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psychology)的研究领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学根据所进行的研究是以建立系统的理论为目的还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将心理学的研究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一)理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的任务是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客观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主要的学科分支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二)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任务是把理论心理学揭示的基本规律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探索在各个社会实践领域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主要分支包括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和人文科学性质的交叉学科。人既有自然性的一面,又有社会性的一面。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一般方法论和研究原则(一)一般方法论在我国,指导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是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伦理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二、具体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外部表现进行考察,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情景观察现场观察(二)实验法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者创造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并对其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三)个案研究法把任何社会个体(个人或社会群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以其特性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相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对个体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四)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指以提问的形式收集研究对象的各种有关资料来研究其心理的方法。根据资料收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面谈法、邮寄问卷法、电话调查法等。(五)内省法依靠对自己意识经历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方法。2(六)测验法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流派一、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拥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一)孕育阶段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最古老的专著笛卡尔洛克白板说(二)确立阶段缪勒、赫尔姆霍茨、费希纳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是近代心理学之父《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二、心理学的流派(一)精神动力学派产生于20世纪初,创始人弗洛伊德,主要理论包括:•潜意识论--人的心理可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通过解梦、催眠等方法来了解人的潜意识)•泛性论--人的任何行为都受性的支配•梦的解释•本能学说•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二)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创始人华生,标志是《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早期行为主义把心理简化为刺激--反应,新行为主义修正为刺激--心理状态--反应。(三)人本主义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创始人马斯洛和罗杰斯,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四)认知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侧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三、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研究现状1、各学派和谐共存,相互包容2、新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出现3、研究方法综合化,研究手段现代化(二)发展趋势1、综合化的趋势2、本土化趋势3、实用化趋势4、跨学科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第一节感觉:信息的输入和登录一、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3二、感受器感受器是信息进入心理活动的主要入口。其功能是收集信号和能量转换。四、阈限阈限是指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绝对阈限: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差别阈限: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强度。五、感觉的作用感觉是人们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先决条件感觉剥夺实验第二节知觉:信息的识别一、概念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二、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三、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一)自下而上的加工对象识别模板匹配原型匹配特征分析(二)自上而下的加工第三节注意:信息的选择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选择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三、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四、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1、神经系统的特点2、后天的训练3、兴趣第四节记忆:信息的储存和提取一、记忆的概念和分类记忆(memory)是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划分,可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词-逻辑记忆、运动记忆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划分感觉记忆(瞬时记忆):信息保持不超过2秒短时记忆: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二、长时记忆信息的遗忘遗忘是指已经记住的信息不能再认或再现。4(一)遗忘理论1、衰退理论2、干扰理论3、压抑理论(动机性遗忘)(二)遗忘规律遗忘会产生在质和量两方面数量的变化: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2、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3、系列位置效应第五节思维:信息的演算一、思维的概念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基本特性:间接性和概括性二、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赖以进行的载体划分,可分为(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语词逻辑(抽象)思维2、从思维运行方向的维度划分(1)聚合思维(2)发散思维3、从思维结果的新颖性划分(1)受制思维(2)创造思维指标:流畅性、灵活性、原创性三、类别和概念学习分类是最基本的思维活动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概念是一个假设检验的过程。四、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尝试错误•顿悟•类比法启发式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呈现的方式2、多余刺激的干扰3、思维定势4、功能固着5、动机的作用第三章个性心理第一节个性心理概述个性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一、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包括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51、能力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智力是指各种能力的综合,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其核心。2、气质气质(temperation)是一个人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指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3、性格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气质和性格的关系气质性格高级神经活动高级神经活动和暂时神经活动的“合金”先天遗传受后天环境影响可塑性小可塑性大稳定性大一般稳定性无好坏有好坏二、影响个性心理发展的因素1、生物性因素:遗传、大脑结构、体态、容貌2、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1)家庭因素2)学校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4)社会实践三、心理特征在教育中的运用1、有利于因材施教教育评价、能力培养、学习归因、个性教育2、运用于职业指导第二节个性理论与测验一、主要个性理论简介1、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艾里克森2、行为主义人格理论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该理论主要把人格等同于行为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需要和动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4、类型理论1)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将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2)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将人分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3)霍兰德将人格分为社会型、理智型、现实型、文艺型、贸易型、传统型5、特质理论代表人物: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6特质理论认为:人格由一组特质组成;特质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特质决定个体行为二、常见个性测验简介1、自陈测验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等2、投射测验罗夏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儿童统觉测验(CAT)等三、心理测验的有关指标与使用测验的原则1、信度(稳定性或可靠性)2、效度3、常模(比较标准)4、使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第三节性格特征一、性格的概念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二、性格的结构特征1、态度特征2、意志特征3、情绪特征4、理智特征第四节气质一、气质的概念气质(temperation)是一个人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指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气质具有天赋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二、气质类型1、体液气质说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2、气质激素理论——柏尔曼3、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甫洛夫第五节能力一、能力的概念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和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才能与天才二、能力的种类能力按倾向性划分,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能力按功能划分,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三、智力的概念智力指一般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四、智力的结构理论1、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将智力分为G因素和S因素2、群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认为智力由七种基本能力构成五、智力测验1、比纳-西蒙智力测验IQ(智商)=MA(心理年龄)/CA(实际年龄)*1002、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第四章心理发展7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的涵义心理发展是指心理方面所经历的所有富有规律性的变化。发展是个体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量变到质变)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个体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成熟时间有差异,同一心理机能发展速率也有不同。4、差异性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二、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和任务研究涉及认知、语言、情绪、社会性等•遗传与环境•儿童自身作用•关键期三、心理发展特有的研究方法(一)横向比较研究是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二)纵向跟踪研究是指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三)跨文化研究是指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的研究方法。第三节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基本观点•儿童认识的发生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结构的建构才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2、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动作思维•前运算阶段(2至7岁)表象思维•具体运算阶段(8至12岁)思维灵活、平衡•形式运算阶段(13岁以后)3、认知发展与平衡化二、心理测量流派的智力发展理论1、传统智力理论2、新智力理论(1)智力三元理论(2)多元智力理论三、信息加工心理学对认知发展的研究四、语言的获得与机能语言发展阶段语言获得理论语言的功能第三节情感、个性和社会化的发展一、情绪的发展8(一)早期情绪的发展(二)依恋三种类型:安全依恋焦虑-回避型焦虑-矛盾型二、自我意识及性别角色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指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等成熟的自我意识表现:•认识生理状况•体验内心活动•感受社会作用(二)性别角色的发展性别角色的发展,生物学的因素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更多的则是由社会化进程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所决定的。第四节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教育身体发育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会性发展个性发展第五章教学心理第一节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一)教学设计的涵义与基本程序教学设计包括:(1)分析与制定教学目标(2)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方法与媒体(3)教学评价的实施(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制定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认为:教学目标分类应包括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1)教学目标是有层次的(2)教学目标分类是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