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文言文《报任安书》(高三复习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必修五文言文:《报任安书》(学案)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执笔:钱国雷【复习目标】:1、梳理复习本文重点文言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及重要文言语句的翻译。2、掌握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方法,把握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规律,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复习过程】:一、文言基础知识梳理(一)文言虚词(解释下列各组虚词,并指明词性)1.以(1)及以至是(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4)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2.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2)季布为朱家钳奴(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4)然此可为智者道(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6)重为乡党所笑3.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3)且西伯,伯也(4)且负下未易居4、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2)幽于圜墙之中(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5)无益于俗5.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3)然后是非乃定(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6.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2)然此可为智者道(3)阙然久不报(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与何字相通,并解释)(1)及以至是(2)其次剔毛发(3)被垂楚受辱(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5)见狱吏则头枪地(6)其次体受辱(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9)则仆偿前辱之责(10)及罪至罔加(11)思垂空文以自见2.古今异义词(解释下列划线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所谓强颜耳古义:()今义:勉强装出笑容(2)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下游;卑鄙龌龊(3)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4)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丈夫的配偶(5)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勤劳而踏实(6)南面称孤古义:()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7)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8)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指明活用情况,并解释)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①名词的活用。(1)若望仆不相师(2)刑不上大夫(3)衣赭衣,关三木(4)孙子膑脚(5)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6)太史公牛马走(7)倡优所畜(8)见狱吏则头枪地(9)南面称孤②动词的活用。(1)太上不辱先(2)声闻邻国(3)故述往事,思来者(4)思垂空文以自现(5)且勇者不必死节③形容词的活用(1)请略陈固陋(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3)曷足贵乎(4)流俗之所轻也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1)倾权倾五伯()对此欲倒东南倾()(2)恶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3)穷特以为智穷罪极()日暮穷途()穷则独善其身()人穷则反本()(4)闻声闻邻国()以勇气闻于诸侯()朝闻道,夕死可矣()(5)务推贤进士为务()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内立法度,务耕织()惟陈言之务去()(6)略略考其行事()请略陈固陋()(7)幸幸勿为过()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8)师若望仆不相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否焉()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9)安安在其不辱也()不患贫而患不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沛公安在(哪里)(10)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重为乡党所笑()重于泰山()(11)辱其次不辱身()曩者辱赐书()(12)顾念父母,顾妻子()拔剑四顾心茫然()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三)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译: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译:3、与蝼蚁何以异?()译:4、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译:5、藏之名山。()译: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6、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译:二、质疑答疑,师生讨论。三、反馈训练学生用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P108-111,高频虚词“以”“乃”“且”四、重点突破: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概括观点态度考点指向: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题类型:①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表现)××人××特点的一组的是②下面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或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③对××话或××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较少出题)(一)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读懂文言材料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理,准确地把握文中所写人物的语言、行为举止、性格特征,所表达的志向主张、思想感情等信息,并根据题干要求,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文中的信息”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3)反映人物才智或道德情操的;(4)展现人物性格的;(5)非传记体文本中反映事物特征的(2012福建卷)3、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如何筛选文中信息1.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在做此题时,由于已完成了前面几道文言试题,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不妨在做题前再浏览一遍文章,目的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时,阅读浏览的环节是人物及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不同事件的各自情况等等,力求从总体上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材料,不同人物的言行、观点,为筛选有效信息打下一个可靠的基础。2.看清题干,理解题干中概括性论断的含义这一点,关系“筛选”的方向,是做题时首先要注意的。在文言文信息筛选题中,经常存在某些被选文句的陈述主体与题干不一致的情况,而这些文句大多数恰恰是应被排除的选项。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看所选文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题干一致。3.明确筛选指向一般关注以下几点:①人物:谁,一个还是几个;事件:什么事;观点:主张什么;事理:说明什么;②指向:是哪一方面的思想性格或行为特点;③角度:是“全都表现(说明)”还是“没有表现(说明)”还是“分别表现”;要特别注意的是所谓“表现”一般是直接表现,而不包括侧面衬托;④范围:是整个选文还是某个片段。4.抓住中心句、中心词在阅读时要抓住关键词语,适当用笔圈点,做上标记,正确辨析主次内容,这样就能迅速排除次要枝节,筛选出必要的信息。每一段选文都有主要内容与次要枝节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带着题目的要求去分辨、取舍。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5.比照原文,留心陷阱做题时找到每句话所在的原文,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间接的不选,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内容,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格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注意命题常设的陷阱:张冠李戴——把别人的言行安到中心人物头上;跳离限制——信息表现的内容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做此题应首先使用排除法,将所给句子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选项的编组情况,将含有不合题意的句子的选项先排除,可以提高效率!真题回放:1、(2012大纲卷)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A)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⑥浩与吴玠大破之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解析】题干关键词:郭浩,奋勇抗击,金人。将①②③句带入原文分析,都为为奋勇抗击金人,并且表现了勇敢的一面,所以当选④斩获万计,为战果,⑤原文“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是平定骚乱,不算抗击金人⑥“大破之”为战果,不是行为表现。这一题如果用排除法,更容易找出答案。2、(2012江苏卷)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D)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解析]审题干: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用排除法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排除AB,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好恶),不能体现为官公正;排除C,因此答案是D.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相关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它要求在准确把握词意、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文章主旨。它是在筛选文中信息的基础上的拓展。读文章时养成一个习惯:不同事件之间用分节号划开,便于后面查看,同时圈点重要词句。历年高考要求概括、分析的内容大多在论点的某个依据、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某事发生的原因或发展导致的结果等几个方面。命题形式,出题者会将阅读材料的整体切分为几个方面,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来设置选项;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或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意义的地方,要求考生从其中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常见错误设置可归纳为:1、误用因果(用结果代替原因、题干要求选出的是行为或品质,而选项中的句子反映的却是结果、功绩或影响)如一道题要求选择表现人物清廉的,有一句是人物因清廉而受到百姓的爱戴,显然这句是错的,受爱戴得民心是结果,并不是清廉的行为。2、张冠李戴(张三做的事说成李四做的,甲的品德、才干说成乙的)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3、事件杂糅(彼人彼时彼事混杂在此人此时此事上)4、无中生有(选项中一部分甚至大部分信息都能在文中找到对应的信息点,是正确的表述,但有一部分信息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是捏造的事实。)5、曲解文意(常常利用词的多义性,利用考生容易犯望文生义的毛病,往往弄错词的活用或弄错短语的关系等来设置干扰项,从而形成误点)真题典例(2012全国新课标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解析】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选项都有两句话构成,第一句是概括,第二句是分析。考生要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A项的信息区间是前6句话,对照发现,选项中“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是不对的,原文第五句“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可见是秦桧的亲党密告萧。这就是张冠李戴、事件杂糅B、C、D项的信息区间已在文中标出。原文:(1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2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3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4授平江府观察推官。5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6”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A项的信息区间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