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手工业主要成就(第一课时)1、冶炼业(1)青铜铸造①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这是我国的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因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而得名,二里头文化的年代与夏朝相同,普遍认为是夏朝文化遗址。青铜是以铜为主的一种合金,主要是铜和锡的合金。青铜原来多呈金黄色,由于长期氧化腐蚀,表面往往生成一层绿色的锈,所以称为青铜。青铜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上继石器时代之后的第二个时代,是人类使用金属的第一个时代。在青铜时代,青铜器的使用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占有主导地位。②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司母戊鼎、毛公鼎)在商周时期,我国进入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经相当成熟,不仅数量多,种类齐备,而且工艺精湛,器物造型生动,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2)钢铁冶炼①成就:春秋初——块炼铁(熟铁)春秋末——生铁、钢根据考证,我国在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但那时使用的是块炼铁,也称熟铁。到了春秋末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这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16方框:块炼铁和生铁)块炼铁低温烧成,杂质多、含碳量低、质软,只能锻不能铸;生铁高温烧成,杂质少、含碳量高、质地硬脆,能铸。②作用:(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3)燃料的变化(冶炼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燃料的变化)①煤——汉代开始,北宋普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P16煤块图片)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到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经相当普遍。关于煤的发现:①有个在山坡上放羊的孩子,一天发现有个地方的石头着火了,小孩把这种可以燃烧的石头拿回家,用于取暖烧饭,这样,煤就逐渐被当地人认识和利用了。②有个上山打柴的2农民,在山上看见一些黑色的石头,和一般石头很不一样,觉得很奇怪,就将一些黑石带回家,不小心,一块黑石掉进了灶坑,没想到黑石头居然能燃起火苗,而且火力比木柴还旺。②焦炭——南宋末年开始,明朝流行焦炭:烟煤经过高温炼焦后形成的,主要用于高炉冶铁。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2、纺织业行业时间成就备注丝织业上古时代养蚕缫丝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早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嫘祖养蚕缫丝)西周以后工艺突飞猛进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西汉时开辟了(水、陆)两条丝绸之路,因为这两条商路运送的货物中以丝绸之品影响最大,故得名。织造水平:P16《汉代素纱禅衣》,这件素纱禅衣,薄如蝉翼,一件偌大的衣服,重量不足49克(12个啤酒瓶盖),折起来可以放进一个火柴盒里。唐代缂丝技术唐代出现的缂丝技术可以自由变换色彩,使丝织品的纹饰更加绚丽,极具艺术神韵。例子: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的胸口上有颗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唐朝丝织业水平高超。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棉花种植向内地传播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棉纺织生产在宋以前的1000多年里,始终局限在边疆地区,未在黄河、长江流域传播。这是因为棉花首先要去籽,然后弹松,棉纤维较细,麻纤维较短,纺的技术和丝、麻不同,工序复杂,造成了棉纺织生产难以推广。直到宋末元初,去籽、弹棉和纺纱技术有了实质性的进步,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棉纺织生产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棉花种植也向内地传播。元代①黄道婆推广“捍、弹、纺、织之具”,发明脚踏三锭纺车;②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之具”,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她发明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先进技术的推广,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柔软结实的棉布日益流行,到明代后期已经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P17思考题:①明朝政府推广种植棉;②棉布价廉于丝,质优于麻,被普遍接受)33、陶瓷业(1)制陶业:(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彩陶、黑陶、白陶等)(2)制瓷业:陶器为人类所共有,瓷器则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P17陶器和瓷器的区别)①原料:瓷器是用瓷土做胎,陶器用黏土做胎;②烧成温度:瓷器要经过1200摄氏度高温烧成,陶器烧制温度一般不超过1000摄氏度;③坚硬程度:瓷器致密坚硬,陶器不如瓷器;④透明度:瓷器无论薄厚皆半透明,陶器无半透明性;⑤釉料:瓷器表面施有高温玻璃质釉,陶器表明无釉或施有低温釉;⑥吸水性:瓷器无吸水性或吸水性很弱,陶器胎质未完全烧结,有吸水性;⑦敲击声:瓷器敲击声清脆,陶器敲击声低闷。时间成就备注东汉青瓷东汉晚期,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这一时期以青瓷为主南北朝白瓷南北朝时期出现白瓷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质的硬度、釉色的纯度都远胜前代。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五大名窑:汝定哥均官)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五大名窑:定、汝、哥、均、官(前四者为民窑)。(潮州宋窑遗址)元代进入彩瓷生产(青花瓷)元代承前启后,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清明(五彩瓷)清(粉彩、珐琅彩)丰富多样,对外出口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4二、手工业经营形态(第二课时)种类内容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四民)(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工、商和士、农并称为国家的“四民”)经营方式与小农经济相结合,属于农民家庭副业官府统一管理,集中生产(生产关系:征役制——雇募制)(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使用官府供给的原料,制作加工官府指定的产品。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由于强制劳动,工匠常常怠工、逃亡和起义,极大影响了工匠的生产积极性。唐宋时期出现雇募工匠。)唐以前:城镇家庭小作坊明中后期: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P19末段:唐以前主要是城镇家庭小作坊,明中后期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劳动力农民官奴婢、刑徒、民间工匠唐以前主要是作坊主及帮工和学徒;明中后期大规模雇佣工人生产技术(规模受限,目的简单,所以技术)落后明代以前技术水平最高(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随着生产力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目的主要用于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只供官府和贵族消费(军用品、生活用品、奢侈品),不进入市场主要投放市场,进行商品生产发展情况以农村家庭副业的形式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做鞋垫、织毛衣等)直到明代前期为止,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历史影响1、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2、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1、细密分工和协作,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大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有利于手工技艺的提高);2、但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力,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另外强制工匠服役打击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明朝中后期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