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一、问题的提出二、教学模式研究现状(模式研究—模式构建—模式运用)(一)模式研究:1、教学模式的概念及要素2、教学模式的意义3、中外教学模式的异同4、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1)传统模式的弊端(即哪些与新课改有悖理之处)2)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特点3)构建新课程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4)谈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所体现的新课标理念5)比较流行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评析(二)模式构建:教学模式构建的方式(三)模式运用:教学模式的应用三、实践与思考一、问题的提出1、进一段时间以来看了许多有关模式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尤其网上,各门各派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纷争迭起,众说纷纭,尽管如此,但大家却都有个不约而同的看法,那就是教学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它不仅是推进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更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催化剂”。几年来,师校一直在倡导我们研训人员要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希望我们结合学科实际尽快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2、通过调研,感觉目前有两种现象让我们很困扰:一是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海底”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教学理论如同大海的海面,波涛汹涌。而处于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繁重的教学任务、学习上的惰性等,又如同处在大海的海底,较为平静。因此,在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之间,急需架起一座“桥梁”,而教学模式正是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二是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大部分的老教师由于长期受凯洛夫“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恪守陈规,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思想。一些青年教师虽有改革热情,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因此课堂教学很不规范,随意性很大。因此,我们确实有必要开始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思考和感悟,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二、教学模式研究现状(一)模式研究1、教学模式的概念及要素(关于模式的概念,各门各派可谓众说纷纭,但总的说来我个人觉得《教法论》对其概述的该是比较权威的。)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教学论》pl39页)上面所引教学模式的定义是个长句子,一下子不好理解,但如果把这个长句分成几点来看,也许较易理解些。“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这涉及教学模式的理论性;“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这涉及教学模式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这涉及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这涉及教学模式的适用性的形式特点;而“它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一语,与其说是进一步明确其形式的表达特点,倒不如说是在提示其易操作性。为了进一步认识教学模式的本质特点,我觉得还应对其教学模式所包含的各要素进行深入研究。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包含以下五个组成部分:指导思想(其中涵盖了理论依据)、功能目标、操作程序、操作策略和评价标准。指导思想:所谓指导思想是指建立该教学模式的思想认识、现实意义,主要是阐明建立该教学模式的现实性与必要性。教学模式所赖以建立的教学理论或思想,是教学模式深层内涵的灵魂和精髓,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方向性和独特性,同时它又渗透或蕴含在其他要素中,如英语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就是语言理论和学习理论,其基础理论是交际法教学理论。应该说鉴别一个教学模式成熟的程度,一般从其理论基础中即可窥见一斑。功能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功能目标,或者说总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功能目标而设计创立的。“功能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能在学习者身上产生什么样的和多大的效用所作的预先估计。”它在教学模式的构成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其他因素具有制约作用,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如合作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民主精神、独立人格和创造才能等。功能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人们对教学目标认识的发展,往往又作为一种反馈信息,帮助人们调整或重组结构程序,使教学模式日臻完善。操作程序:任何教学模式都有着一整套操作程序,它详细说明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及每个步骤所应完成的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方法等。它包括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量和活动方式等。如初中英语五环节教学模式就呈现了这样的操作程序:设计导语,引人入胜---创设情境,进入生活---导入新课,设下埋伏---四会并举,综合训练---画龙点睛,一目了然。操作策略(有的专家称为现实条件):这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完成目标的一系列途径、手段和方法体系。它应该是指为教师运用模式而简要提出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即操作要领。评价标准:每个教学模式都应有相应的评价标准。由于不同的教学模式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评价的标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美国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模式结构的评价因素不同于标准化评价,他的标准是目标参照性评价。但现阶段除了少数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标准方法外,很多模式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这也是今后教学模式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只有具备了上述五个要素,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学模式。2、构建教学模式的意义研究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教学模式体现着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1)教学模式的学习,利于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并使其有机融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要为教师掌握并切实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需要一个“中介”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媒介”和“桥梁”。从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角度看,即使是完全正确并且很有现实意义的教育理论,如果不以某种较为、通俗、便于参照执行的形式作为载体,广大教师是难以接受的。这种理论只能成为步不出教育理论圣殿的“阳春白雪”。相反,如果将反映新的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理论加工成能直接在教学中参照执行的教学模式,这种理论就可能迅速而成功地转变为实际效果。