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与方法(注:这是我在《高中新课程·历史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这本书中看到的很有用的文章,转过来然大家看看)面对高中课程改革,高中教师如何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和条件?笔者以为,必须解决下列三个问题:建构新的知识观,树立新的教学观,明确教学设计的要求与方法。一、新的知识观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是教学的任务之一。但长期以来,对于“知识”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对于课堂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被有意无意地局限在了学科基础知识的层面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知识扁平僵化,关注学生的经验阅历不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与探索精神不够,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不够,满足不同发展潜能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够。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下,首先需要教师对知识及其内部结构要有新的认识,建构新的知识观。在这里,英国哲学家波兰尼(M.Poianyi)关于知识的新发现,可能对我们建构新的知识观,进行新课程改革会有所帮助。20世纪50年代,波兰尼从“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的前提出发,推断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所谓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知识;而所谓默会知识则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那部分知识。人类的默会知识远远多于明确知识,而且有着不同于明确知识的显著的特征:默会知识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的,是情境性的和个体化的,常常是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是不能以正规形式加以传递的;默会知识是不能被加以批判性反思的。默会知识论向传统的知识与学习概念提出了挑战。依据默会知识论的观点,知识的传授与习得,可以描绘成这样的结构(图1):“学习不仅局限于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的言传,而是四种学习关系的相互整合。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的学习,以书本及其听讲为主,在我们现在的教学实践中占主导地位。而其他三类学习长期以来为我们的学校教学实践所忽视,现在需要大力提倡。其中由默会到默会的学习,‘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它是在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在学生的团体实践和做的过程中发生的;由明确知识到默会知识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完成,是明确知识的融会贯通;而由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的学习,是默会知识的逐步清晰和外显;它丰富了学生的明确知识。”如果教师的视野拓展到了对默会知识的关注,就会发现“教学的任务和效果,不仅仅包含教师通过书本对学生所起的作用,至少还有另外两种作用能产生积极影响,这就是实践活动的作用(在行动中学)和学生集体的作用(在合作中学)”;就会自觉地观照出传统的“满堂灌”的单通道的教学方式的弊端,从而引导学生从明确的知识走向默会的知识,从扁平的知识走向立体的知识,从静止的知识走向动态的知识。(注:上述图1和引文内容转引自上海教育信息港所载文章《重构知识与学习的概念》。该文又摘编自《寻找中间地带》,顾泠沅、易凌峰、聂必凯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二、新的教学观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客体、教学主体、教学内容的观念和看法直接决定其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从而决定其教学的效用与结果。我国推行高中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在教育部编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对高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施高中课程改革面前,每一位教师都面临了反思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的问题,都迫切需要理清这样一个问题——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笔者以为,对此问题的思考,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文喆先生的思考最具代表性,在他的《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观——“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文喆先生的这一观点,让我们看到了有关现代教学的四层含义:“首先,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所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其次,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第三,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由国家、社会与成人们依据学习者身心发展需要、社会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出明确计划的、由一定的机构组织实施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第四,这里所说的教师的组织活动,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等,总之,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手段,教师都应该利用,而教师利用这些方法、途径、媒体的惟一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教学的本质是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真正强调和突出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根本作用,这是一种新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直接带来了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根本转变,“当我们把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以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好课;让大多数甚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而不能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或不能让大多数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则是不好的课,是失掉了课堂教学价值的课。在这里,我们把能否实现或能否让更多的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认识和理解这种教学观,对于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新课程改革至关重要。三、教学设计的要求与方法1、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教学离不开设计,教师在课前往往都会对其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一番事先筹划,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安排,教师的这些有意无意的活动其实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设计理论被引入国内以来,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引介、消化国外研究成果的状态,当前比较权威的教学设计概念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当我们引用上述教学设计定义来研讨有关中学教学设计的要求与方法时,可以看到教师教学设计的整个活动过程,与教师的实际教学流程的三个环节,即课前环节、课堂环节和课后环节之间所形成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下列图表来显示。教师教学设计的活动过程教师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分析教学问题课前环节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课堂环节评价试行结果课后环节对方案进行修改通过上述对应关系的展示,可以看到,在课前环节,教师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三项: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在课堂环节,教师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试行解决方案。在课后环节,教师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两项:评价试行结果,对方案进行修改。反思和观察目前中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活动,迫切需要引起重点关注和突破的是课前环节的三项任务,事实上课前环节的这三项工作,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的是课后环节的两项任务,殊不知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正是积累于长期以来对于自己所上的每节课的反思与总结过程之中。2、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形式具体到一堂课,教师写出的教学设计应该由哪些部分构成?笔者以为,如果把整个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看成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就可以分解成三个子系统,即课前系统、课堂系统和课后系统,这样针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就由三个子系统构成。整个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表述为下列层次结构。(一)课前系统包括下列六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1、分析教材三个写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2、分析学生三个写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3、确定教学目标三个写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4、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两个写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5、设计教学方式写作要求:确定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技巧。6、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写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二)课堂系统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1、课前探究设计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与方案。2、新课导入设计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导语。教学导语的设计要围绕“凝神、起兴、点题”三个方面的作用而进行设计。3、教学结构(板书结构)设计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依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结构,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4、课堂总结设计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知识目标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三)课后系统包括下列两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1、评价试行结果(即教学后记)写作要求: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课堂教学实施结果,课后及时做出自我评价,并写出自己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2、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写作要求:根据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作业要求: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至少应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案和一份媒体素材清单。规范的教学设计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2、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3、教学目标的阐明4、教学模式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5、教学媒体选择6、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7、教学反思教学媒体素材清单:1、视觉媒体:印刷品、图片、黑板。。。。。。2、听觉媒体:口头语言、录音、广播。。。。。。3、视听觉媒体:电影、电视、计算机。。。。。。4、触觉媒体:游戏机、模拟器材。。。。。。针对以上内容,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一下各个要素在工作的应用。提交者:石丽云(学员)[提交时间:2010-09-0920:42:40]答题内容:教学设计既要体现创新性,还要遵循完整性和规范性。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生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媒体选择与资源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所有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写出,而且要前后一致,是一个整体的问题解决方案,而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堆砌。具体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阐述:确定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仅反映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而且能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目标的阐述清晰、具体,不空洞,不仅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且便于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学习者特征分析:从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备情况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等方面详细、明确地列出学习者的特征。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多种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统一,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完成教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