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政治学科学教方法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学科学教方法的研究”研究报告“新课程背景下政治学科学教方法的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到21世纪,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拉开了帷幕。此次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教育部部署,从2004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广东、宁夏、山东、海南进行实验。自2005年9月普通高中新课程在江苏省进行实验。它不只停留在学科层面或教学法层面,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就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是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应有之义。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改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在与外国的中学生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了中国学生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如下表优势问题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弱技能熟练(计算)创造性不强解题能力强情感体验与自信心勤奋刻苦精神强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本次我国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首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其具体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必然要转变为今天以教师的教为指导而学生的学为中心,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因此,可以说进行政治学教方法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二)现实状况多年来,虽有很多教师不断探索改进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也出现了一批象胡兴松一样的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教材本身的性质所限,思想政治课教学未能从整体上和根本上改变“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面貌,教学效果不高。我们虎丘高中在2002-2003年曾经进行过一项对高一、高二年级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如下表:结果令政治课教师十分尴尬!政治课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效果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实生活是纷繁复杂,鲜活多样的,它与现行思想政治课教材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陈述的方式相对滞后必然形成矛盾。我们落后的教学方式和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与新课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开拓新的教育空间,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政治学科作为思想教育课,如何才能洗刷掉“枯燥、说教”的“坏名声”,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它、接受它、对它感兴趣,提高我们的教学成效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钻研。(三)研究基础在2001年开始,我们原来的苏州虎丘高级中学就花了大力气,添置和完善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学校也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所研究的课题于2006年年底结题。这也为我们政治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学校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则是本课题研究的另外的一个基础。(四)选题、立意的现实意义一开始选择这个课题是基于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尴尬境地,以及一些老师教学的实效性不高的状况,以及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的反感和老师上课的死板教条更加重了政治学科的危机。政治学科越来越有必要改革现有的思想、教学理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解决下列问题:(1)、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构建一种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媒介,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政治老师的角色转变问题。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长补短,寻找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能够提高教学实效的方法、途径。(2)、学校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的途径问题。引导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的方法与策略问题。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学习与发展。二、概念的界定:1、本课题所指的“新课程背景下”主要是指从2004年秋季开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将实现我国高中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我们的教育者也必将面临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的改革,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必然要转变为今天以教师的教为指导而学生的学为中心,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解读普通高中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新课程中政治学科的教育理念是让我们回归生活,教育目标既要达到知识、技能的目标,还要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而且情感教育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学习越来越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真正实现教育为学生,教书育人的目标。2、学教方法与教学方法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以教师为中心,往往成为”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很被动,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学教方法的研究模式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学法”,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习,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既要给学生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俗话说得好:“老师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不同的资质、性格要求我们必须寻找到合适而且理想的方式去引导学生,着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老师的教法研究。在这方面前人已经有比较多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研究依然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教学目标。具体内容而言:从学生的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主要研究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等问题。所以本研究强调学生先学,而教师再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实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教为主导。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问题。主要要研究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怎样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我校政治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等问题。三、理论依据:(一)现代教学论。它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探究活动富有成效的必要条件。组织恰当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真正的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互相观摩、互相启发,形成学生间的交流,实现课堂上多通道的信息传递;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利用身边材料进行活动,容易有所发现、有所认识,能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树立起学习信心。(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强调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都在发生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政治课堂,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学习这来说,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的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对外界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能由他人代替。学生要用探索法、发现法等去建构知识的意义,要求学生去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呈现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在师生互动中有效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正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方面。(四)人本主义理论。要体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各种方法以及学习的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鼓励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标》)学生是学习活动过程中不可代替的主体,又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一半,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育中的积极参与,教育就可能变为训兽式的活动。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交往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纲要》)四、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研究的主要目标----根据现代教育理论与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定位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平台”,以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心理、学习评价为主要目标,学生的学习与思维习惯、方向的转变、创新提高为研究重点,以学校的信息化硬软件建设为挈机,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有效的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手段的改变。1、利用互联网,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探究式学习,为每个学生尽可能的提供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2、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同样,通过信息技术、社会调查、探究学习等,实现学生协作式学习、尝试学习等。借助于社会实践课,社会调查课,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去理解各种经济现象。3、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首先把信息技术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借助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提高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数量、质量和效率,扩大课容量,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五.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边研究,一边实践,一边改革,综合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观察法。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主要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成果也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检测。因此,必须运用到观察的方法。在进行实验研究时,我们观察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首先,观察教师。我们主要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运用了哪些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设计了哪些以往课堂教学中所没有用过的或用得还不是非常到位的教学环节、采用了哪些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在学生课堂学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起学生的积极配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政治学习中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次,观察学生。我们主要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在教师有意识的教学控制下产生的在情绪、语言、行为等等方面的变化,观察这些变化的方向。进而对研究实践的方法、手段等进行必要的调整,探索和发现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最佳教学手段、方法、模式等等。2、实验法。本课题在实践研究上主要运用实验法,即随机抽取一定的学生作为实验的样本,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媒体进行适当地控制,在进行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