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角度看,不少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在从事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时,往往凭经验办事;有时他们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但由于学的大多是基础理论,学来的理论知识常常难以较好地用到实践中。即使是有志于教学改革的教师和管理干部,也常常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由于教学模式既是集中反映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应用理论,又是能直接拿来用于教学和教学管理实践的工作指南,通过学习和研究教学模式,特别是通过教学构想到实践,再由实践到完善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引领教师和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实现从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研究,再通过理论研究指导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2)教学模式的建立,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群体优化,使各层次教师共同成长。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为了便于教师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活动类型,不致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活动方式。特别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教学模式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熟悉和掌握教学活动的各种类型,为他们提供课堂教学的具体指导,我觉得尤其在他们从教初期还是利大于弊的,可以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某些教学框架和教学程序,不至于偏离大方向;即使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通过对各种课型教学模式的学习和研究,也可以使他们克服课堂教学中容易存在的“定势”,不再拘泥于自己过去习惯采用的某种教学方式,因而有利于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精益求精,更加丰盈充实。3)教学模式的研究,利于推进校本教研的内涵发展,使骨干教师提升教学品味,打造教学特色。我们知道,目前,我们不乏教学经验丰厚,业务能力精湛,教学效果突出的优秀教师,尽管他们有一定的研究意识和反思精神,但是真正把自己的经验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归纳的人还是少之又少。通过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有效引导这些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教育工作者从教学模式的高度总结、升华自己的探索成果。大量事实证明,教育实践家们来自教改实践的探索成果,如果能将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模式,就容易得到人们认可,更便于推而广之。东北师范大学杨中华先生曾发表一篇《教学实验要致力于教学模式的生成与改制》的理论文章,他从教学实验的功能、教学实验的高度、教学实验的评价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教学实验与教学模式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得出结论“教学实验要科学化,必须把旧模式的改造与新模式的生成作为目标。”可见,研究教学模式,学习和推广科学的教学模式,研究创造出反映时代特点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新教学模式,对于扭转“理论下不去,实践上不来”的局面,推动教育理论的实践化和实践经验的理论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中外教学模式的异同1)模式构建的方式不同外国教学模式多是从成熟的教育理论中演绎出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而成熟的教学理论是在实践和研究中产生的,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和理论性。优势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十分有益,但美国的教育成绩不甚理想。如,著名人本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提出的一般教学模式所忽视的情感作用和价值观,但它过分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必然会削弱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同时,它完全放弃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对教学也是十分有害的。中国教学模式,试图在成功的教学范例中归纳出教学模式,是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这显然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比较有效,比如,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时常名列榜首。但是,实践证明:现行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内涵指向不同外国教学模式比较注重教学目的,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即人的潜能的发掘。这些教学模式来源于举世公认的教育理论,并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形成具有特色的、精细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推动了课程教材的改革。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姆创立的“掌握学习”模式强调的就是因材施教,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适量的教学目标。这一模式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建立的,应该与我们如今新课程理念做倡导的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不同进步是不谋而合的。中国教学模式比较注重教学形式,关心学生的教学质量,即人的知识的获得。这些教学模式从创始者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的经验开始,形成较为理想的教学步骤或方法,虽然,也有些教学模式形成之前进行实验尝试,一般都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认可的指标,对于发展学生的一般潜能,提高学生素质,难免显得粗糙。至于配合教材的改革,形成优化组合、颇具实效的教学模式,更显得无所适从。教学模式应当追求科学性、相容性和最优化,即中外各方相互汲取对方的长处,相互融合。4、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1)传统模式的弊端(即哪些与新课改有悖理之处);传统模式与新课程模式的简要对比:传统模式新课程模式教育思想教师传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主动参与、探索者、认知主体教育目标以大纲和教材规定了的目标为目标。千篇一律,单一、重知识掌握多维、综合能力教学程序按照课前备好的教案中的程序进行操作,程式化、机械化。程序相对稳定,注意调整和生成。教学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学手段单一,陈旧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形象,直观,逼真。教学原则强调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忽视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结合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段话较为客观地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道德的修养,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培养,都已成为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显然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了。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规范,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2)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具备的特点新课程理念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进入教学中心搭建了平台。在这种理念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会发生变革。然而,在大多数时间里,大多数教师并未意识到自己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