2006本文在制造柔性分析基础上,探讨了供应链柔性的要素、特征,对供应链柔性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供应链柔性形成机制模型.8.学位论文何平考虑环境要求的制造系统柔性测度及其改善方法2008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产品的多样化和顾客化迫使企业逐渐从传统的高度标准化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向顾客化产品的小批量生产转移。在此情势下,刚性的生产设备通常难以再发挥出高效率。高的投资效率要求制造设备能够快速的从一种产品转移到另一种产品的生产而无须大的设备重组,资源重组或设备更换。企业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多样化和顾客化的产品需求,急切地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的柔性。然而,制造系统的柔性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还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现有的关于改善系统制造柔性的方法的研究或者是将柔性视为系统自身的固有属性,与环境无关,从而这类研究得到的改善方法容易失去与现实的相关性;或者是通过系统面对环境不确定性时的表现针对每个具体的例子提出改善措施,却由于其没有考虑系统结构而得不到具有普适意义的柔性改善方法。本文将系统结构和主要的环境要求结合,研究制造系统和供应链的柔性改善问题,其中着重研究过程柔性的改善问题。本文考虑的环境要求包括两类:一类是产品结构(BillofMaterial,BOM)约束,一类是产品需求特征。将系统结构和主要的环境要求结合来研究制造系统的柔性改善方法能克服上述缺陷。本文主要研究环境要求(包括产品结构约束和产品需求特征)对制造系统或供应链的过程柔性测度和改善方法的影响,并提出考虑环境要求的过程柔性测度和改善方法。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同时综合系统结构本身的特征和外部环境要求,提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过程柔性测度指标和柔性改善指导规则,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从第一章到第六章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回顾了目前关于制造系统和供应链中的柔性测度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